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图片

2014-07-14 23:53 楼主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系母体苍白亚种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所致,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之后。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或生出梅毒儿。先天性梅毒儿体征: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免疫性:感染性免疫,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重要。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a Verruciformis)由Lewandowsky及Lutz于1922年首先报道,其特点为全身发生泛发性扁平疣样皮损。又称疣状表皮结构不良。以往认为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本症能自身接种和异体接种,且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被损害细胞核内包涵体中有乳多空病毒颗粒,因此证实本症是一种泛发性疣。至今已从皮疹内分离出6型HPV,包括3、5、8、9、10和12型,但主要是HPV-3和HPV-5型。HPV-5有致癌的可能。然而,本症皮损恶变只见于暴露部位,因此有人认为日光损伤是恶变主要因素,而疣病毒可能只是一种附加因素,同时与患者的特殊体质相关。多在幼年发病,但亦见于任何年龄。皮疹为米粒至黄豆大的扁平疣状丘疹,圆形或多角形,质地坚硬。淡灰、暗红、紫红或褐色。数目逐渐增多,分布对称。好发于面、颈、躯干及四肢,亦可泛发于全身,甚至口唇、尿道口也可出现小的疣状损害。皮疹以面、颈、手背处最多,亦较密集,很像扁平疣。发生躯干部位,皮疹大而硬,很像寻常疣。此外,常伴有掌跖角化、指甲变形、雀斑状痣及智力发育迟缓。有时自觉瘙痒。病程极慢。经年累月,不消退。大约20%左右的病人皮损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


泛发性汗管瘤。皮损广泛分布于眼睑周围,颈部,腋窝,腹股沟区,病理证实汗管瘤,现面部皮损微波治疗,此种泛发性汗管瘤尚不多见。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与肠道对锌吸收障碍有关。
临床表现
最早的发病年龄是生后数天到数周,最迟1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生后9个月,特别是在母乳不足和断奶后的婴儿,主要临床特征是腔口周围和四肢末端皮炎、慢性腹泻、脱发和情感淡漠。皮疹发生较早,有特异性。多位于腔口(口、眼、鼻、生殖器和肛门)周围,四肢末端和骨突处(肘、膝、指关节及枕骨部),也可波及头耳周、臀和甲周,躯干很少累及,初起皮疹局限,以后不断增多,常对称分布。境界清楚,很象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而且这种病常常会继发念珠菌感染,所以很容易误诊。腹泻多数有,水样便或泡沫样便,恶臭,每天约3~8次(缓解期10%患儿可无腹泻),还可出现畏食、腹胀、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常常先以腹泻症状就医儿科,这种腹泻不给予锌剂很难控制,病程长或严重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性成熟受阻,发、甲及精神改变等。
病理改变
(1)重要病理改变 表皮上部苍白,染色淡,可见有广泛单个角质形成细胞坏死。
(2)一般病理改变 a 角化不全显著, b 表皮上部苍白,染色淡,有的皮损可见角层下水疱,并有部分细胞气球样变,可见有广泛的单个角质形成细胞坏死,c 表皮呈银屑病样增生,其中散在分布有少许角化不良细胞,d 真皮乳头毛细血管迂曲,乳头水肿,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要点:
1. 好发于婴幼儿,特别是在断奶后。2.皮炎,主要为鲜红或暗红斑,表面糜烂、渗出、结痂,周边小脓疱,境界清楚。3.皮损好发于口周、外阴、肛周和四肢末端。4.多数病人有腹泻,水样便,次数多。5.头发稀疏,脱落可至全秃,细软,无光泽,甲沟炎,甲板增厚。6.口腔念珠菌感染。7.可有抑郁、淡漠等精神症状。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尿布皮炎、念珠菌性间擦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掌跖脓疱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要点:
1. 母乳喂养,补充维生素,纠正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
2. 口服药物。二碘羟基喹啉可增加锌的吸收和生物利用率,常用30~45mg/(kg•d),分3次口服,症状改善后逐步减量;硫酸锌,50—100mg/次,每日3次。四个月以下患儿硫酸锌2mg/(kg•d)口服,一般用药24小时后显效,腹泻减轻,2~3周皮损消退,3~4周后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3.外用氧化锌软膏,派瑞松,硼酸粉湿敷。
4.腹泻严重者应加强支持治疗。






本病又称青年扁平疣,中医称之为“扁瘊”。
【临床表现】
1.皮损特点:为米粒到黄豆大小扁平丘疹,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淡褐色或正常皮色,数目较多,常密集,偶可沿抓痕呈条状排列。
2.好发部位:颜面、手背、前臂等处。
3.病程慢性,可在数周或数月后突然消失,也可持续多年不愈。皮疹色泽发红或明显发红或出现发痒,常预示为不久可迅速痊愈不留疤痕。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好发于青少年,又称青年扁平疣。
【组织病理】
表皮角化过度,角质层呈网栏状,颗粒层和棘层轻度肥厚,棘细胞上层及颗粒层内可见多数空泡化细胞,其胞体大,核位于中央,基层内含大量黑素。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发生于颜面、手背、前壁等处的圆形或椭圆形扁平丘疹,质硬,淡褐色或正常皮色,密集或呈条状排列等特点,可以确诊。应与汗管瘤鉴别。
汗管瘤:好发于眼睑及颊上部近眼周处,为皮色或淡黄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的半球形丘疹,质地更硬,数个或数十个密集分布但不融合,病理改变不同于扁平疣。
【辨证】
(一)热毒蕴结
皮疹淡红,数目多,口干不欲饮,身热,大便不畅,尿黄。舌红,苔白或腻,脉滑数。
(二)热蕴络瘀
病程较长,皮疹黄褐或暗红,可有烦热。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缓。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热毒蕴结证型治宜清热解毒。方用马齿苋合剂加减:马齿苋30g,大青叶15g,紫草10g,败酱草10g,赤芍10g,板蓝根15g。
⒉ 热蕴络瘀证型治宜清热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生黄芪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紫草10g,马齿苋30g,生薏苡仁20g,熟地黄15g,当归12g,芍药10g,川芎8g,桃仁6g,红花4g。
(二)西医治疗
⒈ 抗病毒药物①病毒唑:0.2~0.4g/次,每日3次。②聚肌胞:2mg肌注,隔日1次。③干扰素:人脐血干扰素2ml肌注,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每毫升含干扰素生物剂量为8.0×103~1.5×104u。④板蓝根注射液2~4ml肌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⑤柴胡注射液2ml肌注,每日1次。
⒉ 免疫疗法①左旋米唑:50mg~150mg/d,分次口服,服3天停11天,连用3个月。②转移因子:皮下注射,每次1支,每周2次,3周为1疗程。
⒊ 局部用药可选用肽丁胺或5-氟尿嘧啶软膏外涂,2次/日。后者面部慎用,因用后易遗留色素沉着。0.1%维A酸脂(软膏)外涂亦有效。散在皮疹可用中药鸦胆子仁油外涂患处,每天1次。
【预防与调摄】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避免皮肤外伤破损,不宜搔抓以免自身接种。










严重血管角皮瘤。如此严重血管角皮瘤很少见,本人仅见1例。门诊病人,男性,26岁,12岁发病,开始为散在红色粟粒大皮疹,不痛不痒,逐渐增大。建议到整形科治疗。 001.jpg 003.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09.jpg 010.jpg 011.jpg 012.jpg 037.jpg 041.jpg 046.jpg 048.jpg 049.jpg 050.jpg 051.jpg 052.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7-15 06:59 2楼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7-15 07:02 编辑

很好,这些皮肤病,多半由于内里毒素过盛,气血过衰,正气不能濡养抗卫表皮,而被外邪侵染所致。

生于表皮者,菌类为多,毒类为少,内源性血毒为次,皆毒素盛于脏腑而发于表皮。

治则,清热解毒,排出内源性毒素,活血通络,务使正气充盈体表,抗御外邪,合理饮食,养其脾胃,足其精微,以助正气抗邪,如此可愈。

此病由来已久,恐非一日之功,然除之必缓,旬余见效,月余小愈,季余大愈。
2014-07-15 08:21 3楼
⒈ 热毒蕴结证型治宜清热解毒。方用马齿苋合剂加减:马齿苋30g,大青叶15g,紫草10g,败酱草10g,赤芍10g,板蓝根15g。
⒉ 热蕴络瘀证型治宜清热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生黄芪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紫草10g,马齿苋30g,生薏苡仁20g,熟地黄15g,当归12g,芍药10g,川芎8g,桃仁6g,红花4g。
2014-07-15 10:50 4楼
。。太恶心了
2014-07-15 14:59 5楼
kabasky 说:
。。太恶心了

是病哪有不恶心的
2014-07-15 15:38 6楼
很多没见过的,确实恶心
2014-07-15 21:48 7楼
收藏学习了
2014-07-16 12:47 8楼
楼主你比这些图片更恶心!
2014-07-16 16:39 9楼
长春公主 说:
楼主你比这些图片更恶心!

这是别的医者多辛苦收集的实例病患照片,在论坛分享,增长见识,图片有些是恶心,但这都是发生在病患身上,患者是何等痛苦,如果是在你身上,你做何感受?我请问你,我怎么比这些图片更恶心了???你这样的说法,我倒是觉得你更恶心!!!鄙视!!!
2014-07-16 20:19 10楼
长见识了,
⬅ 请教各位老师,参苏饮是不是有一定的去湿功效? 老茶馆 广东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综合历年考题(1)中药综合1,来答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