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中医药的院校教育和师徒传承教育

2014-04-29 22:47 楼主
中医药院校教育,课程设置较为系统,但临床衔接不够,学生对中医的临床认识相对缺乏;师承教育可以吸收师父之长,临床衔接的较紧密,但尚欠缺系统。是否院校教育和师承相结合,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更好?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4-29 23:41 2楼
民间师承并非不系统。师承与学院的最大区别在于教材。师承教育中主要以四小经典入门,以四大经典为核心课程,而院校则不然,对中医经典只是蜻蜓点水。
2014-04-30 06:01 3楼
师承多有明显特色经验性!
2014-04-30 06:34 4楼
两样都很好。我是院校这一路的,入学前,经典是看不进去的,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了也白看,根本看不明白(可能我的国学基础比较差的缘故吧)。现在第二年快完了,再拿起中医的参考书籍,越看越有趣,也能够结合门诊和课堂上老师讲的病例做些分析和思考了,全都是靠的学校这些中医基础课程打的基础。
我觉得走院校这一路的,非常适合我这种国学基础不够好的人。其实教材是很好的,不过要知道大学教材仅仅是个入门课而已,不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抱住不放。有了基础,就要多看名家经典,学会独立思维,自己知道很多东西可以有所取舍,绝不能把中医学死了。但是考证前,还是要跟着老师走,先把考试关过了再说,等自己拿了证,那时候才真正讨论应用问题,自己就可以按照经典而不是大学教科书来走了。我在加拿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这里做得很好,我现在每周四下午在老师指导下看2-3个病人,感觉不错。
对于师承,我没什么好说的,历来中医就是师承。师承的质量是不错的,就可惜造就人才的速度慢了点,不能像大学这样大批培养中医人才。
两者并行我觉得是最好的,以后我有机会还是要回国跟各位前辈们学习。
2014-05-14 14:00 5楼
本帖最后由 光头看军事 于 2014-5-14 14:18 编辑

天际飞虹 说:
看不明白(可

妹妹您好!
我有一个病情相问,如果你能回答上来他的解药,你们加拿大的中医学院教育就算合格。如果你和你的教授回答不了,那么加拿大的中医教育就是零!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你回答不了,那么我希望你能找到你们加拿大的最高中医教授来回答他的解药。我希望他们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的解药!
题目是:某个患者某侧手掌心发麻,并伴随着掌心皮厚。
这个问题很简单,希望您和你们的导师,能圆满的写出它的解药!
当然,我出此题,并不是故意羞辱妹妹,本人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加拿大的中医水平,希望您能理解我的提问意思!
2014-05-14 14:13 6楼
妹妹想的很好,但是这是永远实现不了的课题!
2014-05-14 15:43 7楼
师承是必要的。

大学教育算是批量贩卖文凭,当然有它的问题。
2014-05-14 18:50 8楼
罗罗育儿 说:
师承是必要的。

大学教育算是批量贩卖文凭,当然有它的问题。

我们现在不要着急过早的抨击人家。我已经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能写出来解药,我就知道他们的水平了!同志,咱们耐心的等待,这一个问题,足可以看出,医科大学到底行不行。因为这种病的解药就那么几种,看看大学到底怎么样,有什么比我们强的地方,只要他一回答我就知道了!呵呵 不用急!
2014-05-14 21:22 9楼
光头看军事 说:
我们现在不要着急过早的抨击人家。我已经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能写出来解药,我就知道

光头老师:我同事冬天手背有一大片粗糙皮肤,厚、粗糙、干裂、露出粉红的皮下肉
和您说的手部问题是否类似?

皮肤干裂 = 阴液不足?
虚热?
心/肝血虚?
亡阴?
2014-05-14 22:27 10楼
本帖最后由 光头看军事 于 2014-5-14 22:31 编辑

梅朵半含霜 说:
部问题是否类

您还需要很久的学习!另外我需要楼上的答复,怒不能相告!
2014-05-15 08:23 11楼
光头看军事 说:
我们现在不要着急过早的抨击人家。我已经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能写出来解药,我就知道

中医药大学的存在,是必要的,把部分人领入门。

但入门后,到成为老手,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为临床经验的积累。

而我所在IT行业,以及其他很多行业,其实都是一样的,必须通过10多年的业务积累,才能成为老手。

所以实践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医的话,最好找个老师,用师徒制的方法,手把手地教,才可以。学生在选老师,其实老师何尝又不是在选学生呢?把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医德高点的,会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去看问题,这个时候,老师一定会慎重地选学生了。可惜现在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江河日下的感觉。不知道有几个大师级的人物,在认真作这个事情。

如果理论走偏,也是很麻烦的事情。我一个研究命理的业余爱好者,我就发现现在的温病派中医,问题很大!这是外行看热闹的感觉,请温病派的人,不要用砖头来攻击我。就像我们研究命理,总把眼睛放在身弱身强上,总是要出问题的。

命学在明清以后,有人擅自更改,说得好听一点:发展命学,结果面目改变了,误导了后学者;
医学在明清以后,也有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人,试图去修改/发展伤寒论,结果如何呢?对后世的影响如何呢?有没有误导呢?

现在中医药大学,有没有认真考虑温病派思想对伤寒论,金匮,汤液经的破坏呢?经,之所以成为经,就是不能改变。
⬅ 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中医学生不认识中药 老茶馆 彭氏败案--- 患者怕针而中止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