医案一例(心得)——使用麻桂剂,找准的辩证点。

2014-03-04 15:04 楼主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3-4 15:51 编辑

声明:不是为发贴而发帖。 从古自今,在麻黄汤上发生的误诊误治的案例很多,经过一个典型的案例之后,我想把心得写出来,一来可填补我的病案空白,更重要的是为患者考虑,与医界同仁一起探讨如何在使用麻桂时尽力不发生误诊。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即时指正。
吾兄:52岁,正月初十出现头闷、脖僵,后脑勺与颈交界处长出一赤小豆大疙瘩。脉象:弦数有力。故拟下方:
麻黄、桂枝、白芍、五味子、荆芥、防风、干姜、甘草。只服一剂而愈。
我感觉,在使用麻桂剂时看舌像不如脉诊可靠,因为看舌像时,对舌红阴虚有火不敢用,而对于阴阳两虚、阳亡津脱的舌像和久病无汗的症状,又最容易误诊误治;比较可靠的还是脉诊,脉象“弦而有力”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3-05 09:34 2楼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3-5 09:36 编辑

我把麻黄汤和小青龙汤两个方剂拿来做一下分析:
麻黄汤的辩证要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甘草炙,一两 (3g)

小青龙汤辩证要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6g)干姜三两(6g)甘草炙,三两(6g)桂枝去皮,三两(9g)五味子半升(6g)半夏洗,
看这两个解表方,都用了麻桂,但从我的体会是,热象不明显也可以用,不是恶寒发热,也可以用;不是脉浮(脉沉弦有力)也可以用,关键是看脉的那个“紧”字,何为“紧”?弦而有力也。其实“恶寒发热”本身,说明身体正气尚存,脉象就应当“有力”。如果仅仅去拿书上的辩证方法去套用解表剂,很令人费解,很容易误判误诊。
2014-03-05 11:00 3楼
心得不错。

不过,老哥呀,【弦数有力】,这样的脉象,敢用麻黄系列?
若说是【紧数有力】,我看可以。
若说是【弦数有力】,恐怕就药不应脉的。

弦,与紧,虽然非常近似。

但是,
导致脉【弦】的机理,与导致脉【紧】的机理,是不一样的。两者不可混淆的。

所以,老兄下面说的【何为“紧”?弦而有力也。】恐怕是不太妥当的。不可误导后学哩。
2014-03-05 11:21 4楼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3-5 12:16 编辑

醫道宗源 说:
e]

就象拉弓一样,弦而有力说明张力很强,我把它解理为紧。我自认为是有道理的,所以.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这样会使我的理解更深些。
我哥的脉(弦数有力),的确用的是麻桂,只不过加了五味子,似乎还有黄芩和知母(记不太清了);因为我去年秋天回老家也出现过类似的症状,用过麻桂后得到缓解,所以就给他直接用了麻桂。开始我也很犹豫,但那个有力的脉象,让人感觉就是受邪束表、被郁在内不得而发,所以就给他用了。而我的脉素沉,他的脉浮,所以说我感觉,使用麻桂不应该照书上的辩证方法去套用,它的应用范围应该更广。
2014-03-05 21:13 5楼
本帖最后由 YYXZZM 于 2014-3-6 09:18 编辑

再补充一点:使用麻桂,并不一定非要得汗,在很多情况下患者服后并没有发汗,而症状却得到缓解,这就是使用麻桂的魅力所在。
另外,我发这个贴的目的,主要是想拓宽一下思路。搞中医的不要被经方的理论所束敷,在经方中很多可以活学活用,变通使用。传统中医“理论”,其实有很多误区:误区一、症有热象就不能用热药。误区二、寒症或症有寒象就不敢用苦寒药。误区三、在诊断疾病时不去探求发病的原因和机理,而是用症状表现去套用经方,去判断属于什么方症哪个方症。误区四、阴虚症不敢使用苦寒和辛温药。误区五、阳虚症不敢用养阴药。孰不知古人就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之说;也有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之论。我感觉不是不能用,而是看你怎么用?盲目使用当然会出问题。这就是教条,这就是偏见,这就是因循守旧。试想,如果抱着古人那一大堆经验不放,按照书中的套路去诊病,何时才能超越古人?只能比古人还落后。
以上这些言论,我知道有很多人会反对,甚至还会遭来围攻。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现在社会上反中医的人士很多,不是没有原因的,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治愈者一二,治重治死者过七,这就是今天的现状。
2014-03-06 06:38 6楼
鼓掌
2014-03-06 21:23 7楼
刚出的小牛犊啊!哈哈,问下小青龙汤的君药是哪几味哪?汤中的干姜,北五味,细辛作何解释哪?
再一个阴虚之人真的真的不能用寒凉之药!
2014-03-06 21:36 8楼
youyangchun 说:
刚出的小牛犊啊!哈哈,问下小青龙汤的君药是哪几味哪?汤中的干姜,北五味,细辛作何解释哪?
再一个

哈哈!告诉你,我从来不讲什么“君臣佐使”; 跟五行学说一样,都是牵强之词,就是让这些垃圾,误导了中医学子,把中医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2014-03-07 14:22 9楼
出生牛犊不怕虎啊
2014-03-07 15:22 10楼
牛犊挑战的不是老虎,而是纸老虎。
2014-03-11 21:17 11楼
我认为你用麻桂之剂应验的机制不在于脉象,而在于项背强几几,应在太阳经上,根据有汗无汗,可选用葛根汤或桂枝加葛根汤,效必更佳
⬅ 彭氏医案---西医点滴9天病反甚,中药辨病1副证已轻! 老茶馆 医案一则——识破病人的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