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肾气丸

2014-09-07 19:21 楼主
好不容易论坛能上来了。可上来这几天看到的都是一些没什么用处的水贴,还吵的不亦乐乎!
实际上谁都知道不能视人命如儿戏。理论说的头头是道的,现实中敢给别人治疗疑难重病吗?恐怕没人敢,就算敢,病人也未必让他治!
所以这样的理论等于没有一样。因为首先你不是医生,其次即便你是医生患者也未必信你,这是双向的。
闲话少扯,说正题。
关于八味肾气丸,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方子一般都认为是补虚的。可当今人用它会出现诸多的不适,乏力,腹泻,小便不利甚或尿血(包括镜下血尿),上火,等等。
原因吗,其一辩证不准,不是肾气丸的症候用肾气丸了。其二就是药物配伍加减或剂量运用不妥。
对于经方应用,在下主张学习伤寒学院派的几位大师的论述,像刘渡舟,胡希恕,陈慎吾,等等。
举个例子,像对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这个方剂的应用,邪盛的补三消七,正虚的补七消三。随证用方显效果。
肾气丸能不能这么用哪,应该也是可以的。这个方子以地黄为君,地黄这味药性甘润滋腻,脾虚湿盛,痰湿凝结的用起来要慎重。不得不用的时候,要加消导疏通的药且量觉不宜过大,邪盛的情况下,要加大方中几味祛邪药的剂量。像茯苓 泽泻 牡丹皮,另外还可加其他药味。并且要减山萸肉的剂量,因有敛邪的弊端,包括地黄都有这问题。
方是好方,可好方不是死方要活看,人是活的!也别再造什么新方,再造也是以这个方子为底方的。何况这方子也不是张仲景首创的,为什么叫崔氏八味丸哪!张仲景觉得配伍组方合理拿过来借用这也很正常。
选方用药还是要看辨证论治的水平,丢掉这个,中医就不能称为中医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9-07 20:00 2楼
记得已经有人考证过,崔氏好像是隋唐时期的人,因为书里收集了肾气丸而不名。这事儿忘了是谁的书说的了。不过崔氏是仲景后的人应该是真的。
2014-09-08 18:32 3楼
是的,中医方剂的运用还是要着眼一个活字,随证遣药,加减用方。
而且现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多数是不当用药造成的,现在医院里多数是西医凭着感觉再开中成药,所以说不是中成药或中医本身的问题,而是用的人的问题。
2014-09-08 18:39 4楼
江海余生 说:
是的,中医方剂的运用还是要着眼一个活字,随证遣药,加减用方。
而且现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多数是不当用药

我非常中医要活,但是,需要在知道来龙去脉,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去活,

你如果不知道,而盲目的活,那么是十分危险的。
2014-09-08 18:53 5楼
呵呵,这个方剂的活用或加减只能在咱国内说说的,你要是和日本人、韩国人说就说不通!
当然方剂的活用,是要理论和经验导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实现的。
2014-09-09 12:52 6楼
刘国栋 说:
记得已经有人考证过,崔氏好像是隋唐时期的人,因为书里收集了肾气丸而不名。这事儿忘了是谁的书说的了。不

这是中医考古的问题。
现代人需要学习的是方药的组成和配伍的原则!
至于这方子叫“张氏八味丸”或“崔氏八味丸”都无关紧要。
2014-09-09 13:06 7楼
江海余生 说:
呵呵,这个方剂的活用或加减只能在咱国内说说的,你要是和日本人、韩国人说就说不通!
当然方剂的活用,是

那两个国家都有研究汉方的,应该谈不上说不通。
中医在国内式微,在国外可未必尽然!
北京广安门医院不起眼的医生在加拿大行医那可是门庭若市!在国内根本就没人找。
还有国内的病人竟然要到国外去找他看病,哎!
出的方子也看了,和国内的医生水平差不多,还不及国内中医的水平。
一个痰湿内蕴,气化不利表现的病人竟然要用一贯煎加减治疗。难道只看到舌红苔腻就辩为阴虚吗?
哎!祖国医学啊何时才能被振兴啊!难道也要天天做梦吗?
2014-09-09 14:45 8楼
肾气丸,不就是个温阳利水的方子吗?
和六味地黄丸一样,都是被炒作出来的,补肾 强肾,什么“治肾亏不含糖”。
现在一说肾气丸 地黄丸,普通人的第一个想到的不就是肾虚了嘛。。
2014-09-09 19:38 9楼
中医那些事 说:
那两个国家都有研究汉方的,应该谈不上说不通。
中医在国内式微,在国外可未必尽然!
北京广安门医院不

那两个国家是有研究汉方的,但是一贯的主张是不增减一味药地去用。你觉得说的通么?
2014-09-14 18:56 10楼
江海余生 说:
那两个国家是有研究汉方的,但是一贯的主张是不增减一味药地去用。你觉得说的通么?

那就是机械的看待经方,没有发展余地!
经方很讲究方证相对,灵活化裁,这是仲景立伤寒的一个主旨。
2014-11-23 20:25 11楼
此方里的山药也有敛邪之弊,所以此方还是个补虚为主的方子。
邪气盛的人用起来要特别注意。方药的剂量要不断的调整。
比如用肾气丸治疗腹水,这是个虚实夹杂的病。补大了,水湿不去,水可是邪啊!补少了,正气难恢复,邪也不能去。
这要求医生的水平相当高,把握药物的剂量很准确。恐怕现代的中医师有这水平的不多。
所以建议治疗棘手疾病的时候,把攻邪和补益的方剂分开交替使用。
⬅ 真争气 老茶馆 罕见病例,各位大师进来研究一下[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