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源闲话】(17)聊聊一点熟视无睹的基础

2014-06-23 11:51 楼主
本帖最后由 毉道宗源 于 2014-6-23 12:28 编辑


呵呵,“毉道宗源”就是“醫道宗源”。

不同的只是:

“醫道宗源”:“醫”字从“酉”,从酒。所以“醫道宗源”说的大多是“酒话”。酒话嘛,难免就少不了胡说八道了。

“毉道宗源”:“ 毉”字从“巫”,“巫”通鬼神,所以“毉道宗源”说的大多是“神话”。神话嘛,当故事听就行了,当不得真的。


酒话是说了不少了。

无聊的时候再和大家聊聊鬼话神话。赚两个积分。呵呵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6-23 11:54 2楼
本帖出自于“杨凡”兄的一则疑问贴,如下。算作答复吧。

对于无汗的高烧,理论上讲是因为毛孔闭塞才无汗,而导致毛孔闭塞的只有寒,既然有表寒,为什么有的人流清涕打喷;而有的人却除了发烧什么症状都没有?
肺主一身之表,就是说肺气是人体最外层的保卫力量,无汗,说明是寒邪,高烧,说明战斗激烈,我方部队的战斗力很强,而寒邪的力量也很强,
如果体表很烫,说明战斗主要发生在边境线上.外敌并没有深入腹地.
如果把肺卫之气比做边防部队,那鼻子应该就算是哨所,寒邪入侵时哨所应该先通过打喷流鼻涕报警,如果没有报警,那是不是说明敌人进犯时太过突然,导致哨所来不及反应,然后双方就火拼上了?

我发现这类高烧多数伴随着口渴,唇干或大便干结,是不是由于国家把大部分国防力量调来抵抗外敌入侵,而导致内部力量出现了空虚引发了叛乱(胃热),如此一来,内要平定叛乱,又要抵抗外敌,从而让战斗更加激烈,所以体温就很高?
或者说是因为边境上的战斗太过惨烈,导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从而让城内也遭遇战争引发的火灾?所以此类高烧,麻杏石甘汤比较合适,麻黄做为我方新增的攻击力量,可以大大加强边防部队的战斗力,而石膏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平定内乱(内热),二是扑灭战争所引发的火灾.因为麻黄做为新增的攻击力量是要消耗粮草的,甘草就是后勤保障力量.如果按这种思路,杏仁的作用是什么?
请指点迷津.我想此类高烧如果速战速决,单用麻黄石膏也应该可以解决.盼回复,多谢!

【补充:老兄前还曾问过,清涕、白涕的情况。一并回复。】
2014-06-23 11:57 3楼
回杨凡兄问
记得哪位老师曾评述过——“杨凡不凡!”。呵呵,确实不凡,思考问题是很有深度的啊。这些都是涉及到生理、病理最本源的方向去的了。
您提问的这些问题,似乎重视、讨论的人不多啊。我个人没看到过相关的讨论,权且就从本人拙见掰扯一二,供您参考。(首先申明啊,只是个人一孔之见,未必正确。)

1、清涕
道家经典中说“涕者,脑漏也。”可见道人们对“流涕”的问题,还是很重视的。
那么,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还是看看经典吧,呵呵,俺可没那个胆子自己信口开河的。
《素问•解精微论第八十一》曰: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 脑渗 为 涕 。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
如此,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这个“涕”的东西有一点点的重视了呢?
大家都知道,脑,为“髓海”。这里就能看到“涕”与“髓”的关系了。
那么,“髓”,又与谁有关系?
是“肾”。
如此,则“涕”与“肾”有什么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 生 皮 毛 ,皮 毛 生 肾,肺主鼻。”这个也是“金生水”了。
那么,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三十二》曰:五脏化液∶…肺为涕……,是谓五液。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曰:五液:…肺主涕……,此五液所出也。
又怎么理解呢?
这里的“肺为涕”“肺主涕”,说的大致还是一个意思。就是说明“涕”与“肺”的关系。

那么,在人体感受外邪的时候,出现的“流涕”,是什么原因呢?

西学的解释是:
【当感冒感染出现炎症的时候,鼻腔内会有红、肿、热、痛等表现,原先粉红色的黏膜变得火红、鼻甲也肿胀起来,这样就会引起鼻塞。
同时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张、温度升高、液体渗出增多,使腺体的活动也加强,鼻腔内的分泌液就增多了。这样就会加重鼻塞。
此外,如果鼻涕很黏,就会淤积在鼻腔内,甚至形成鼻痂,也会加重鼻塞。
由于黏膜肿胀、鼻道狭窄、纤毛的运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使黏液的运输系统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过多的分泌液不能被输送到咽部,所以只好从鼻子前面流下来,这就是鼻涕。】

呵呵,这个我不懂。抄来的,也不知道对错,冒充一把“科学”,忽悠忽悠大家了。
2014-06-23 11:59 4楼
那,“涕”究竟是什么?

那就跟我一道去旅游吧,去看看一些更“微观”的东西。
前面说了:“肺为涕”“肺主涕”。就是说,“涕”,是肺的正常体液。这种正常体液,会滋养和濡润 肺、皮毛。
这种“体液”的组成,有那些?
《素问•经脉别论第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 气 入 胃,浊 气归 心, 淫 精 于 脉。脉 气 流 经, 经 气 归 于 肺, 肺 朝 百 脉,输 精 于 皮 毛。毛 脉 合 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这种由饮食产生的精微物质,通过心、脉、经,进入肺。合成为由肺宣发、敷布到皮毛,并进一步转化的基础的精微物质。其实这个讨论的,就是肺的“阴”的一个方面。
注意了,这里要重点指出来的是“肺 朝 百 脉,输 精 于 皮 毛。”
下面,我们再看看受邪的情况。
《素问•皮部论篇第五十六》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 病 之 始 生 也 ,必 先 于 皮 毛, 邪 中 之 则 腠 理 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 之 始 入 于 皮 也,然 起 毫 毛,开 腠 理。”
通过上面的这些经文,能看到什么?
在“皮、毛”的部位,在受邪的时候,“邪气”和“精”在这里“打架”了。我就喜欢看打架的。
打架了。会怎样?
通道被阻塞,“精”不得宣发、敷布,就会出现停滞。怎样?就会变成类似“饮”的东西。不过“饮”是停水;此是“残精”。在这里,“精”从气化、雾化、可以敷布的状态,开始凝成液态了。这时身体就会开始出现一系列的不是状态。“郁”,开始了。并且“郁”的状态也逐渐在不断加重。
这样的“凝聚”,同时还会出现在肺里。在肺里“凝聚”的,最初始并不是因为“受邪”,而是“有余”。——前锋受阻,肺中的精气不能及时宣发和敷布出去,也就会出现壅滞。
大家都知道,肺开窍于鼻。肺中壅滞,涕则从鼻出。这是最早期的“清涕”来源之一。
为什么说是“之一”?
因为至少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出现“清涕”。
那就是“肺气寒”。
肺中气寒,就会导致肺中“阴液凝滞”。这种情况也会出现“清涕”,而且还常伴有咳嗽、咳清痰。
2014-06-23 12:01 5楼
关于“白涕”和“黄涕”

个人观点:
“白涕”的出现,一般都是症状进入较重的阶段了。这个阶段,不管是“精”的壅滞,还是“肺中阴液”的寒凝,都是清涕的时候重些的。
而且此时还常可见一些其他情况,例如此时的“郁”也比较重些;同时“郁热”也比较重一些的。

“黄涕”的出现,个人认为是“热盛”的一个表现。这个时候常见的有两个方向:
1、症状加重。
2、即将康复。
取决于谁?
取决于这个“热盛”的来源。
如果是邪热盛,就会见到病进的表现。这个常见于“郁热”盛;常见邪入阳明,出现并病的情况。
所以,在治疗上,要分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如果是“郁热”盛,
在开始出现“黄涕”的时候,我个人依然还是喜欢使用“麻黄汤”。往往一汗之后,又会转为“清涕”的。
在开始出现“老黄涕”的时候,个人喜欢用“麻黄汤”加清热、养阴。根据情况来分配彼此之间的比例侧重关系。

如果开始出现“邪入阳明”的情况
个人最喜欢用的是“麻杏石甘汤”。呵呵,这个用法也很有趣的。
在初传阳明的时候,太阳重、阳明轻,个人喜欢重麻黄、轻石膏,热服。如此入阳明之邪,还可重回太阳,从表解。
在阳明并病,太阳轻、阳明重的时候,个人喜欢重石膏、轻麻黄,凉服。

如果是正气盛,抗邪。就会出现很快康复的表现。
这个就不必过于干涉了。顶多适当扶正就行了。不废话了。
2014-06-23 12:05 6楼
关于“食欲不佳、数天不大便”
很多人感冒后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甚至“数天不食”的也有。这个无所谓的。不必过多干预。俗话说“饿不死的伤寒”,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会出现“食欲下降”?
有几个原因。
1、是自我保护性的。
不要奇怪哦。真的是“自我保护性”的。回头看看“涕”的讨论中,就已经引述了经文“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 气 入 胃,浊 气归 心, 淫 精 于 脉。脉 气 流 经, 经 气 归 于 肺, 肺 朝 百 脉,输 精 于 皮 毛。毛 脉 合 精,行气于腑。”
这段经文中,还能看出啥来?——食气——肺——皮毛——。这是精微敷布的路径。
明白没?
路径已经被堵啦!再多加饮食,会加重路径壅滞的情况的。所以身体就会自动调整饮食的摄入,以缓解路径上的压力。
因为很多精微物质被壅滞在这条通道上,提供给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比平时少很多,所以就可以比正常时维持的时间更久一些。这个道理很浅显的。十个糖果,一天消耗5个,可以支撑2天。一天消耗2个,可以支撑5天。如此而已。
其实,这也是伤寒“下不嫌迟”的一个原因哦。

2、生理反应。
当肺气被壅滞后,就会影响到肺气的肃降。肺气的肃降不足,会同时影响到胃气和大肠气的通、降。
胃气的通降受限,就会导致胃气壅滞,而出现饮食、消化能力的减弱。
大肠气的通降受限,就会导致大便排泄的延迟。所以,感冒后,常见几天不大便的情况。这很正常,不必干预。当气机恢复后,大便会自然恢复的。所以,很多病人在感冒后期,出现大便开始正常的时候,也就是要康复的表现了。当然,感冒后出现的“腹泻”,就不是这个情况了,那是邪入阳明、太阴了,是病进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腹泻可不是“正常的大便”呀。
2014-06-23 12:11 7楼
关于“嚏”

感冒之初,常见打“喷嚏”。
有人认为——打喷嚏,是一种警报。
其实这种观点很片面了。打喷嚏,其实是人体在激发正气来抗邪了。《灵枢•口问第二十八》曰:“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
在道家的一些典籍中,就记载了一些“时气”的简易治疗方法中,就有“取嚏祛邪”的。用羽毛、草叶等撩拨鼻孔,让人打几个喷嚏就好了。这个在《灵枢•杂病第二十六》中也有类似的记录,经曰:“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这个是治疗“哕”的。其实在感冒初起时,用“取嚏法”就可以对付一些较轻的“时气”感冒。
2014-06-23 12:13 8楼
关于“汗”

学“伤寒”的,估计没人不知道“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的“名言”吧?有人一生奉为圭旨。
其实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是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似乎麻桂之用,舍此无余了?其实是比较忽悠人的。个人比较反对。
为啥?
夏月伤寒,多有“汗出”者。
“汗出”就不可用麻黄?
“汗出”而“脉浮紧”,也不可用麻黄?
要知道,该不该用麻黄,要看【脉】。要看脉“浮紧”否。
“浮紧”之脉,可用麻黄的。
“浮紧”而“汗出”,一样可用麻黄的。

或问:“我已有汗出,为何还要发汗?”
此不知“汗”者也。
你脉“浮紧”,即便是已经“汗如雨下”,又如何?只要脉依然“浮紧”,你的那个“汗”,就不是我要的“汗”。

或问:“汗,有不同?”
此不读经者也。

《素问•经脉别论第二十一》曰:
饮食饱甚,汗 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 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 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 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 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看似一样的“汗”,来路是不同的。
这个“汗”,是不是你要的“汗”?
你每天都是“汗出如水”,可脉“浮紧”依然。你的这个汗,就出的不对路子的。这种“不对路子的汗”,还是可以用“发汗”来“止汗”的。

或问:“寒,闭腠理?不是就应该“无汗”?”
此不知腠理者也。
欲知腠理者、欲知经络者、欲知脏腑者,非“内视”不可知矣。
2014-06-23 12:19 9楼
关于“内视”

修习“内视”的法门很多。
佛家经典中有很多这方面的东西。初学者可以看看南怀瑾先生的的《禅观正脉研究》。
道家典籍中这方面的东西更多了。初学者可以看看《内景图》、《修真图》等。网上应该可以很容易找到,这里就不提供了。

个人观点,欲练“内视”,练气是个简单的方法。人之一身内外,莫外呼“气”之牵系。练气,是一个了解、掌握人体活体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里就不说什么“内视”的东西,那个人人可以忽悠。难免会有“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的情况。
所以,俺只说点“微观”点的东西。只在经里、经外的东西。
闷了,就来和大家忽悠几句。
无聊了,就滚回去发呆。

***************************************************

关于“疗效”

忽悠了不少。可能有人会质疑了,——你的疗效又怎样哈?
老老实实地说,不怎样。
我捡的,都是外面医院绕一圈的。总体来说,也就6成多、7成可能不到点儿。所以,不必攻击俺忽悠起来一身的本事,临床狗屁不是了。
俺早就说了:“俺无十全之能,唯存问道之心。”
这辈子,就想看看那个本源的样子哈。
所以,看几个病,只是业余混点养家糊口的途径而已。
发呆,才是追求哩。嘿嘿
2014-06-23 12:53 10楼
出来就发飙呀!
2014-06-23 13:13 11楼
李荣伟 说:
出来就发飙呀!

呵呵,玩儿呗
⬅ 胡老太阳病约言二 老茶馆 中国五十内面对的不是战争,面对痴呆与猝死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