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不及古人的根本原因

2014-05-03 13:10 楼主
:现代中医不及古人的根本原因作者:王庸医先生
前几日一个师弟问我,现代中医为什么培养不出像古代一样的大医?在古代无论哪个年代都有日诊二三百人的大医家,例如叶天士在当时的名气可以说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而当时并没有像现在这么优秀的传媒做宣传。民国时期也有很多这样的医生如丁甘仁、费伯雄等,以及每个大的城市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大医。为什么现在的中医就没有?在50年以前每个城市都有全城皆知的名医(这里的全城皆知包括该城所附带的乡镇农村,往往名医很多是在农村),而现在随便找一个城里人,问问当地的名医,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出口。因此事实摆在眼前,无论你怎么牛气,怎么目中无人,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我们的医术不及古圣先贤,我们的医术不如叶天士、李东垣、朱丹溪、丁甘仁,哪怕是北京四大名医的随便一个我们的医术均不如。他们随便的一个便日诊二三百人,我们现在日诊五十人就很了不起。为什么呢?难道是我们不够努力吗?难道是我们看的书不够多吗?还是老天要灭我们中医呢?
现在我就分析一下古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大医,与我们最根本的差异在哪。成为古代的大医,首先的条件就是要有非常大的门诊病号量,这样才可能让病人传病人而成为名医。如果我们常年每天看20个病人(这在现在就不少了)即使是全部看好,这种传播速度也很难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名医。若要真正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名医就要日诊非常的大,因为百姓信任病人就会越来越多,越传越远,真正的名医必然会达到日诊二三百人。现在就以日诊二百人为例,而一个医生一日的工作时间为八小时,那么看一个病人的时间应该在两分钟多一点。那么现在就请思考两分钟的时间对于医生可以做什么?医生诊病需要望闻问切,望诊与闻诊可以夹杂到其他的诊断中不需要消耗时间,诊脉古人要求必须五十动以上,也就要消耗接近一分钟,前一个病人起身走后一个病人坐下这也要十秒钟左右,医生写一张处方也需要二十来秒,剩下的时间是问诊时间,也就是说医生的问诊时间只有三十秒左右。就算是把两分钟都给问诊亦很难能够精确的辩证,更何况三十秒的问诊只能了解各大概情况,根本无法细致了解。也就是只剩一个可能,医生诊完脉之后就对自己所要开的处方心中有数,然后再问几句,看看与自己所想的是否相同,只要相同那么处方即没问题,而且这种有效率绝对很高。也就是说古人治病根本不是现在讲的辨证论治。
我不是在开玩笑,虽然教科书上写着中医的精华为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但是很抱歉事实并非如此。也许你头脑中的反应是这个王庸医简直疯了,请听疯人把话说完。首先我要说的是“辨证论治”四个字最早是由民国时期的祝味菊提出的,并非古人所说。而现在中医课本教我们的诊疗系统是这样的:以一个常见的肝气郁结为例,病人生气后出现口苦、胸胁支满脉象弦,舌质红。我们的思维是这样的,病人口苦、胸胁支满、脉象弦,舌质红这些症状结合起来得出一个证,这个证是肝气郁结,通过这个证来处一张处方。这不是古人的治病思路,古人是通过切脉之后已经知道此人的整体状态,古人摸到弦脉知道人体的气机出现了郁滞,然后摸到左关脉弦的最厉害知道人体气机郁滞在肝,然后通过其他脉分析其他脏器状况,此时的治疗思路已经清楚,用药缓解左关脉弦同时照顾其他脉象,然后问病人是不是口苦、胸胁支满等,但见一证便是,处方便出,如此诊疗时间又短,疗效又高。也许你会说我胡说八道,那我就给你找几个证据。证据一就是随便一本古代临床大家写的书,随便一本便可,只要你放下你的成见,忘掉一切,慢慢的读,很容易看出来。如张锡纯,他看到左寸脉不足就用点柴胡、升麻之类的提提气,看到左寸脉散大就用些黄芪之类的填一填,看到散大且上逆就用点代赭石、龙骨牡蛎等降一降,看到迟脉散大就用山萸肉收一收,请自己仔细看。大医家无一不是如此,尤其是金元的李东垣(《脾胃论》)、朱丹溪(《脉因证治》、《丹溪心法》),明代的周慎斋(《慎斋遗书》)、李中梓(《医宗必读》),民国的王雨三(《治病法规》)、丁甘仁(《丁甘仁医案》),近代的赵绍琴(《文魁脉法》)、蒲辅周(《蒲辅周医案》)等等其对脉象描叙非常细致,请仔细阅读。还有一个证据就是现在还有很多老人找中医看病的时候只把胳膊伸出来,不说话,现在医生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不可理解,其实在老人小的时候看病就是这样的,到了医生那里,很礼貌的把手伸过去,医生诊完脉后问什么就很恭敬的回答什么,然后恭敬的领完药回家,不像现在病人生怕你不知道他得了什么病,拼了命的唠叨,其实说多了只会增加辩证的难度。按现在传授的辩证论治是个很累的脑力劳动,而且很多推理很容易错误,而古人的通过脉象了解人体的整体状态然后处方,即省力而且临床疗效也高。
最近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病人聊天,她告诉我她的亲身经历,她说唯一佩服的名医是济南已故四大名医之一的魏继贤(此人无学术传人)。她年轻时有头晕病总是治不好,找魏继贤看病,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之后,魏继贤给她诊了一会脉,然后开了一张方,然后说了两句话,老人现在记忆犹新,第一句话是“三副药”,稍一停顿第二句话是“包好”。吃了两幅药就痊愈了,至始至终两个人只说了这两句话。像这样的中医以前很多,现在的培养模式再也培养不出这样的中医了。因为在刚接触中医时就接触了教课书的模式,将中医定格化,将方向固定化,方向一旦错了,永远也到不了巅峰。忘同道多反思,将中医还原的原本的样子,振兴中医。如果每一个城市都有日二三百人的中医,何愁中医不兴盛?中医要自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5-03 13:40 2楼
好像是的啊,可是谁又能做到这么厉害呢,脉诊是最难的了,,,,
2014-05-03 13:49 3楼
多谢分享。
2014-05-03 16:03 4楼
生物细胞是有本能的!这是个确定的事!

但产生本能的条件性,医学与生命学确实没有任何研究,这就是医学与生命学巨大的缺失,以至于有现代医学的巨大错误与中西医学的不能融合!

从向日葵向阳性与植树时树木不能植反,就会有细胞的冷热自保本能的再现!

向日葵是向阳的,并傍晚向西而第二天早晨会自动转向东方出现,过去只是笼统的本能作结,而新发现的细胞冷热自保本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并完满的解释了许多医学之迷!

向日葵向阳性说明细胞有热而产热增多并热细胞收缩的本能,这就是向日葵阳面热而收缩的出现,细胞也有冷舒张增殖的本能,这就是向日葵阴面冷并且不合成能量,但总舒张增殖富能富水,而向日葵阳面合成能量但总乏能乏水收缩,甚至是持续过热会纤维化出现!

具体原因是,向日葵阳面组织细胞合成能量并热,热而细胞收缩外排能量水分散热降温减热,稀薄膜收缩也限制氧气进入而减少产热,这就是阳面过热收缩外排能量出现!而阴面冷并且不合成能量,但冷而组织细胞舒张存储能量与水分并冷舒张增殖出现!

这就是向日葵阳面菲薄与阴面肥厚出现!这样就可解释傍晚向西的向日葵会自动转向东方的条件性-愿向西的阳面乏能乏水,而原来阴面富能富水,在夜晚一样的空气氧气含量与一样的空气温度下,富能富水的阴面产热而热收缩,而原乏能面变冷舒张储能储水增殖舒张出现!这就是向日葵夜晚也会转向东方出现!

树木阴面皮厚,而阳面皮薄。植树时不能错位出现-原阴阳不能弄反,如果弄反了阴阳面,错将原阴面对着了高热的阳面,就是皮暴烈收缩与高炎症死亡出现!

所以细胞有冷舒张储能储水自保的本能,并冷会有增殖出现,而热会有收缩外排能量水分减热降温本能,热细胞膜收缩会限制氧气进入细胞减少产热自保。

这就是植物会持续过冷而淀粉油脂水肿样变,而持续过热会出现纤维化的出现!

也是细胞过度储能储水后不能突然加热的出现,也是人体动脉肌不能持续过冷而高储能出现!高储能动脉就会有加热供氧后痉挛性收缩出现!

所以细胞的冷热自保本能出现,冷热引发的动脉收缩与舒张本能出现!炎症的原因出现!

中国汉字炎就是高能加火的意思!

温度控制一切!
2014-05-12 03:03 5楼
likailikaidi 说:
生物细胞是有本能的!这是个确定的事!

但产生本能的条件性,医学与生命学确实没有任何研究,这就是医学

温度控制一切 呵呵 您体温高否?
2014-05-12 06:16 6楼
学习了,每天都有新认识。学习不易,毅力很重要!
2014-05-12 10:00 7楼
这个王庸医先生恐怕连做个“庸医”的资格都够。
2014-05-15 17:29 8楼
以前名医诊病,坐堂时少有自己书写脉案方药的,通常只口述,边诊边论,由徒弟抄录,药工点药,既看了病,又教了学,还不误时间,因此快。现在的医师,有名无名且不说,诊过病,再写方,徒弟在边上一头雾水的看着,还不敢动问,既费时间,又带不好学生。
2014-05-17 21:39 9楼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4-5-17 21:41 编辑

现在的中医,连自己的生活都控制不了,自己都病怏怏的,谈什么医理医道,都是忽悠人的把戏。

听世代中医的讲,要说能看病的水平,起码得会:基本内功内视,导引,武术,周易六爻四柱,风水,相面。
这些学会入门以后,才能说对人体和人体的问题,有了基本的理解和认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然后才有资格去指手画脚来解决其他人身体的问题。

这些知识,论坛里有几个人能做的到?全国又有多少能做的到?

不是现代古代的问题,就是初学的目标太浅,入门后又断无苦心用工,所以


就连我这个2把刀的自学门外汉,亲戚来了,啥都不用说,把脉一会,就能说他的问题出在那里,大概多久。
为啥连专业学的还都不会了呢?

肯定是你们没好好学。这些东西,都是在书上写明白的了,没有什么隐藏的。
2014-05-18 05:57 10楼
上古之医务实,近代之医虚玄.
以阴阳经络为例,古人可将其落于实处.
2014-05-21 13:30 11楼
同感,现代中医学习的氛围是西医的不是中医的,用西医的氛围培养中医,中不中西不西,结果啥也不是
⬅ 什么叫扶持中医??????????????????????????????? 老茶馆 求教:竹林挖笋发现一种没见过的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