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两诊:面浮红肿瘙痒案

2014-05-01 20:23 楼主
近日一案,师徒两诊,孑然不同,颇有启发。

患女,55,面部眼眶周围,晨起虚浮色红瘙痒,春来发作,口干夜甚,烘热便秘,苔薄微黄质暗红,脉细滑,右脉稍有浮象。

一诊我处,我习用伤寒方,湿热在表,面为阳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白虎汤,加决明子 桑叶 菊花 蝉衣,3剂痒止肿减未愈,停药又发。

二诊我的老师处,看见我在跟师随诊,病人很不好意思,解释说,以前你老师地方七贴吃完两年没发,所以来请他会诊。我笑着说,无妨无妨,我是学生,你来这里看我刚好可以好好学习下,一定是印象深刻。我门诊是19元号费,老师是150,我没看好,病人高价来看病,我当然得好好再诊。随即我又重新详细四诊一遍,记录好脉案,老师看了我前面的方子,说方子可以,要加减下(在病人面很给我留面子了),然后提示了下,“在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只须凉血散血”,知道老师意思了,后面我就噼里啪啦方子开出来,清营汤去犀角,老师加了紫草 桑叶 乌梢蛇 3味。七剂。病人旁边说了,“以前就是这只方子,病历丢了,方子我还记得,有金银花乌梢蛇啥西的”。老师加了句,“这个方子吃完肯定好”。

三诊还在我处,说三剂吃完基本就没再发了,后面几贴药吃完,人很舒服了,说要继续吃点巩固下,我给开了3剂原方减量减乌梢蛇。

启发:
病分寒温两个系统,该用伤寒方用伤寒方,该用温病方用温病方,不可偏废,都用的恰当了,也就学的差不多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5-01 21:28 2楼
鲜花
2014-05-01 22:10 3楼
en!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2014-05-01 22:33 4楼
好经验
2014-05-01 22:48 5楼
其实是一样的。你治的是气分。你老师治的是血分。你加入血分药一样见效。

伤寒是收缩,从外而里。用药就得用温热药。

温病反过来就行了。温病是血分本来有热的人容易得。看起来是外感,我认为内在的因素更重。
2014-05-02 00:21 6楼
好经验,学习了
2014-05-02 07:16 7楼
学习,多谢分享。
2014-05-02 08:14 8楼
多谢老师分享验案。
2014-05-02 09:03 9楼
跟伤寒和温病无关,就是辩证错了,热在血分,你开三物黄芩汤一样有效。
2014-05-02 10:23 10楼
学习了谢谢
2014-05-02 10:26 11楼
叶天士的成就就在于分清了气血,把伤寒和温病系统化。如果只是在气,无论有形还是无形的,还是王孟英的成就更高。
⬅ 金匮肾气丸治头顶痛小验 老茶馆 针灸录验 9、关元拔罐平喘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