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治疗小儿病经验及处方

2014-03-05 11:47 楼主
小儿常见病处方(张绍才 阮劲平)
1.小儿口疮
小儿口腔溃疡一般为心胃火旺,心开窍于舌,心火旺盛则舌上溃疡,胃火旺则满口都有可能溃疡,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心火旺盛可用导赤散清心利小便,引心火下移小肠。胃火旺盛者可加用白虎汤,
【基本方】
生石膏15g(先煎)川黄连3g 青连翘6g生知柏各6g
灯芯2g 鲜茅苇根各15g 生甘草2g 滑石块10g
蒲公英10g 淡竹叶8g
脾经湿热者合用泻黄散,三焦火旺加焦栀子6g,肝火旺盛加用羚羊粉0.6g,大便秘结者加元明粉3g,有时小儿内热较盛,往往是心肝肺胃诸经皆受影响,可以以上诸法结合运用。
2.小儿惊悸夜啼
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故小儿受到惊吓常常引心肝经之热而诱发惊悸和夜啼,其症状为白天如常,入夜则哭闹,胆小易惊,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或见灯火则啼,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红赤,哭而有泪,踹被舞拳而有力。对于此症,孔老认为是心肝火旺,挟痰扰动心神所致,治宜清心凉肝,化痰镇惊,效果甚佳。
【基本方】
川黄连2g 细生地8g 焦栀子6g 淡竹叶6g
天竺黄4g 陈胆星4g 钩藤8g 菊花6g
白僵蚕6g 灯芯2g 生甘草2g 生龙牡各10g
内热盛者可加生石膏20g、羚羊粉0.3g(分冲),食积者酌加焦三仙、鸡内金、炒枳壳以消导。
方中以川黄连、生地、灯芯、竹叶、生甘草导心经之火从小便而出,焦栀子清三焦之火,钩藤、菊花、僵蚕平肝熄风,生龙牡镇惊安神,天竺黄、胆南星清热化痰。诸药合用,使心肝之火得清,痰热得化,浮阳得潜,惊啼自除。
3.小儿遗尿
小儿肾常不足,小儿遗尿多为肾经虚寒所致,孔老治疗此病常以缩泉丸、封髓丹、五子衍宗等加减成方,效果甚佳。
【基本方】
桑螵蛸7g 益智仁7g 五味子2g 覆盆子7g
砂仁4g 台乌药7g 升麻1g柴胡1g
方中桑螵蛸、覆盆子补肾固精缩尿,五味子收敛益肾,益智仁、乌药取缩泉丸之意以温肾止遗,以砂仁温命门,佐以少量升麻、柴胡升提中气,诸药同用,温固下焦,升提中气,故夜尿得止。
4.手足口病
现代医学认为“手足口病”为病毒传染性疾病,常发生于婴儿和儿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发病季节常为夏季和早秋季节,即为暑湿季节。孔老认为此病多为小儿湿热内蕴,适感暑湿,湿热或发于口,或流于手足而为病,治疗上量其热重还是湿重,以清热解毒和渗化湿热两法结合治疗,效如桴鼓。
【基本方】
生石膏20g(先煎) 薄荷4g(后下) 金银花8g 生知柏各6g
青连翘7g 鲜茅苇根各20g 霜桑叶8g 杭菊花7g
淡竹叶7g 白通草4g生甘草3g 滑石块10g
川黄连2g 灯芯2g
方中以桑菊、银翘、白虎加减治之,表里双清,兼用通草、滑石清利湿热,黄连、竹叶、灯芯取导赤散之意清心经之火,诸药合用,湿热火毒一并清除。
【加减法】
热毒壅盛者加蒲公英10g、野菊花6g、大青叶8g之属。
舌苔厚腻,恶心,纳呆者减生石膏,加藿香6g、佩兰6g、白蔻4g。
5.心肌炎恢复期
小儿心肌炎一般为外感温热邪气,中气不足,邪热内陷,损伤心脉所致。常见心之气阴两虚而余热未清之证,症见心悸、短气、面色晄白,或有发热、午后低热等症,舌质淡,脉沉细或细数。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与益气养阴同时进行。
【基本方】
炙甘草3g 金银藤15g 青连翘9g 嫩桑枝15g
橘子络核各10g 法半夏7g 云茯苓10g 炒枳壳6g
全瓜蒌10g 北沙参15g 麦门冬8g 五味子3g
干百合15g 柏子仁10g 浮小麦20g 珍珠粉0.6g (分冲)
方中金银藤、青连翘、 嫩桑枝清热解毒通络,以清未尽之余毒,生脉饮益气养阴,而温胆汤味孔老治疗心脏病的专方,有强心之功。配合干百合、柏子仁浮小麦养心安神、珍珠粉镇静安神,诸药合用,使余毒得清,心之气阴得复而病痊。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本博介绍之所有养生方法及中医验方,并不完全适合所有人,凡属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6-09 19:07 2楼
学习了 谢谢分享!!
⬅ 先父治疗皮肤病经验 老茶馆 古今脐疗18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