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医案两则

2014-03-06 19:38 楼主
眩晕医案两则
王昆文
一、 肝风夹痰热上扰
邹某,女,52岁,2007年1月20日初诊:头晕阵作,由其丈夫扶着来药店。自诉还有耳鸣、胃胀、嗝气,昨夜腹泻三四次,心中烧,吐痰,口角生疮,或时口臭。我视其舌尖略红,苔白稍腻,右手脉略滑,左兼弦。为拟方:
法半夏12 枳壳15 磁石30 蝉衣10 泡参25 黄连10 麦冬25 夏枯草25 蒲公英20 白芍15 神曲25 炙批把叶20 炙甘草10 紫苏12 丝瓜络12
1月24日复诊:自诉将上方一剂煎服多次,头晕等症明显好转,面色已不似初诊时呈浅黑而晦暗,胃已不胀,腹泻止,服药当晚即能安睡。但目前仍耳鸣,做梦,喉间巴痰,口干,舌苔白。拟将原方去泡参、紫苏,加珍珠母、钩藤、明沙参。
按:本例偏于实证,属痰热化风上扰。胃热则心中烧,或口臭及口角生疮,故用黄连、麦冬、蒲公英、夏枯草;吐痰,苔白略腻,脉略滑,故用化痰降逆之法半夏、批把叶、枳壳;耳鸣、腹泻者,肝旺克脾,风阳上扰也,故用磁石、白芍、蝉衣以镇静平肝熄风。风邪得熄,故眩晕止。
二、 气虚眩晕(清阳不升)
张某,男,49岁,2013年3月2日初诊:头晕,消廋,食少,噫气,大便稀,舌质淡,苔白润,脉虚。为拟方:
白术15 淮山20 鸡内金12 党参20 黄芪20 麦冬20 法半夏12 柿蒂10 陈皮10 防风15 佛手15 车前子10 天麻15(研吞)炙甘草12
3月4日复诊;头晕减轻,仍食少乏味,晚间略咳,苔白润,左脉细。拟方:
上方去柿蒂,加炙紫苑、夏枯草(部分药量略有增减)
3月10日三诊:头已不晕,食纳增加,但咽喉似堵,右耳内胀,大便不成形,左脉细。
上方去党参、黄芪、炙紫苑、炙甘草、佛手,加泡参30、何首乌25、胆草10、忍冬藤20、炙批把叶20、茯苓20
按:本例眩晕属于虚证,因其食少、体廋、便稀、舌淡、脉弱,皆一派虚象。故以健脾补气开胃为主,佐以防风、天麻祛风(天麻治阳虚生风),即是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第三诊时,头已不晕,但因其出现右耳内胀、咽喉似堵,故去掉补气之党参、黄芪及止咳之紫苑,而加清肝肺风湿热之胆草、忍冬藤、批把叶,并加平补之云苓、首乌、泡参以善其后。本例共诊三次而痊可。
总之,这两例眩晕症,一虚一实,前者偏于肝风过旺而上扰,后者偏于清阳不升。然两者病情皆与脾胃有关,前一例有胃胀、嗝气、腹泻,后一例有食少、噫气、大便稀。因中焦有病则失于升清降浊,故尔眩晕。所以在两例处方中皆用了善于调和阴阳(包括调理中焦脾胃)之半夏及长于主治“伤中伤饱”之麦门冬(据《神农本草经》),此二味药实为治理中焦病之要药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3-06 19:47 2楼
多谢分享!学习了!
2014-03-06 20:18 3楼
多谢老师的分享,咱就喜欢这样的病案,为交流而写病案。咱见到到那些“病人患病多长时间,咱一剂就治愈或见效,患者如何感谢咱"等之类的病案,咱就……
2014-03-06 21:14 4楼
多谢老师的分享,学习好案
2014-03-06 22:16 5楼
好医案,学习了,谢谢
2014-03-07 14:16 6楼
老师老人 我辈望尘莫及 希望看到老师更多东西
⬅ 古今单验方选评154——单纯性口苦专方“柴胆牡蛎汤” 老茶馆 支气管炎咳嗽经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