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面提到温阳,给人的感觉默认的就是温肾阳,好像温阳就=温肾阳

2014-08-29 19:40 楼主
反过来说,只有温肾阳,才能叫做温阳。这就体现了肾阳在人体内独一无二的地位。


这个事吧,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1.肾阳是人体的元阳,肾阳可以扶养全身诸阳,肾阳不利,则诸阳不利。

2.你去看绝大多数温阳的药,都是入肾的。

3.在我的理论体系里面,肾阳经就是足太阳膀胱经,是肾经的表里经,几乎是是全身最阳的经络可能只有督脉可以与之匹敌。



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但凡提到温阳,那就是温肾阳肾阳好了,那全身阳气都不成问题。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8-29 19:45 2楼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8-29 20:43 编辑

温脾阳,叫什么,一般不能叫温阳,只能叫温腑。

温肝阳叫什么啊,也不能叫温阳,我还真没听说过温肝阳一说,肝阳往往是过,而极少有凉的。

即使他凉了,你问肾阳就可以抚养肝阳了肝阳虚的情况真是极少极少,但是有。

至于手三阳经,几乎不用温,只要肾阳足了,那些都差不多了,根本用不着温。

二肠经归于脾,三焦经不用温。

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相比,差太多了,根本不用去温他,只要肾阳足了,他就足了。

最终总结出来,但凡温阳,就是温肾阳。
2014-08-29 20:08 3楼
中医有一类药,叫做温里药,这类药,本质是温腑药

而不是温肾阳,也不是温肝阳,他是温腑,可以勉强叫做温脾阳,也可以叫温里。

这类药的特点是其温性在腑,大多数入脾胃。



中医还有一类药,叫做温经药,但是比较少,典型的是炮姜。

这类药的特点是,其温性在血。
2014-08-29 20:54 4楼
清热药,几乎是中医最大的一部分药,包含了大量的热的所处位置。

有表热,有里热,有脏热,有腑热,有血热,有气分热,还有湿热,是湿夹带热,湿与热结。还有虚热

前者全部是实热,只是实热的程度不同而已。湿与热结的热,也是实热的一种类型。

其中顺便指出,只有气氛实热,才能叫做火。其他智能叫做热。



只有最后一个热,是虚热,虚热的本质,于前面的这些是截然不同的虚热的本质,是一种营养的匮乏。

但是营养也分为性凉性热,而性凉的多用,性热的少用,但是其本质也是可以治虚热的,所以有甘温除大热一说。
2014-08-29 21:18 5楼
中医的泻下要,不是很多,但是够用了,药力都很猛。

这种泻下药,其本质就是一种毒药,泻下是一种中毒反应,就是用其毒性。

最典型的三个就是大黄,芦荟,番泻叶。


但是我得提一句,大黄这个东西,泻下不可久用,开始时候好用,用久了就不好使了,反而会加重秘结,更下不来

这个时候宜用芒硝,芒硝和大黄的泻下本质是不同的大黄偏重于刺激肠道加速收缩,迅速排出。而芒硝侧重保水,水润。是润下。

如果燥结很重的时候,大黄无效了,可以用芒硝。


润下药,这类往往有一定的油性,起到了润滑的作用,导致大便滑下比如,松子仁,火麻仁,郁李仁。

再有一类是峻下逐水药,这类慎用,各个有毒,我是不太懂以后懂了在谈吧。
2014-08-29 21:38 6楼
祛风湿药,有毒的非常多,大多是都是辛燥游走的,血虚,阴虚的人,根本受不了。

所以你血虚阴虚,一旦再得风湿,这就是比较麻烦,比较危险的事。导致生命力更弱


风湿的本质,就是风泄卫表,导致一部分湿寒之气趁虚入里,结于肌理,能犯风湿的地方,大多是没有阳明经热力做后盾的地方,稍微有一点风寒,就可以把表面的阳气吹散,导致邪气入里这种人往往气血活化程度还不高,后面传输过来的正气不足以冲破瘀滞,消灭邪气,或者,有些地方,阳气是根本就进不去的,比如关节腔。导致长期的疼痛。

所以祛风湿药,大多数都是辛燥游走,一方面热经络,一方面打通瘀滞但是我还是强调这句话,你必须得本身气血活化程度高,稍微配合一点祛风湿药,才可能驱除这个风湿,如果你本身气血活化程度低,阴虚血少,你用上风湿药,也难以打通,力度提不上来如果用量再大,可能就伤人了即使用量小,往往也是有肝毒性的,这导致有一些祛风湿药,压根就不能往嘴里吃,而只能外抹,这类要往往药力更强劲,毒性更大,即使是外抹,也仍旧需要你本身气血活化程度高一点,气血总量高一点,这样才能配合药力,打通经络,去除风湿

这种外抹的药,往往毒性很强,都是些有毒的东西,比如剧毒蛇,蟾蜍,蝎子,还有一部分强力的活血药,比如红花,丹参,狼毒,等等吧,往往有很多秘方,各有各的搭配,但是大多数都跑不出这个框架。

我一贯强调,你治风湿,自身气血活化程度一定要高,气血总量一定要足,如果以前就足,那么一压根就不会的风湿也只有足了,才能有效去除风湿

风湿的入里,是什么东西入里,我还是不说了吧,我说也没人认同,我自己留着用吧。
2014-08-29 21:58 7楼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8-29 21:59 编辑

祛风湿药这种辛燥游走的特性,决定了他大多数都有肝毒性

风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结于局部,疼痛难耐。

而治风湿药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辛燥游走,可以冲开瘀滞,同时也可以治一些不是风湿的病,但是也有瘀滞的特点的病,比如,强直性脊柱炎,腰间盘脱出,腰肌劳损,冠心病,高血压,哮喘,支气管炎

祛风湿药大概分为三类,一个是祛风湿热,一个是祛风湿寒,一个是祛风湿强筋骨。

祛风湿寒的性温热,去风湿热的辛凉,皆游走,行散。

强筋骨的主入肝肾,肝主筋,肾主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导致的脚弱无力,腰肌酸软。也可以用于骨萎,肾虚腰痛,软弱无力。

这类有强筋骨功能的祛风湿药,桑寄生,狗脊,五加皮,千年健,鹿衔草,雪莲花,石楠叶。

不仅风湿,长久的虚损,也会导致伤及筋骨,伤及肝肾有用的精华物质流失,是根本,导致虚损而短期的风湿,是瘀滞,导致需要的精华物质运输不进来,也发生伤及筋骨。



我以前左肩关节有一点风湿,骨关节嘎巴嘎巴响,后来气血总量调上来了,他自己就好了,我都忘了这回事了。这种骨关节嘎巴响,其本质就是筋和韧带松了,导致骨关节之间缝隙过大,结合不严,长期有相对的错动,导致长期有嘎巴嘎巴响的声音现在气血总量上来了,筋得到滋养了,就有足够的提拉能力了,关节自然就紧致了,没有额外的缝隙了,所以就不响了这种本质是肝肾虚弱造成的筋萎,失养。
2014-08-29 22:10 8楼
中医有一类化湿药,主要入脾胃这种化湿药,主要针对的是水湿。

主要病灶就是脾,脾常为水湿所困

这类化湿药,大多数为芳香走腑,辛香温燥,入脾胃。

比如,苍术,藿香,厚补,佩兰,杀人,豆蔻,草豆蔻。好像还有个砂仁。

这种芳香之物,可以醒脾燥湿,专治脾内水湿

好像基本就这样了。

湿困脾胃,会造成,正气来源减少,导致人体乏力倦怠,玩腹胀满,恶心,口甜,舌苔白腻,食少体倦。
2014-08-30 12:53 9楼
楼主碉堡了,分析的很透彻。
2014-08-30 13:12 10楼
严格来讲也无温肾阳之说,只有温太阳.第二脾主湿,并不是说脾脏里有湿,而是脾导致了湿,人之水湿之气皆由肾来平衡,因为脾为太阴,阴气要大于肾,若脾病而气都加于肾,肾必来不及
2014-09-04 20:08 11楼
⬅ 昨晚乱涂鸦 老茶馆 全球中医论坛中医资深专家太白侠揭示中医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