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流派杂谈

2014-08-03 20:15 楼主
中医认为天地万物从阴阳里面分出了五行,天地本身有六气,这就是天地里面的神经结构和脉络,就是按照这样的五运六气运行的。人体其实就是一个小宇宙,完全是克隆了天地的这一套气化系统。所以在人体内有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因为天地有十二个月。张仲景看到了这一点,从十二经络的对冲就把人体分为了六气,人体的特性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分别是厥阴风木、太阳寒水、少阳暑热、太阴湿气、阳明燥火、少阴君火。
后世的温病派就是在张仲景伤寒论的基础上,在阳明和少阴两篇里做了深入研究。有些医家在太阴和阳明两篇基础上创立了湿温派,历代医家都是从伤寒论得到了灵感。其实张仲景的伤寒论已经写全了,但只是大框架,不是太细。因为古书都是竹板,不可能写得很细,原理也没有。主要的思路和方剂都有,温病开始用的辛凉解表,张仲景也说所有的热病都是伤寒。伤寒不光是伤于风寒,而是所有的外感病都叫伤寒病,包括了风寒暑湿燥火。
所以温病也包括在了伤寒里面,伤寒是一个总称,六经某个气化的偏证就导致了某个疾病的偏证。在各个不同朝代和历史时期,由于五运六气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症状。如果太阴湿土和阳明燥火旺盛了就容易出现湿温证,咱们现在这个朝代和张仲景的时期一样,都是厥阴风木盛行的时期,所以张仲景的方子应用会特别顺手。如果在少阳胆火和阳明燥火旺盛的时代,温病派就会大行其道。人们会随着天地气化得这种病比较多,温病派的方子应用频率会比较高,这种理论就会得到延伸和发展。
张仲景辛凉解表就用温病第一方葛根汤,清新酸透,温病的标准就是得病后身体灼热、烦躁,不怕冷反怕热,恶寒发热的是伤寒。温病辨证使用卫气营血,葛根汤为后世温病的在卫分的银翘散、桑菊饮、银翘解毒丸立了大法,只是换了一点药,大法没有变,因为葛根是辛凉的。温病派一直在用的是,张仲景在气分的白虎汤,有口干渴、大热、烦躁的症状,口渴厉害了就是人参白虎汤。在营分是金匮里面的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地黄可以清热凉血,直接清营分的血热,温病派就是从这里研究出了凉血滋阴的清明汤。
瘟病的症状完全都是一派燥火,得到温病或伤寒在人体基础上是不一样的。少阴热化后热在血分张仲景用黄连阿胶汤,温病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清营凉血的大定魂珠、三甲复脉汤。我们都能从温病的方子里面找到伤寒论的根源,还有朱丹溪的滋阴派,也就是把热病发展到了极致。其实他们都是来源与六经辨证,后来他们都不说六经辩证了,只说温病了。但毕竟他们只是少阳和阳明的气旺,卫气营血辨证只适合这两经得病后的问题,不适合别经的问题,所以它还是有所偏的。
历史上还有五脏辩证的李东垣的补土派,它的根源是金匮要略讲的五脏,张仲景用六经辨证分析六气入侵六经。还有一些汗吐下的方法张仲景都有,历代医家在不同的经络上发展出一种学说就成了一派。火神派是从少阴寒化证的四逆汤深入研究后创立的,把这部分理论的原理介绍比较多,用这一经去掌握六经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但人体比较复杂,得病也不是在一经那么单纯的,因为人有体质的不同。比方如果平时不注意保养,就会得到少阴证,又突然得到风寒,就成了太阳和少阴两感病了。风寒可以在太阳表证,也可以在阳明和少阳,这样病情就比较复杂。火神派看到了少阴证的脉沉细,就直接用上了补阳的药了,就不容易看到里面的风热和阳明证,从他们的理论上就不重视这些,所以就容易误治。如果寒得比较厉害用火神派的药也会有效,但再吃可能就上火或不管用了。
温病派的看到阴虚火旺就去滋阴,就看不到阳虚的一面,但也可能会有一点效果。这是因为他们看到的问题点不一样,但是病人可能是一些错综复杂的病症,他们看不全就不会除根,就会停滞不前了。所以说医怕入错门,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代都是家传,他在某一点发展成一派,他以后教的历代徒弟都是这一派了,他留下的书后人看了也就成这一派了。所以后世很少有人把张仲景完全学好的,受到了家传和传播条件的限制,往往就会比较偏,就会分出很多门派。成为火神派就惯用这些热药,看谁都是脉沉细,大量的附子干姜就上去了,就会忽视了别的症状。
真正都能照顾到的还是张仲景,他的理论比较不偏不倚,符合中道。但是他的理论不太好学,你研究伤寒论到深处和细处就会很了不得,再参考各家理论,悟透他们的来源,你在临床上就不容易失误和走弯路了。历代的门派之争,互相指责对方不好是不对的。只有经方派能够全面继承张仲景的思想,使中医沿着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皇帝内经上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得到温病有身体的内在因素。冬天时没有保养好人体的精气,现代社会在冬天应该阳气潜藏的时候没有收藏,空调和暖气太热、吃一些辛辣的东西、吃火锅出大汗、房事不节,这叫冬行夏令。冬天天地闭藏,万物都蛰藏到了地下,但是咱们现在冬天屋里比夏天还要热,人体阳气不能潜藏到里面,就容易伤到人体的阴液和阳气。体质壮的人是先伤阴后伤阳,阴亏以后就会阴虚阳亢,人体阳气就没有根源了,里面的内火就会比较旺。时令走到春夏的时候,天地的木火之气开始升发旺盛,人体里面又有火,阴液又亏,二火加到一起升腾而上,血分就燥热了。
人体血液来源于太阴,太阴脾主营,卫气来源于胃,一阳和一阴。木火都是管血液的,所以温病是病在血液上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外感,不管是风寒暑湿燥火,一进入身体马上就会化热。因为血是热的,抵抗外邪就会变热,风寒把表闭住以后,里外的营卫不交通,就会化热。如果遇热,更是热上加热,就成了燥热的体质,大冬天就喜欢脱衣服。到春天一受寒就容易闹热病,如果天地气化到这几年也是温热,比如非典那一年就是暖冬,天地气化不协调就容易有温疫病,天作孽尤可免。人体没有保养好得病是个人的问题,就是温病,这就是自作孽。
如果夏天热的时候,该出汗却没有出汗,阳气闭塞住了。夏天火是往下降的,把汗液都排出来,现在人反时令,夏天比冬天还凉,经常会冻感冒。这样会造成人体的阳气不足,就会伤到阳气。春夏应该养阳的时候没养好,阳气不能降到肾水里面,阳亏就会闹寒病的三阴证,会手脚凉。所以人体就是一个寒和一个热,都是没有保养好。再有湿气就成湿热了,还是这六气。
把六经研究透了,得了某些经的病了,就可以合方。人得病寒化或热化跟外界有关系,但和人体内部状况也有很大关系。同样一个传染病过来有些人就能病抗过去,得病的人的身体原本就不正常,一旦得到了跟天地一样的偏气就病了。如果人体的阴阳协调,阴液就不会亏。人一身的阴液都在太阴上,太阴为三阴之主,少阴和阳明的阳气是人身阳气的主要来源,太阴和少阴的阴气是人体阴液的主要来源,这三脏掌管了人体的真阴和真阳。作为根本的脏比腑要重要,如果这三脏不败,热得病后只会在六经上传,只走经络不会入脏腑。所以人得感冒七天就会好了,自己日行一经,七天把六经传尽,往太阳经一归就好了。
如果脏腑有了问题,少阴亏了,少阴与太阳相表里,风寒到太阳就解不了了。因为没有后援力量把它赶走,少阴是太阳的根儿。因为太阳经是人体的外围,包括了营气和卫气,卫出下焦,另外营卫之气从中焦来。所以人的脾胃好、肾气足了,风寒就达不到你的身体里面。如果卫气不足,风寒在身体里长期不解,会造成很多疾病。如果阴液不足,风寒进入马上化热成阳明证了,没有恶寒、发热、浑身不舒服的表证了,会出现大热大渴的温病阳明燥证的症候了。
如果太阴不亏阳明就不会走到腑上,只在经络上走,用白虎汤、葛根汤一解就完了。如果太阴亏了,阳明经上解不了就会往腑上走,就进入阳明大肠经了。就会出现大便干,把人体的阴液进一步损伤,大肠燥金就不能生水,就会影响到少阴肾水。所以张仲景在少阴篇里有三个承气汤,急下存阴,把大肠内的燥屎泻掉,才能保住阴液,否则就补不上阴液。所以蔡长福老师说滋阴不如清肠,清肠后那些消耗就没有了,病就好治了。
一旦某一经的病长期解不掉,就要去看相应的脏腑是阴亏还是阳亏。比如太阴是湿、阳明是燥,阳明燥长期不解就会去蒸湿,就成了湿热病了。少阳和厥阴风木也是表里关系,厥阴风木不能顺生,少阳相火就不能潜藏,水液就不能流通到它该去的地方。三焦属水道,主管人体水液代谢谢,人体各种腺体出现问题都和三焦有关系,这种病人会脾气很大。整体地学习伤寒,就不会被其他学说所迷惑,咱们中医有个缺点和通病,往往报喜不报忧。成功的病例就写,不成功的不写,这容易让后世的学人产生迷茫。
蔡长福老师善于用葛根汤,几乎所有的病都和葛根汤有关系。这是一个通阴通阳的方子,也能治疗伤寒也能治疗温病,加上白虎汤、柴胡汤、承气汤就能治疗一些温热的病。单用白虎汤的话,阳明是禁汗的,不能发汗。加上葛根汤可以使桂枝的量小一点,白芍的量大一些,照样可以发汗。这些老大夫的病例很简单,就是那么几个方子来回变。热病用葛根汤,有阳明证加白虎汤,少阳有火就加柴胡汤,少阳合病阳明了就加大柴胡汤,太阴脾胃虚寒合病阳明,就用葛根汤合理中汤,少阴不足了就用葛根汤合麻附辛,气血不足了就用葛根汤合酸枣仁汤、逍遥散。
葛根汤首先辛凉解了外表,主要是太阳和阳明这两经,有证有脉都行,无证有脉也行。左脉浮长就是,浮证明病在表。长代表胃气比较旺,不浮光长也是葛根汤,是里虚没有胃气了,或者病邪入里了。如果左右关脉都软弱无力,就要合理中汤了。所以这个方子加减能治疗很多病,很多常年不愈的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所以都和外感化热或化寒有关系。
病人少阴亏了,风寒入到太阳解不了,这时就不发冷发烧了。在正常人三阴不亏,得到风寒会发冷发烧,像小孩子解表后出点汗一会儿就好了。有时候这种病呆在身上几十年,出不来又进不去。生活上调理不好,有可能转到阳明,燥热后就开始吃得多,会眼胀、鼻干、睡不好、烦躁、小便黄、面垢,脸上像有一层灰尘一样,因为里面有内热。又引起少阴的寒化和热化之间来回转,本身少阴长期不行,才引起太阳和阳明长期不解,不治疗会长期这样症状。比方有人经常背怕冷、爱睡觉、没精神,这是太阳和少阴合病,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最不好辩证的是少阴寒化或热化加上阳明证,脉比较沉,开始不敢定他是阳明证。一般阳明证是脉洪大、怕热,白虎汤证还有怕冷的人。因为内热在里面郁闭,表阳不通,里面越热,外面越怕冷。要想知道有没有内热,就得看他的脉象和舌苔了,这样的病人舌苔是干白的。有时渴有时不渴,脉比较沉而有力,这就不是少印证,按少阴症治疗是不过来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8-03 21:52 2楼
你是在说合病、并病吗
2014-08-03 21:54 3楼
我发现了,一般写的太长的都没人爱看,我得吸收教训,少写点。
2014-08-03 21:57 4楼
寒不光是伤于风寒,而是所有的外感病都叫伤寒病,包括了风寒暑湿燥火。

这个我同意,但凡外感,必由正气不足而致,凡是正气不足的,皆可称为为寒。
2014-08-03 21:59 5楼
咱们现在这个朝代和张仲景的时期一样,都是厥阴风木盛行的时期,所以张仲景的方子应用会特别顺手。

你用这种大轮回的观点看问题,我是不赞成的,缺乏实际可靠的,内在的,联系。
2014-08-03 22:05 6楼
少阴热化后热在血分张仲景用黄连阿胶汤,

少阳热化,绝大部分是虚热,我还没有听说少阳实热的印象

所以仲景用这个方子,重于滋阴,外加清热。
2014-08-03 22:12 7楼
听楼主此文,受益匪浅。

温病派一直在用的是,张仲景在气分的白虎汤,有口干渴、大热、烦躁的症状,口渴厉害了就是人参白虎汤。

白虎汤重除实热,加人参后,可以养阴清虚热。

温病拖久,往往会伤阴。
2014-08-03 22:20 8楼
张仲景在气分的白虎汤,有口干渴、大热、烦躁的症状,口渴厉害了就是人参白虎汤。在营分是金匮里面的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地黄可以清热凉血,直接清营分的血热,温病派就是从这里研究出了凉血滋阴的清明汤。


气分实热,投白虎汤。已经伤阴,投人参白虎汤。

营血实热,投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

防己辛寒,解太阳和阳明之间,所谓营血实热,

百合甘寒,清中带补。
2014-08-03 22:28 9楼
我觉得吧,仲景是研究了六经,丹溪,火神,是研究了一两经,但绝不能因此而论仲景就高于这些人。

学问在于精,而不在于宽,并不是说范围窄的就比范围宽的低一等。哈市幼儿园小朋友的看法。

仲景主要研究的也主要在最外两经,有后人来发展其他经的病症,这是很正常的事,是十分有必要的。

后面这些人,你也不能说他就不懂前两经的病症,对吧。学术有专攻吗。
2014-08-03 22:33 10楼
楼主说温病派主要是阳明经和少阳经,其实我觉得更应该是厥阴经。

温病派,他要是治病不治肝血,我觉得那是不可能滴事情。

所以应该这样分。

仲景是太阳,阳明,

温病是,阳明,少阳,厥阴,

李杲,是太阴脾,

火神是,少阴肾

如此下来,基本就治干净了,在没剩下什么大的空白的领域了
2014-08-03 22:40 11楼
比方如果平时不注意保养,就会得到少阴证,

哈哈哈哈,这就是我常说的,肾阴虚为万病之本。当今之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肾阴虚的问题。
⬅ 我说啥都没人搭茬这事怎么弄腻,顺便辨治牛皮癣,欢迎各位老师指点 老茶馆 彭氏医家---针灸去疤痕,我没做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