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医家---我目前所知的火神派的存在的理由

2014-05-18 23:33 楼主
说实在,以前对于火神派的存在,我都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今天的这篇文章,是作为探讨的,目的是与大家交流,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拍砖,原谅。

中医的发展其实是一个时期接着另一个时期的更迭出现的不同的流派和更替出现,有人根据历史的发展,梳理出这些流派的发展规律,发现原来中医历史的发展是清热(寒凉)和温补的不断交替,理由是,当一个时期寒凉派出现之后,一段时期里,这个寒凉治法会取得不错的疗效,之后大家都来效仿,然后,随着寒凉的使用,慢慢的人们的体质就变化了,于是寒凉的效果渐渐的不能治病或者治疗效果在退步,甚至产生了太过的结果---于是有见识的先见之明的医生就开始尝试温补的办法来治病,也产生了比使用寒凉药更好的效果,当这些效果出现之后,人们又转过来纷纷效仿,于是就慢慢的形成温补的气候;然后如此不断的演变,循环。于是出现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十年或几百年)的趋于寒凉或趋于温补的不同时代产物。比如宋时期的刘完素,他是寒凉派的代表,而到后来他的弟子朱丹溪却变成了滋阴派,就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人们的身体素质已经慢慢的改变!注意,这是有人的观察和研究结果,不是我自己的发明,当然,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我没有发言权,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关于广西及附近兴起的扶阳派盛行的原因,据我了解,是因为本地天气湿热,春夏季节人们的阳气生发太过,以至于打破了“内阳外阴”的平衡格局,也就是说,因为天气太热,导致人们在春夏季节靠着自身的外阴(人体体表,躯壳)无法抵御内阳的外越,阳气疏泄太过,于是出现了秋冬季节出现了种种阴盛包住内阳(阳气因春夏耗散过多)的阳气不足的情况比较多,这是概率上的东西,而不是不分体质,而不是不用辨证---谁说扶阳派没有辨证呢?!!

我的一位同学也是扶阳派,虽临床实践时间不算很长,也经常使用扶阳的办法,他自己也以身试药,一次性的给自己开出60克的附子,连服六副!之后给患者治疗中,经常使用扶阳的办法,据他说确实也能起到很不错的效果,而且,当他不使用扶阳法的时候,效果对比就没有那样的疗效了。

他还给我做了比较,他说扶阳主要是在南方,北方的气候可能就不适合了。

这就是我所知的扶阳派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设身处地,也许你到了这个地方,也会不自觉的使用了这个办法。

扶阳派也辨证!要知道。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5-18 23:42 2楼
说一个自己的体验,我本人在老家时,经常,或者说,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晨勃的情况,而来广西一周多了,竟然连一次晨勃都没有!我仔细想想我的生活习惯,饮食没有太多的变化,作息时间也没有变化,也找不到其他的原因。而我来广西之前,家里的气温是15-25之间,来到广西之后,这里的气温是22-36度,每天冲凉三次还是觉得浑身黏黏的很不爽,我在想,是不是因为阳气升发太过而导致体内阳气不足的原因呢?

哈哈,谁来解释?
2014-05-18 23:47 3楼
彭氏医家 说:
说一个自己的体验,我本人在老家时,经常,或者说,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晨勃的情况,而来广西一周多了,竟然连

这样解释,那里的人个个阳痿了?
2014-05-19 00:09 4楼
我在越南那种热带气候生活了五年,发现那里的人大多瘦瘦小小的,也比较单薄,胖子不是很多。

广西这边,似乎也是,这里是一个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城市,看上去,个子似乎也相对比较小。广东,香港,海南,这些地方人的平均身高,跟其他地方比起来是有差距的。

北方的人,一年四季,天气寒多热少,似乎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收藏,阳气的升发少了,收藏就多了,所以北方人的个子总体也会高于南方,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解释?
2014-05-19 00:47 5楼
怎么解释都行,治得好病就行
2014-05-19 06:17 6楼
彭氏医家; 说: 彭氏医家 发表于 2014-5-19 00:09
我在越南那种热带气候生活了五年,发现那里的人大多瘦瘦小小的,也比较单薄,胖子不是很多。

广西这边,

地域气候影响物种结构这是肯定的,但摄食起居影响也不小,外因和内因多方面决定了物种结构特性。同近南方,东方人跟西方人也有差别,但有相对的整体性,北方的饮食习惯放在南方时间长了可能有些人不适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换个角度就是东,南(以地球经纬分八卦,非以中原小八卦分)养阳西,北养阴,外阳迫内阴则冒汗出,汗多阴阳两伤,南人习惯知滋阴,糖水、凉茶文化盛行,虽解短时之困而缓标,久则令体内阳气困乏营养全身不足,就如打气球一样,穿孔及气压不够打起来就吃力,打不大。表气不固如开孔,里气不足如气压不够。南美一些国家没凉茶文化,饮食相殊,整体虽矮而不瘦(贫乏国家或贫苦百姓饮食营养不足同类)。
2014-05-19 06:49 7楼
刘完素和张元素同时代,李东垣是张元素的徒弟,而朱丹溪算是李东垣的隔代弟子。
大司天的事儿,陆懋修提过,六十年一个大司天。不过我觉得没啥用。
大浪淘沙,能存在就是道理。不过,藜藿之躯和膏粱之体不同,药之刚猛柔和自然就必须要慎重。
2014-05-19 07:23 8楼
所谓派别,个人认为是与地理病人类病多同,医者习用经验久而久之而形成!
2014-05-19 07:26 9楼
任何学派,也是纠正【机体的阴阳、气血】偏盛、偏衰而已。看看原作者的成书年代与环境,就不难发现这个道理。原作者也是讲辨证论治的,只不过是当下学习者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罢了。浮躁的习气在医界已经形成风气,学医就想吃快餐那样速成,快捷、方便,舍本求末;拿一个死方,刻舟求剑,没有疗效甚至出现问题,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推卸责任,归咎于这派、那派,只有一声叹息,不知是患者的悲哀,还是医者的---!
最近看了几个病人,深有感触,有感而发,胡言乱语几句。
2014-05-19 09:55 10楼
觉得都不怎么对。
2014-05-19 10:29 11楼
首先想一下,各派的创始人在20左右岁出道时,还是很信服自己老师的(尊师重道),(现在也有很多研究生崇拜他老师,一说他老师不行,就跟揪了他尾巴是的),但他同时是一个有良心、有责任的医生,这点很重要。他在行医过程不断发现,有这样一患者群,解决不了,(不断翻书,能看到的全看了。求老师,老师也解决不了)入老师门难,出老师门更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研究创新。找到解决方法。每一个学派是病者逼迫出来的。随着学派越来越多,死角越来越少,(郑钦安不需要再发明清法了,因为他能看到先贤的书了)病者对医生要求越来越高,医生就必须对学派深化。(我觉得每一派都是对伤寒论的一个问题的深化)。越深化,对此派认识就越深刻。后人发挥就越小。跟唐诗-宋词-元曲一个道理。每一个学派都有死角不假,如果你站在任何一个学派的顶端,死角就越小。一个学派你越战在顶端,你越难与其他融合。出发点不同。技术要求不同。比如,寒凉派对热证的治法组成,和扶阳派对热证的药物组成绝对不一样。我觉得顶级扶阳高手除了正阳明不用扶阳心法。其他都可以解决。(不是说,都能治好。)同样的寒凉派以阳明经出发,除了少阴不用,其他一样可以解决。
⬅ 少阳相火与阳明燥金,此二气偏见之病 老茶馆 回回医学(回医)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