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黄帝内经》

2014-09-14 12:05 楼主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古代版本《黄帝内经》,其实就是一本众多医学家的论文合集。在华夏论坛的这些日子里,我经常看到许多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医学论文,虽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笔,但其创新性的理论、方药绝技,绝对可补古代版本《黄帝内经》之不足---而由于种种原因,上述优秀无名医家和优秀中医爱好者的论文,却未能引起中医界的足够重视,渐渐就会被湮灭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字之中---为了把那些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平民论文留给后世,作为中医学术创新与临床应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下拟编写一部《再续黄帝内经》,论文均转载于自本网站,转载时将注明作者、论文发表的时间、原发的版块,论文“临床实用”方面的注解将由本人亲自撰写,原作者和网友对“临床实用”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参与讨论-若干年后,将整理书稿,把书稿推荐给国内有关科技出版社出版。由于中医学术研究著作的市场不景气,出版后作者将不能得到原本应得的稿费,但可以得到赠送的样书一本。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9-14 12:34 2楼
中医认为当夜晚到来,人的阳就会潜入阴,人们开始睡眠。然而阳潜入阴以后并不代表阳已经停止了,阳在阴中的活动就构成了梦境。然而梦的内容千奇百怪,应该如何去看待呢?


一有脏腑梦,当人的脏腑、气血、经络等出现变化时,晚上可以直接表现在梦境里。例如一个人心脏有问题,他就可能梦见恐怖的事情。二有心神梦,当我们潜在的心神发生变化时,梦境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个人嫉妒心很强时,他可能梦见别人得到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心神的梦是很复杂的,因为心神本来就是自己不易明白的神,所以心神产生的梦自己也会觉得奇怪;同时心神是可以影响神明的,神明可以很轻易的接受心神,所以对于心神产生的奇怪的梦,自己也就很轻易的接受了,而且深信不疑。三有神明梦,也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白天想过或者见过什么,夜晚就会梦见什么。或者你以前见过听过什么,现在又回到梦里来。四有元神梦,元神梦有二,其一是大脑自身的梦,脑的边缘系统把平时不能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杂乱的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梦境;其二是无形之元神产生的梦,也就是先天规律引起的梦境,比如身体发育时候做的梦,身体衰老的时候做的梦等。五有正梦,就是不受任何影响,阳入阴后自然产生的梦。



故,梦可以反映人的神。有的人入睡就做梦,是阳入阴不深的表现。有的人一直没有梦,是阴制约阳太过的表现。有的人梦千奇百怪,是元神功能的表现。有的人醒来后不记得梦的内容,是阳不出阴的表现。有的人梦如电影,是心神不宁的表现。等等。所以了解一个人的梦,有助于了解其神的变化。
2014-09-14 12:38 3楼
以上论文转载于本网会员原创版块,作者“挣扎的人”,发表时间2014两9月14日,'临床实用"容在下得空撰写.
2014-09-14 15:08 4楼
收录理由:观点新颖,语言文字颇有《黄帝内经》风格,且能发《黄帝内经》未发之奥旨。
2014-09-14 15:35 5楼
论文作者能熟练应用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西医科技精华,对梦境的形成做了详尽的阐述,对指导“多梦”病症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临床治疗噩梦不断,给患者服用补脑安神片、复方丹参片、谷维素片疗效卓著,原理与作者的理论非常吻合!(原文作者樊明,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人)
2014-09-15 12:00 6楼
元神即为脑,《本草纲目》里面认为脑为元神之府,一直影响后世。明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写道:“凡人之阴阳,但知以气血、脏腑、寒热为言,此特后天有形之阴阳耳。至若先天无形之阴阳,则阳曰元阳,阴曰元阴。元阳者,即无形之火,以生以化,神机是也,性命系之,故亦曰元气;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葵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元精元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元神也”。可见元神其实有两个概念,其一是指后天有形之脑,其二是指先天无形的元精元气。

脑为有形之元神。现代研究已经明确了许多脑的功能,大脑、小脑、脑干各司其职,有的部位管运动,有的部位管感觉,有的部位管平衡等。这都是有形之脑的功能,也就是有形之元神的功能。我们在针灸或者用药的时候会对有形之元神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治疗脑部疾病的目的。

脑作为元神,是神明的物质基础。没有脑,我们就不能思考问题,就不可能有神明。脑影响脏腑,脑出了问题,直接影响脏腑功能。比如中风可以引起偏瘫,垂体瘤可以影响内分泌等。脑还可以影响心神,前面说心神是潜在的神,心神可以沟通脏腑和神明。其实可以理解心神一部分是以脏腑为物质基础,而另一部分是以脑为物质基础的。脏腑是产生心神的原动力,脑是接受心神的容器。脑接受心神以后,一部分可以影响神明,另一部分可以通过经络或者神经系统反作用于脏腑,从而形成了内循环。

脑为髓之海,为诸髓之会。诸髓者,包括骨髓和脊髓。肾主髓,肾为先天之本。可以看出脑作为元神与先天有着重要联系。其实我们所有的器官又何尝不是与先天有重要联系呢?现代研究证明干细胞可以转变成人的所有细胞。先天无形的元精元气亦是形成后天气血、脏腑的基础。所以无形之元神也是十分重要的,当人体的气血、脏腑出现疾病的时候,需要无形的元神作为修复他们的原动力。而事实也证明,当我们针刺某些腧穴的时候,人体的RNA会受到影响。 (原文作者樊明,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人)
2014-09-15 12:03 7楼
本篇论文堪称中医脑腑学说的鸿篇巨作,完全有理由收录于《再续黄帝内经》,在下也发一点个人研究心得:11、脑腑主要由脑髓、脑脉、脑络组成,内藏真阴真阳之气。脑腑外与目、百会穴、风府穴相通,内与脊髓、全身的血脉、经络相通(脊髓通脑)……脑腑阴阳气血充足,脑内真气充盈,脑内血脉、经络畅通,人就会神清气爽,四肢轻劲有力,反之人就会头痛头重,眩晕耳鸣,神昏嗜睡,视物不清,四肢痠痛无力。12、脑腑阴阳气血不足,脑髓空虚,可致头痛喜温喜按,眩晕头重,长期耳鸣等症。(摘自在下近作《中医重大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实录》第280页)
2014-09-29 19:47 8楼
临证取象(三观天地人,开眼看中医)


前言 心似湖镜


牛头山山上,艳湖旁边,一群学生在采着两面针。
这种叶边带刺最善于消肿止痛的药草,它喜欢长在这片湖边的山地上。


学生们其乐融融,每个人都被刺刺过,也在老师的带领下亲尝两面针的根,有明显麻舌止痛之感。
学生们看着药草,却问着医理,如何学好中医?
这是所有学医人,以及中医爱好者共同的心声。


老师望着牛头山,看着宽广的艳湖,湖面平静,如同一面镜子,蓝天在湖中,高山在湖中,绿树跟飞过的鸟雀也在湖中,连湖边整个游乐场都倒映在湖中。


老师感慨地说,心似湖镜。


老师善于用道法自然,取象类比的思维,跟大家讲解深奥的医理。
所以他博客上写着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


他对大家说,医理不尽在书本中,更在浩渺的大自然里。
如何去捕获这些奥妙的至理呢?


《黄帝内经》说,诊脉之道,虚静为宝。


你只有清虚定静在先,智慧知识道德才呈现在后。
所以心似湖镜,指下成形。


这是老师对脉道的领悟,也是为人处世的一条准则。


医生定静才能够为病人指出一条健康的明路来,所以大医精诚上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
你的心不能像山一样安稳不动,不能像湖面那样静如镜子,你如何去鉴照万物?


老师曾经在一次讲课中,跟大家画上两杯水,一杯水浑浊扰动,看不见任何清稀的影像。


同样的一杯水放在那里静定,这样久久必浊降清升,沙泥沉底,清水现上,水平如镜,万物在此现形。
人的心体就像这样,入医道之门,静定当先。修学最紧要的还是静定。


如果心不静,神不定,自己气机都理不顺,乱如麻丝,如何去帮病人理顺疾病呢?


古籍上说,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这是说一团浊水,先要定静不动,沙土沉下来后,上面的水就清了,这时清水可当镜子使用。


如果你再去扰动它,一样会变成浑浊之水,又失去了镜子的光明。

而这时你把下面的泥沙去掉,留下上面清洁的纯净水,你即使再去搅动纯净水,它还是那么透明纯净。
所以我们要有沉浊水为清,去沙留纯水的定静功夫。


你只有心似湖镜,才能够观照万物万象,领略自然之妙!
你只有心似湖镜,才能够洞察中医之美,契入医门至道!


曾培杰 陈创涛
2014年谷雨
2014-09-29 19:49 9楼
引子 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
◎为什么要上观天


《黄帝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中医基础理论》开篇哲学基础里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都是从观天中来的。是古人观物取象,通过观察风气阳光云雾,而抽象提炼出来的哲学观。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在古代被称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我们要用好古中医学,就要深入探求古中医学思维的根源,溯本求源是真正的医道精神,那么怎么上观天呢?
比如一个胸闷、心慌、气短的病人,平时口苦容易泛酸,大便不畅,偶尔咳痰,左寸脉不足,右寸关脉偏滑,面对这么多具体的症状,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老师开出柴胡、黄芩、桂枝、甘草、红参、银杏叶、瓜蒌、薤白加通肠六药,病人吃完5剂后,胸中如同有一团阳光,一下子舒畅起来,口苦泛酸、胸闷短气的病症好了七八成,中药怎么这么快呢?他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先撇开常规的方解,怎么样去观天,用天象来解这方子呢?我们只需要取一个象,就是下雨之前,天昏地暗,沉闷之象,乌云压顶,气机不通,我们取这个象,因为很多心脏病、哮喘、胸闷、咳痰的病人就是这个象。胸中蒙蔽的痰浊就好比是乌云一样。


气机堵住不通所以闷,心阳不足所以寸脉不足,人怕冷,而这种象也反映出心脏病病人很多逢阴雨天发作厉害,胸闷短气加重。


所以我们治病的思路无外乎就是转阴为阳,把乌云拨开,让阳光出来。


如何拨开乌云?两个办法,一个是要风,第二个是要雨。乌云非风不化,你看下雨前都是刮风的,这风吹则云动,这时我们就要制造出风来,像柴胡、黄芩就是直接入肝,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很多咳嗽痰多,凝着不去,我们都要用一个风象,用柴胡、黄芩,配合调气机的治咳药,效果就会比较好,就是这个道理。


风来了,接下来要云降而雨,古人说,譬如阴晦,非雨不晴。这些乌云都是浊阴之物,它占据了清窍,蒙蔽了阳光。所以这种病人左寸脉微细,右关尺脉滑,有阳微阴弦之象。
我们要让弦滑的浊阴降下来,这时用瓜蒌、薤白这组对药,直接入右寸部,它们能够洗涤胸膈中污垢,就是指胸中的痰浊乌云,洗后往下降,这个象《黄帝内经》称之为“天气下而为雨”,要能够顺利降下来,就加上通肠六药,因为心肺与大小肠相表里,下面肠道通畅,心肺痰浊往下降得就快,这就是为何很多心脏病胸闷的病人,一旦便秘,胸闷立马就加重。

保持大便通畅,心慌心悸、头晕胸闷的症状就大大减轻。


好,上面那个刮风降雨之象,就是在排阴浊消阴翳,你要让胸中布满阳光,还要解决根本性的心阳问题,那就是要制造太阳,营造好的心情。同样当你心中阳气充足时,膻中气足,喜乐出焉。这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条文,为何很多心脏病病人高兴不起来,道理也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制造阳光,怎么制造法?就是强心。

选用桂枝、甘草各15克,加红参、银杏叶。桂枝、甘草特别提到克数,是因为用它辛甘化阳制造阳光时,用药剂量要平等。


这样整个汤方思路,就是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象,用的方法就是制阳光消阴翳。用这种上观天的思想来解读方子,来取象用药,你会发现中医的眼界一下子打开了。


老师常提到要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这样才能开眼看中医。而中医所谓的天人合一观、整体观、环境观,其实说白了都是这里面出来的。
大家再思考一下,用这上观天,难道就是仅仅治疗心慌胸闷心脏病这些疾病吗?能不能治哮喘痰多呢?能不能治脸上汗斑呢?能不能治鼻流清涕、口角流水呢?能不能治头晕颈僵呢?


这种象法,你想通后,上升到阴阳的思路,会发现这些病象再多,我们用的法都是这个,所以中医学到根本时,就可以以简执繁,因为它用的就是以自然之理来调人体自然之身。
2014-09-29 19:54 10楼
◎为什么要下观地


《黄帝内经》说一个医生要能够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观人事才能做好一个医生。
我们在上观天里提到治疗心肺上焦病的思路,从阴阳角度去观察。接下来我们谈一下下观地,俗话说,日月经天,江河丽地。观天你观的是日月,是阴阳交替,可以观出阴阳之道;观地你观的是地脉流动,江河湖泊,你可以观出管道血脉经络的流行,所以我们通过下观地来领悟身体管道方面的疾患。


比如便秘、闭经、静脉曲张、月经量少、小便不利、输卵管堵塞、不孕不育,这些偏于下面管道不疏通的病象,都可以从下观地里得到很好的解答。
比如各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我们常会用到巴戟天、肉苁蓉、白术、当归与通肠六药,发现效果不错。这是什么道理呢?


我们看,管道要通畅,须具备哪些因素,就好像这船要在江河里自由畅行,要具备哪些条件,古人把肠道里的东西比喻成舟,就是教我们要懂得去观察船在江河里航行之象去治疗便秘。
那么船为什么在江河里走不动了呢?有三大原因,一个是冬天江河结冰了,有水也动不了,就像中老年人肠道有寒,结果肠蠕动变慢,三五天不来大便都没感觉,你用苦寒泻下药,越泻越寒凉,反而加重秘结。


肠道更不愿意动了,这时你要懂得去恢复他的肠道运动功能,而不是去攻他的便秘,这就是为何温脾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能够治疗各类寒积便秘的道理,因为它加了附子这些加强肠道蠕动力的药,我们称之为破冰。

这些温药善于走,善于动,能够把凝滞之象破开,《黄帝内经》提到血气遇寒则凝,得温则行,不仅是血气,肠道里的推动力也是这样,越吃凉的它越不容易动,吃温的,像老年人吃肉苁蓉、巴戟天这些温润补肾、加强动力的药,把肠道秘结冰伏之象一暖开,这个叫做春阳融雪,自然阳动冰消。


为什么要放白术、当归,或者杏仁、火麻仁、郁李仁这些多脂的仁类药,甚至玄参、麦冬、生地黄这些增液之品,原来水结冰船动不了,江河没有水船也动不了,江河水少,不要说把船推动,就连垃圾都冲不走。所以治疗思路上,要懂得去增液行舟。

生活中洗涤污垢用的是水,人体里增强管道润滑之力用的是阴油,这就是为何吃这些多脂的仁类药滋润药,肠道会变得很滑利的道理。因为你直接增加了肠管的阴油。


只温阳增液还下不来怎么办?原来没有考虑到第三方面,要通肠开闸放坝,好比河里的冰融化了,水也多了起来,但为什么水还没有流动呢?原来中下游的堤坝把水给拦住了,这时思考第三步用肠六味的道理,直接去开闸放坝,通腑降浊,因为有前面两步,破冰和增水,这第三步开闸放坝才顺理成章。

你如果冰未融,水未充,你再怎么开闸放坝也放不出来水,这就是为何反复用泻药,肠津越泻要少,泻到肠道受寒都不能动了,便秘反而加重。所谓的耐药并不是真耐药,而是身体功能受损了,运不动药了。


所以从取象自然江河如何行船的道理,就可以知道治疗管道瘀堵的基本思路,这时你再去看,治疗闭经、静脉曲张、输卵管不通、不孕不育,甚至痛经,为何要用温药配合润通之药,再配合浊下之药,其实用的道理都相通,只是不同疾病选取的药物稍有差异而已。

所以朱熹有首诗曰: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中流自在行。


这管道能够通水之象,能够流动之象,全凭于一要温和,如是冰疙瘩流不动;二要有东西有水,你没东西没水了,它也流不动;三要造成高下的势能,水往低处流,有落差它就能动。


这三个条件一旦具备,不仅肠管通畅无比,周身血脉没有不通畅的,就像舟船在江河中顺风而行一样自在。
2014-09-29 20:00 11楼
◎为什么要中观人


《易经》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原来《易经》就是这样上观天、下观地、中观人的,古人说医易同源,这同源同在哪里,同的便是这种观象思维,都是从天地里观察出物理来运用于人事的。

易理讲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医理更讲究观物取象、远观近择。


前面我们提到观天观地这些远观的大思维,接下来中观人就可以讲一些近取诸物的生活小事,里面照样蕴含着医道的光辉,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好比人在空气中不识空气、鱼在水中不识水一样。


比如一个病人中脘停了很多痰浊,爱抽烟,平时咳痰打呼噜,因此有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痛,头晕,这该怎么办呢?


如何把胃里的痰浊洗刷干净,如何恢复胃的通降功能,我们就直接取一个洗碗的象。

你会发现洗碗有好几种方式。因为碗上有油垢,这油垢就好比人体的痰浊,要刷洗下来,一个是用洗洁精,一个是用温热水,当然用温热水的方法更为古老自然。

你看碗筷上很多油垢,你用凉水很难洗下来。放在温热水里,刷几下就干净了,这些油垢遇温则化、遇寒则凝啊!


那么人体的痰湿呢?也是这个理,所以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很多人第一次听这句话不太明白,其实你只要换一个说法就马上听懂了,而且终身难忘。

那就是碗筷油垢多,只需要用热水一洗,油垢全化了,很容易就冲洗干净了。留着在碗筷上的油垢就像凝结在消化道三焦上的痰湿一样。


所以我们常用苓桂术甘汤,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那些痰阻中脘很快就消散开了,中脘痰浊一消散,上面咳痰少了,打呼噜也轻了,心慌心悸头晕现象也减轻了,原来这些表面病象都是痰湿在作祟。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为何经方家善用三五味药就能同时调多种病症,这也是中医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



上 观 天
◎雾霾天气与心脏病


很多患冠心病的老人有这样的体会,每逢雾霾天气或阴雨连绵时,心脏就闷得慌,不舒服。稍微劳累一点,就心悸心慌,甚至胸中痹痛。


有个老人,七十来岁,连续一周阴天,他晚上胸闷,甚至睡不着觉,经常夜里咳醒。医院检查有冠心病。

老爷子说,我这心脏病有没有特效药啊?

老师说,你这不全是心脏的问题,年老了,要少发脾气,你左关脉郁得很,肝气不疏,气不疏则血不畅,血不畅则胸闷,要少生气。

然后只给老人家开了小柴胡汤,配合竹茹、枇杷叶这些顺降肺气的药。

结果老爷子吃了几剂胸就不闷了。


难道小柴胡汤能够治疗心脏病吗?为何冠心病胸闷,天阴冷时加重的,老爷子吃完小柴胡汤后很快就缓解了?为何调肝的药可以治心呢?


原来中医认为,人和天地是相应的,你如果善于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就可以明晰身体的变化。

天有乌云遮日,人有痰浊瘀血痹胸。天有清风,可以把雾霾吹散;人有肝气,能够把痰浊瘀血疏泄开。

所以《黄帝内经》说,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当我们碰到老人家肝脉弦郁,阴天容易胸闷时,就可以想到他身体气机不通畅,容易引起痰饮瘀血,不能化散开,蒙蔽在心胸中。


所以我们治痰瘀,不治痰饮,而去调他气机!那怎么调气机呢?


肝为一身气机之主,小柴胡汤非独为少阳证立法,还能够舒解双关部郁脉,令气机左右上下对流,在身体里面制造一股春风之气。这样清风吹来,云开雾散,胸闷随着而舒散!


古代有一位叫周慎斋的名医,他自己得了中满胸闷之症,遍访名医不效。有天晚上,他在庭院中赏月。

这时乌云飘过来遮住了月光,他就觉得心胸憋闷得厉害。

从这个现象我们就可以领悟到,天气特别阴沉雾霾时,老年人的死亡率是比较集中比较高的。


这时慢慢有股清风吹过来,乌云也随着被风吹散,月光又重新洒满大地。

而周慎斋马上觉得心胸很开朗,他就想,一阵阴云过来加重了胸闷,一阵清风过来气就顺了。

看来风为阳,乌云为阴,风阳可以吹动阴云,这样阳气通畅,阴云消散,身体不就好了吗?

于是他自己就拟了个药方,用一些陈皮、砂仁等行气舒解之药,再配合健脾除湿,服用一个月后,中满、胸闷就痊愈了。


这真是善于从自然现象之中领悟阴阳之理的人啊!






那么怎么解这个苓桂术甘汤呢?很简单,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它让津液温通起来,流动起来,那些痰浊凝固之象碰到它就温通化开了。


所以桂枝甘草汤为何可以加强心脏动力,道理也在这里。它就像通过心脏给全身津液加热一样,热起来后,油垢湿浊都留不住了,这也是寒凝温行的自然之理。


那么茯苓、白术呢?这两味药是健脾除湿、升降中焦、排水浊的最佳拍档,白术加强脾脏动力,就像一个刷碗的动作;茯苓走三焦,淡渗利湿,直接把刷出来的湿浊排走。


所以这四味药配伍,就像洗碗筷一样,热水融化油垢下去,反复刷洗,碗就恢复了清洁。胸膈、中脘、脾胃的痰饮清洗掉了,也就恢复了正常通气舒畅状态。

这就是经方的魅力,药精简,取象的韵味却无穷啊!
我们要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去体悟中医,通过中观人,可以得到更简朴的医理,用起来更加得心顺手。


人体年老如同日薄西山,阳气不足,阴浊之物就化不了,推不动。所以老年人多吃饭,多吃营养,对身体也是一种损害,因为缺乏阳气,不能转化。

很多心脏病哮喘、痰多、胸闷的病人,每每都是在饮食大餐、过年过节时发作的。


保养心脏需要外避风寒,内节饮食,舒畅情志,规律起居。




◎阳光高照乌云散与胸痹


有位老爷子,六十多岁,心慌胸闷,痰多,嗜烟酒。老师说,肺心病是老年人死亡的很大原因,你要把烟酒给戒了。


然后老师说,这脉象阳微阴弦,左寸不足,右寸关郁滑独大,心阳不足,痰浊如乌云盖顶,宜制阳光消阴翳,用瓜蒌薤白桂枝法。

开方:全瓜蒌、薤白、桂枝、甘草、红参、银杏叶、胸三味、肠六味。


学生们就不解,这个方子和经方好像不同啊?


老师说,临证用药,要明白用什么法去治什么病,而不是用什么方去套什么病。方子可以执也可以不执,关键是机圆法活。


原来此病人最大的病机是阳微阴盛,我们用的法就是强大心阳,降下乌云阴霾。


心脏病胸闷的病人,很多是心肺同病,每逢阴雨天会加重,或者居住地阴暗潮湿,胸痹心痛发作次数会增多,而且晚上咳吐痰浊也会变多。


从阴雨天还有居住的阴湿环境,以及晚上发作频率增多来看,我们就知道病人身体阳气不够,疾病就在阴冷之时发作加重。


于是用桂枝、甘草、红参、银杏叶,制造一个夏天心阳高照之场。


用瓜蒌、薤白配合胸三味、肠六味,从上、中、下通降六腑,令脏邪还腑,肺部痰浊从肠道排出,如同天降阴雨。


这样雨后天晴,云开雾散,艳阳高照,病人心胸闷痛感立减,咳吐痰浊也变少了。
⬅ 假如没有《伤寒论》 老茶馆 奉献部分《医家枢要》第一《伤寒论辑要》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