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治百病】百岁医生金南洙的医道真传

2014-04-24 08:54 楼主
在人的愿望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健康和长寿。无论是富贵荣华还是权倾朝野,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没有意义。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在意健康问题,等年老了,疾病来袭时才不得不重视健康问题。
金南洙先生在8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一直苦恼于如何让人类健康长寿,如何才能起死回生。人是用嘴吃东西和用鼻子呼吸来维持生命的,呼吸停止会死亡,心脏停搏会死亡,几天不进食也会死亡。金南洙先生认为,吃得好,呼吸得好,心跳得好,才是维持一生健康的唯一之道,所以创立了调和五脏六腑、维持阴阳平衡的无极保养灸,让患者摆脱疾病,让健康人维持健康。
金南洙先生一辈子没有吃过一粒药,只是每天做一次12个穴位的无极保养灸。
金南洙先生现今已经100岁了,仍然可以健康地各处行医,为世界各地的患者带去希望。
通过针灸能够减少很多人的痛苦,使医者感到自豪和有意义。但是,很多人对现代医学没有任何怀疑和担心,却对针灸保持怀疑的态度,提出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是否危险、是否具有资格证等等疑问。这似乎是很多百姓对针灸的普遍态度。
金南洙先生每当受到挫折的时候就想,有没有办法把针灸普及给大众,从这种无知、误解和偏见中摆脱出来,减少患者的痛苦,让健康的人延年益寿。
灸与针不同,只要掌握简单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普通老百姓可以很快学会灸疗。就这样灸在普通家庭里成为简便易行的疗法,并且一直延续了下来。
金南洙先生认为:灸既能节省时间又很经济,并且没有副作用,世上哪会有比它更重要的珍宝呢!所以,金南洙先生认为灸有以下优点:第一,没有副作用;第二,可以治疗其他方法治不了的疾病;第三,老百姓能容易操作;第四,几乎没有经济负担;第五,万人所需的疗法。
金南洙先生认为,灸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如此重要的方法只有少数人知道实在太可惜,所以有人把金南洙先生的经验记录下来,希望更多的人能用灸来帮助他人减少一点痛苦,没有疾病地生活。
就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学习金南洙先生的医道真传吧。 足三里灸.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4-24 09:33 2楼
本帖最后由 王氏千金 于 2014-4-24 09:36 编辑

【百岁医生金南洙的医道真传之艾灸治感冒】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被感冒的时候,那种被病痛折磨的痛苦,只要亲身经历了才会明白的。这与“没有深爱过,不知道情为何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感冒的初起症状无外乎就是鼻流清涕,口打喷嚏,全身酸痛,偶尔也会出现发热。一般感冒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是跑到医院去挂吊瓶,还是去医院找医生开个方子?这些都可以。但如果我们自己懂一点中医,也许就没那么麻烦了。百岁医生金南洙告诉我们,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大药库,什么药都有。其实,还真是那么回事,人体有十二经络,每条经络有那么多穴位,而每个穴位都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像我们身体里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让它被埋没呢?
百岁医生金南洙告诉我们,对于感冒,我们可以在“曲池、足三里、中脘、风门、肺俞”等穴位上进行艾灸,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别小瞧针灸的作用,也别担心针灸会让人痛一下。事实上,长痛不如短痛,针灸能够搞定病邪,能让你脱离疾病的苦海,小痛一下又怎么滴!
百岁医生金南洙告诉我们,对于药物治疗不见效的持续感冒患者,一般灸3 ~ 4日可治愈。就那么五个穴位,说起来还真是有些不可思议,你相信能治好感冒吗?我在这里跟你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如你切身感受一次。不信你就试试!用过的人都说好呢!

百岁医生金南洙告诉我们,高热严重时,灸大椎和风门各9 ~ 15壮。高热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但通过灸大椎和风门就可以降温,这是为什么呢?感冒高热的原因主要是感冒之邪气导致肺内生热,汗孔堵塞,所以解决高热的办法就是提壶揭盖——强化肺气,汗孔开泻。而灸肺俞、风门,就能过使汗孔打开,汗孔一打开,热邪就随毛孔排出体外了。
2014-04-24 11:27 3楼
王氏千金 说:
【百岁医生金南洙的医道真传之艾灸治感冒】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被感冒的时候,那种被病痛折磨的痛苦,

图文并茂,非常好!
2014-04-24 11:42 4楼
fubabazyg 说:
图文并茂,非常好!

多谢版主肯定。有信心ing
2014-04-24 18:21 5楼
首先感谢楼主,然后希望继续。
2014-04-24 19:23 6楼
多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2014-04-24 19:44 7楼
值得学习。这样的好资料,值得传承啊。
2014-04-24 21:12 8楼
好资料 ,感谢分享。
2014-04-24 21:56 9楼
学习,谢谢分享。
2014-04-25 00:06 10楼
多谢老师分享,这样的好资料,值得传承值得学习啊。
2014-04-25 00:51 11楼
不错的帖,希望继续
⬅ 感冒良方一剂愈 老茶馆 求各位圣手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