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柳蒡汤的临床应用

2014-09-20 09:11 楼主
本帖最后由 ljk123 于 2014-9-20 11:08 编辑

竹叶柳蒡汤出自明朝缪仲淳所著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肺胃郁热、痧疹不透而设,是缪氏治疗痧疹不透的常用方。主治痧(麻)疹不透,喘嗽、烦闷、躁乱、咽喉肿痛等症。但缪氏在该书中为予方名,后人据其意而命以此名,沿用成习而至今。
本方由西河柳、蝉蜕、鼠黏子、麦冬、薄荷、干葛、荆芥穗、玄参、知母、竹叶组成。方后云:“甚者加石膏五钱、冬米一撮。”
方歌:竹叶柳蒡痧疹透,玄参白虎将热斗,荆芥葛根净蝉衣,薄荷麦冬治咳嗽。
笔者在学习期间,指导老师善用次方加减应用治疗内、外科疾病,得心应手,疗效显著,现就应用本方的点滴体会简述于下。
1、 风热头痛:
患者马某,男,37岁,农民,主诉感冒头痛两天,证见头痛发热,微恶寒,鼻塞,咳嗽有痰,咽喉微痛,口渴喜饮,小便赤,舌正苔薄黄,脉浮数。以本方加减:竹叶6克、牛子12克、玄参9克、知母9克、薄荷6克、荆芥6克、连翘12克、杏仁10克、黄芩9克、蔓荆子9克、葛根10、甘草6克。服三剂病愈。
感冒乃四时常见病,但以冬春为多,概冬多风寒、春多风热。本例除一般感冒的肺卫症状外,尚有口渴喜饮、小便黄等里热之证,且头痛严重,所以用本方加减,解表清里而取得良效。
2、 荨麻疹:
赵某,男,学生,患者与前一天下去活动后不久,全身忽起红色疹块,瘙痒剧烈,夜晚消失。但到第二天下午又起,故来诊治,刻诊:全身处手指和头面外,余处皆有红色丘疹,上半身为甚,高低不平,大小不等,前臂与大腿有许多丘疹结成的团块,痒甚,口渴咽燥,大便微干,舌苔薄黄,脉浮数。以本加减:竹叶6克、牛子10克、葛根12克、荆芥穗9克、石膏15克、知母9克、酒军6克、薄荷9克、玄参9克、蝉衣12克、赤芍9克、丹皮9克。水煎服,两剂而愈。 荨麻疹中医称“瘾疹”、俗称“风疹块”, 以身起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失、不留痕迹为临床特点。治宜调和营卫,散风祛邪,本例由于活动之后汗孔大开,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且加平素内有郁热,内外相和而致本病,故用本方加减散风清热,表里兼治而获效。
3、 药物性皮炎:
刘某,女,15岁,自述因感冒服用安乃近片一片,约半小时后身出红粟,症见身布红色小丘疹,稀疏不一,灼热瘙痒。以本方加减:竹叶6克、牛子10克、玄参9克、薄荷9克、蝉衣10克、白蒺藜15克、葛根12克、荆芥穗10克、石膏15克、知母10克、二花9克、丹皮15克。三剂病愈。
药物性皮炎为药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性反应,中医认为由于禀性不耐,中其药毒,毒入营血,外达肌肤而致。以本方加减,清热凉血,透表散风,使邪得以外达而愈。
4、 牙痛:
李某,男,25岁,自诉牙痛4天,证见左上齿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口渴,舌苔黄,脉滑数。辩证为胃有邪热,循经上攻,用本方加减:竹叶6克、牛子9克、石膏24克、知母12克、葛根15克、连翘9克、薄荷9克、玄参9克、芦根24克、荆芥9克、丹皮12克、黄连6克、肉桂3克、生草6克。服两剂病愈。
此患者平素嗜烟好酒,今牙痛为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胃有郁热上攻于齿,盖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也。重用石膏、知母,少加黄连直清其热,少配肉桂,一则防石膏等清热太过,一则引火归元。全方配伍散郁热而清炽火。
此方在临床中还用于治疗咽喉疼痛、黄水疮、咳嗽等属于肺胃郁热的各种病症,只要辩证准确都可加减应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9-20 10:28 2楼
多谢分享!学习了!
2014-09-20 10:35 3楼
缪氏竹叶柳蒡汤,荆薄蝉葛合成方;

麦冬知玄甘草入,若云热甚白虎镶。
2014-09-20 10:43 4楼
飞翔的鹰 说:
缪氏竹叶柳蒡汤,荆薄蝉葛合成方;

麦冬知玄甘草入,若云热甚白虎镶。

鹰师!胸有陈米!呵呵
2014-09-20 10:57 5楼
繆仲淳貌似是明朝人,嘉靖年生人
2014-09-20 11:09 6楼
谢谢徐老师、改了。
2014-09-20 11:45 7楼
ljk123; 说: ljk123 发表于 2014-9-20 11:09
谢谢徐老师、改了。

呵呵,不客气
2014-09-20 13:41 8楼
辩证准确,加减合理,谢谢分享
2014-09-21 15:24 9楼
牛子是什么
2014-09-21 16:38 10楼
就是牛蒡子。、、、、、、
⬅ 西医认医院,中医认个人(医话10) 老茶馆 黄疸腹泻经方归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