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怎样用方

2014-03-20 22:44 楼主
各位怎样用伤寒方?1方证对应,这个好象最简单。但是,比如桂枝汤,发热汗出脉缓的,你一年遇得到几次。2。寻病机 除了发热汗出脉缓等伤寒金匱的描述外,还有什么征象揭示了人体营卫不和,或气血不和,或脾胃不和的病机,你从那里知道的?
孙百善医案:侣某男,9岁,1985年7月5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自幼未有汗出,每至暑月则全身皮肤发红,干燥,瘙痒,经常抓破皮肤结血痂,痛苦难忍,曾多次到当地医院求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用谷维素等药不效。刻诊:全身皮肤发红、干燥,四肢、胸腹部见有条状血痂及出血痕迹, 吸气粗,时烦躁,口鼻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患儿呈现一派热象,然审证求因,此非内有实热,乃营卫不调,汗液不得宣泄之故。治以调和营卫,开发腠理,处以桂枝汤。 这个就属于第2法
3还有其他方法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3-20 23:08 2楼
从上海到北京,有几种走法?N

经方应用上,对于伤寒论的理解,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解释,这才造成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百家争鸣的现象。

六经辨证,方证辨证,三部六候、、、
2014-03-21 12:09 3楼
医案所述情况我肯定不敢处方桂枝汤。
伤寒用法,无非方证,药证,病理入手。把伤寒看成中医的病理书更好。
2014-03-21 22:43 4楼
彭氏医家; 说: 彭氏医家 发表于 2014-3-20 23:08
从上海到北京,有几种走法?N

经方应用上,对于伤寒论的理解,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解释,这才造成同病异治异

无论怎么走,总得到北京,你怎幺知道你的走法走向北京,书上来的或是自已总结的?
2014-03-21 22:57 5楼
小医大道; 说: 小医大道 发表于 2014-3-21 12:09
医案所述情况我肯定不敢处方桂枝汤。
伤寒用法,无非方证,药证,病理入手。把伤寒看成中医的病理书更好。

从病理入手的多,从药证和方证入手的次之。別看很多验案书读起来好象他手中的病人全都是照着伤寒论生的,其实不然。从病理和药理入手却需要更多伤寒论以外的知识。
2014-03-23 15:00 6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师其法而不用其方
2014-03-23 17:02 7楼
彭氏医家 说:
从上海到北京,有几种走法?N

经方应用上,对于伤寒论的理解,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解释,这才造成同病异治异

这才是高见!
世界不会仅是我们的眼见。
方法有有N种。


N=∝
2014-03-23 21:20 8楼
伤寒,最近在看啊,感觉很简单的样子,我的对症方法有几种:
脉诊六部,面相,八字,六爻,这几个是我最看重的数据,尤其是脉诊和八字,因为我自觉内功不错八字略通。

人体基本知识,包括经络伏藏等等,如果没有多年知识积累,对这些了解不会贯通起来。就不会能整体看待身体的气血流行和变化。

药物性味归经,药物不明,无法临症开方。

硬掰,这个是我最看不上的法子,如果没机会脉诊,不知道八字,看不到脸,就只能空口开方,手下无底。因为过手的病人,很多表症和大脉是不相应的,所以仅凭患者的感觉来开方,其实是很坑的。
2014-03-23 21:31 9楼
不会把脉,方药无用。方证对应这条路走不通的。
2014-03-23 22:06 10楼
全都是自学的 说:
伤寒,最近在看啊,感觉很简单的样子,我的对症方法有几种:
脉诊六部,面相,八字,六爻,这几个是我最看

医家或经方家诊疗疾病有医学的角度。
其它各家对医书的看法,自然也有其角度,不同也很正常。

医家正典,在临床应用可验,患者得之而愈疾。
2014-03-23 22:26 11楼
今古子 说:
这才是高见!
世界不会仅是我们的眼见。
方法有有N种。

很是感恩于老师的光临,非常荣幸的,愿老师万事顺心顺意!
⬅ 久咳不愈如何治,单方数味霍然止 老茶馆 研讨少阴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