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经络创新----对临床有用

2014-09-26 11:34 楼主
曾经认为只要创建出方药理论,经络理论也会精通,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因此又潜心推理了一段时间,发现了经络的一些秘密。针推这个体系,主要着眼于“气”,气滞就是病因,因此治气、调气就是疗病。特点是辨证简单,远没有方药体系复杂。
首先谈人体内气的生成和气的运行。
食物进入胃和小肠,经过熟腐消化变成水谷精微和糟粕。水谷精微被脾土运化分清泌浊,清气在肾水的收藏作用下变为精而贮藏于髓,而糟粕则进入大肠和膀胱化糟粕而排除体外。
精化分为二,元气与血。元气在肺的推动下,流经全身经络,最后入脾土排出,邪气随浊气同排出。心主血脉,血入血脉系统,在心的推动下,流经全身组织并循环不休。血为组织输送营养物质以供生长发育之需要,元气为组织动力以供活动之需要。元气化血,血化元气。气与血互生互化,故血病可以治气,气病亦可之血,此即中医与西医的分野。先有气,后有血,故气为阴,血为阳。在针推体系里,可以只关注元气的运行,无需关注血液的循环;在现代医学体系里,只关注血液循环,无需关注元气。元气与细胞间质组织液是无论如何也脱离不了关系。
土生万物,土藏万物。脾贮藏万物,肾藏精与脾土,故髓属脾。
元气从命门出发分三路运行。一路上升循督脉入头面,然后经气接入任脉,清气也逐渐变浊气下行经胸部、腹部之中间到达肚脐神阙穴入脾土。当行至大椎穴时,清气从大椎穴分配给足太阳经、足少阳经以及手三阳经。清气进入阳经后,上行循经入头,下行循经入手或足。头部阳经之气接入足阳明经循经下行至带脉,经带脉入神阙;手三阳经气顺臂下行入手指端,清气也逐渐变成浊气,浊气顺手三阴经上行入胸,接入足三阴经下行,被带脉约束入神阙穴;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的清气下行入足接入足三阴经,浊气循足阳明经和足三阴经上行入腹,经带脉约束入神阙穴。另一路从命门往下行循督脉,至长强穴接入任脉,再上行至脐入脾土神阙。第三路元气从命门横走带脉入神阙,因此带脉则是元气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最快捷枢纽。
清气流经太阳经背部俞穴时灌注各脏腑,后变为浊气后降入脾土。清气起点于命门,浊气终点于神阙。元气代谢谢变浊气,清气实则是元气多而浊气少,浊气实则与元气少而浊气多。
气既有一个起点,又有一个终点,还是在一个整体网络里。治疗思路是一个是“去滞”,第二个是“减压”。比如崴脚,脚脖子外则肿胀,这里有两条阳经经过,因太阳、少阳经是下行,病灶处取穴是“去滞”,要循经以下取穴较好,昆仑、坵虚;第二呢,就是减压取穴,就是到对侧或者远端找穴,刺激该穴使得这条经脉经气加大流量,从而减轻病灶的经气流量,压力减小,痛疼自然即减小,这就很好的解释了远端取穴的道理。浊气最后汇入脾土,腹部诸穴是调脾胃的,这对脏腑病特别有用,对脾胃周围的诸穴施术,就是对所以脏腑疾病的减压大法。
与经典的区别是明显的,本人初创建理论时就尽量忘掉经典,但我也不反对经典。这不过都是工具而已,没有对与错,只有好与更好。因此不要用经典理论批判!仅在乎实际临床上的不同意见与建议。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9-26 23:21 2楼
学习楼主好资料。
2014-09-26 23:28 3楼
怎么回事
2014-09-28 00:24 4楼
谢谢楼主好资料
2014-09-28 10:50 5楼
忘掉经典

忘掉经典?
2014-09-29 17:05 6楼
王家祥 说:
忘掉经典?

我的贴子大都是叛经离道的,所以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否定,让我读经。本来嘛学问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看符不符合经典。所以不要拿经典来对我讲理,我无需经典的支持。
2014-09-29 21:39 7楼
少年岐伯 说:
我的贴子大都是叛经离道的,所以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否定,让我读经。本来嘛学问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看

能够学以致用的就是经典。
2014-10-02 12:19 8楼
这是真言也,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经典,而不是所谓的经典。我认为中医的最古老的经典从黄帝时期就开始衰落,现在所谓的经典是后人的临床经验总结,主要是经络方面的基础,方药理论基本上无需参考。
2014-11-23 15:31 9楼
少年岐伯 说:
这是真言也,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经典,而不是所谓的经典。我认为中医的最古老的经典从黄帝时期就开始衰落

自己能灵活运用的自己认为是经典。
2014-11-23 15:34 10楼
王家祥 说:
能够学以致用的就是经典。

自己认为的经典,大家不一定认同。
2014-12-21 08:24 11楼
痛来痛去 说:
自己认为的经典,大家不一定认同。

崴脚所滞之气不是浊气,是因筋受伤,造成通道堵塞而滞的正常的气,筋络是气血的通道,筋络不通,自然就会造成气滞。
⬅ 我的膏药 老茶馆 以《辅行诀》之法治痢疾,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