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针劫刺与二十六刺----浅议

2014-10-11 23:42 楼主
燔针劫刺是《素问》《灵枢》两部书中的名词概念。

燔针是火针或是烧针?几乎可以肯定下来了。就是烧针,古代文献且不说了。就说近代或当代几乎所有的内经释注本或内经白话文注本。在《素问。调经论》中的燔针劫刺,解释为烧针。

什么是烧针?就是针入体内后再用火烧针柄。使之针柄发热发红。达到治疗效果,也称烧针为烧针柄,

燔针劫刺在灵枢有分开表述的。燔针--劫刺。我们在临床也是经常分开或一起运用。都能取得治疗效果。其实。在平常针灸治疗中。常常没有烧针{燔针}同样有好的效果。总之事在人为,不能刻意运用反为不美。

在《肌肉损伤和颈肩腰臀腿痛》一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卢鼎厚用燔针劫刺治疗肌肉,肌腱损伤等取得很好效果的。但也不用烧针{燔针}同样有治疗效果。
推测他为何舍弃烧针不用。这个跟他的治疗条件。环境不适应他运用烧针{燔针}。因为当时条件下。多用酒精棉球缠绕针柄,或酒精灯等作为燃烧工具。火太小烧不红针柄。火太大会烧断针或是烧弯针的。况且他的病人多是战士运动员。也多在野外或运动场。加上贴身斜刺更是会烧伤皮肤。等等安全隐患导致卢鼎厚舍弃烧针。这样造就他用斜刺啊是穴或斜刺穴位治疗肌肉损伤,肌腱拉伤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燔针劫刺的解释,几乎没有太大争议。最能贴近经意或还原经意的,莫过于顺着经文解释。“燔针劫刺”就是用烧针。治疗身体疾病。可不留针。

其实贴不贴近经意是无所谓。关键解释出来有效就是硬道理。“读书重在懂理。妙用在人”。因此不能总泥于文字表面上的理解。更多从临床与书本结合才能有广阔的思维。以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至于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这也正是古人告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活学活用才是专业临床人士最终的追求。

如果把燔针劫刺与二十六刺相结合运用。无论在治疗皮。肉。脉。筋。骨以及脏腑疾病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从资料看,前人或现代书本报章杂志几乎都有把燔针劫刺与官针中的五刺。十二刺。九刺等一起来解说和理解运用的。而几乎所有啊是或局部治疗很难走的出燔针劫刺与二十六刺治疗范围的,无论如何解释也难脱燔针劫刺与二十六刺这些理论的。

如合谷刺加烧针治疗局部肌肉疼痛。齐刺加烧针治疗痹症,恢刺加烧针治疗筋痹等等。

为何交流较少用燔针劫刺这名词。烧针治疗已经代替了。

下面引几个帖子作为解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0-11 23:43 2楼
【题名】傍针刺法结合烧针柄法治疗网球肘32例
【作者】黄健琳
【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海口570102
【刊名】陕西中医, 2008(4): 480-480
【ISSN号】1000-7369
【CN号】61-1105/R
【馆藏号】94970X
【关键词】关节炎/针刺疗法 肘 穴,阿是
【分类号】R274.915.3 R274.917
【文摘】目的:观察傍针刺法结合烧针柄法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取阿是穴采用傍针刺法配合酒精灯烧针柄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提示:傍针刺法与烧针柄法合用,可以使热力导入病所,均衡持久,以温化稽留之寒湿邪气,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2014-10-11 23:45 3楼
【题名】平衡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5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政 刘恩远
【机构】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 新疆昌吉831100
【刊名】《新疆中医药》2011年 第4期 46-48页共3页
【关键词】平衡阴阳刺法 上肢 痉挛性瘫痪
【文摘】目的:观察平衡阴阳刺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衡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5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肌力、肢体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平衡阴阳刺法能使患侧肢体的肌力和活动能力在短时间均有较大的改善。结论:平衡阴阳刺法能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缓解痉挛。
2014-10-11 23:46 4楼
燔针劫刺配合艾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景绘涛 陈敏 黄移生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燔针劫刺配合艾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燔针劫刺配合艾灸治疗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评分差异。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颈椎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运用燔针劫刺配合艾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
2014-10-11 23:47 5楼
燔针劫刺治疗腱鞘囊肿30例陈日兰 乐小燕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腱鞘囊肿的疗效。方法:采用病变局部燔针劫刺。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温通气血,决滞开凝,舒筋活络的功效。
2014-10-11 23:49 6楼
题名】“燔针劫刺”治疗棘肌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段英春 刘芳 陈桂仙 张岩
【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 长春130062
【刊名】《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年 第21期 204-205页共2页
【关键词】“燔针劫刺”棘肌损伤 疗效观察
【文摘】棘肌是纵行于棘突上的一细束肌肉,功能与棘上韧带相似。棘肌的位置表浅,与周围肌肉联系紧密,所涉及周围解剖层次较多,劳损及外伤机率较大,好发于青壮年。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燔针劫刺”法治疗棘肌损伤200例,疗效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2014-10-11 23:50 7楼
题名】燔针劫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42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炜吉 陈利芳 周尔园 马睿杰
【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杭州310005
【刊名】《浙江中医杂志》2012年 第11期 819-820页共2页
【关键词】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 针灸疗法 燔针劫刺法
【文摘】目的:观察燔针劫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8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燔针劫刺法治疗,治疗20天后,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和痉挛指数(CS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两组组治疗后痉挛程度,两组痉挛指数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改善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燔针劫刺发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
2014-10-12 09:07 8楼
本帖最后由 cd小草 于 2014-10-19 18:43 编辑

针灸二十六种刺法(2013-11-21 23:05:05)转载▼
作者 天灸

1、输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指刺四肢部的井、荥、俞、经、合等穴位和背部的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李氏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远道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央(?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如患者张某某,男,已婚,本院汽车驾驶员,于1990年1月31日,应邀做客,饱食后,于晚11时自感腹胀难忍不适,起坐不是,来寓求治。查视患者痛苦面容,腹部膨隆拒按,按之不适,即给针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双足三里行气消滞,留针15分钟,频行其针,针感以患者舒适为度,继之排气即舒。次日晨问之,一切如常,无其它不适。此患者饱食后腑气不通,食气停滞于肠胃,故腹部膨隆胀满不适难忍,起坐不是,因六腑以通为用,故取双侧下合穴足三里远道刺之通其腑气而获愈。

3、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李氏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李氏用此法治颈椎病,常能获满意疗效。

5、分刺:这是指针刺直达深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的疾病。古人将深部近骨处的肌肉叫做“分肉”,故称“分刺”。用此针刺法针刺环跳、秩边穴等,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素问·调经论》中说“病在肉,调之分肉”,即此意思;《灵枢·官针篇》讲:“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

6、大泻刺:这是一种用铍针切开引流,排脓放血的刺法,所以称之为“大泻刺”。目前此法基本归属外科范围。《灵枢·官针篇》说:“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

7、毛刺:这是一种浮浅刺法,用以治疗皮肤表层的痹证。现在各种特制的皮肤针,如梅花针等,大多是受此种刺法的启示改进而成。如临床上所见的“皮神经炎”所致的局部皮肤麻木不仁等均用此法治疗,效果满意。贵阳市重点公路指挥部的一蒋姓患者,男性,51岁,1991年11月11日就诊,患者右股外侧有30厘米×15厘米大小的皮肤麻木不适。经某医院诊为“皮神经炎”,经它法多方求治不显效,故前来采用此法治疗月余获效,随访年余,患者未诉不适。正如《灵枢·官针篇》说的:“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

8、巨刺:这是一种左病取右侧的腧穴,右病取左侧的腧穴,也就是在健侧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经脉在人体上交互错综,大都有左右相交的腧穴,如手足三阳皆左右交会在督脉的大椎穴,足之三阴也都左右相交会在任脉的中极、关元穴等,故经脉之气能够左右交贯,转输传送。如临床中风中于经脉所致的半身不遂,临床上常左瘫针右,右瘫针左,也就是“巨刺法”的具体应用。此法在临床中颇为常用。正如《灵枢·官针篇》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其与巨刺类似的还有一种“缪刺”,其法亦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交叉施治,但在适应症和方法上有所区别。刺经脉的称“巨刺”,刺络脉的称“缪刺”。

关于缪刺的方法,在《素问·缪刺论》中说:“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血络者尽取之。”说明缪刺的部位,都是刺各经的井穴和所属皮部的血络。

9、粹刺:《灵枢·官针篇》有“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所谓燔针是以火烧针,将针烧红后刺入皮肤,要求速进速出,如用手探汤。用来治疗寒痹证,不宜用来治疗局部灼热、肌肉弛缓的“热证”。《灵枢·经筋篇》曰“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粹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

10、偶刺:这是用手在胸背部按压,寻找有压痛的部位,也就是直对病痛所在,然后一针刺在胸前,一针刺在背后,用来治疗“心痹”病,避开内脏以免损伤。由于这种刺法是前后对偶而刺,所以称“偶刺”,亦称“阴阳刺”。在临床中治疗脏腑病时所用的“前后配穴法”或者是“俞募配穴法”,就是这种刺法的发展。

11、报刺:这种刺法是用来治疗没有固定疼痛的病证。如果疼痛是上下窜走的,用针直刺而入,在留针的过程中用左手沿病痛所处上下按摩,然后出针再刺。“报”有“复”之意,因刺之而复刺,故称之为“报刺”。与临床中的间歇运针法有类似之处,不过报刺是出针后再刺,后者是在针刺过程中反复提插刺。正如《灵枢·官针篇》说的:“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此法临床中较常用,如“坐骨神经痛”等病均采用这种刺法,效果满意。

12、恢刺:这是从肌腱的侧傍刺入,直对肌腱一前一后横卧多向透刺,用来松解肌腱挛缩的一种方法,可治疗“筋痹”。由于多透刺,能扩大针刺的针感直达病所,所以称“恢刺”(古时“恢”作“大”解)。“恢刺”和后面所要讲的“关刺”,虽同属于刺肌腱的方法,但二者各有其特点,前者是从侧旁刺入,横针多向透刺;后者是从正面刺入,单向直刺。临床中参合应用较多。《灵枢·官针篇》说:“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筋痹也。”

13、齐刺:这种方法是在病变正中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所以名叫“齐刺”。这种方法又称之为“三刺”,用来治疗寒痹证中受病较深而面积不大的病例,如腰痛、颈椎病等。《灵枢·官针篇》曰:“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泻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14、扬刺:这种方法是在正中直刺一针,四周斜向中心横卧透刺四针的一种方法,用其来治疗受病部位较浅而相对来讲范围较大的痹病。这种刺法分散而浮浅,含有“扬散”的意义,故称之为“扬刺”。《灵枢·官针篇》曰:“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在临床中常用来治疗皮下结节或腱鞘囊肿等病。后世有医家认为皮肤针中的“梅花针”,是扬刺法的演变。

15、直针刺:这种方法是一种沿皮卧针直刺的方法,临床上适宜于治疗寒气较浅毋须深刺的疾病。因邪浅针深,反致引邪深入,故从皮刺之,用泻浅表部的寒邪。李氏使用此刺法治疗,如阳白穴下透鱼腰,地仓向后横刺颊车等。正如《灵枢·官针篇》讲:“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16、输刺:这种刺法是将针直入直出,取穴少,刺得深而留针久,深入而慢退针,此系从阴引阳之意,用来治疗气盛而热的病症。“输”有“通”的含义,故名为输刺,后世医家“透天凉”手法和理论均是据此而来的。这与临床中常用的强、重刺激针法相似。《灵枢·官针篇》曰:“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气盛而热者也。”

17、短刺:《灵枢·官针篇》说:“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皮。”其所谓“短”是慢进针的意思,是要慢慢进针,并摇动针体使针入至骨,上下提插,上快、下慢(皮下快提慢插)。这种刺法乃从阳引阴之意,以治寒气入骨的“骨痹”症。李氏说后世医家的“烧山火”刺法和理论大多是据此而来的。

18、浮刺:《灵枢·官针篇》曰:“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这种刺法是斜针浅刺,以治疗属于寒性的肌肉拘挛的疾病。浮刺、毛刺、扬刺同属浅刺,但毛刺为少针而浅刺;扬刺是多针而浅刺;本法是斜进针而向肌层横卧透刺。近代应用的皮内针法,就是浮刺法的演变。如临床上可用阳陵泉卧透向下远端治疗胫骨前肌及腓骨长肌的痉挛性下肢疼痛等。

19、阴刺:《灵枢·官针篇》说:“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此法是同时取用左右双侧相对的穴位(主要指阴经穴)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如取足少阴经内踝后的太溪穴治疗寒厥病证等,所以称为“阴刺”。李氏常用本法配合留针或间歇运针,或加用电刺激等,止痛和镇静均获速效。

20、傍针刺:这种针刺法是直刺一针,再在旁边斜刺入一针的一种方法。另一说法是正刺(直刺)即刺经,傍刺即刺络。由于正傍配合而刺,故称为“傍针刺”。《灵枢·官针篇》讲“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这种刺法和“齐刺”法相似,都以加强局部疼痛的刺激量为目的,但只是在用针数量上略有差异。临床中均是相互综合应用。

21、赞刺:《灵枢·官针篇》曰:“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赞是赞助其消散之意,是直入直出,刺入浅而出针快,似手探汤之势,使患处痈肿尽快消散,所以称之为赞刺。

22、半刺:其法是浅刺于皮部,急速发针,不可刺伤肌肉,犹如拔一根毫毛那样,可以祛除皮肤表浅部的邪气。又因肺主皮毛,所以半刺法和肺脏相应。《灵枢·官针篇》说:“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皮肺之应也。”李氏常用此法疗伤风发热、咳嗽、喘息等和肺脏有关的疾病,如发热、咽炎等疾病点刺少商、鱼际等常获良效。

23、豹文刺:此法是一种多刺法,针刺病变部的前后左右,针刺点如豹的斑纹一样,以刺中经脉为标准,这种刺法与前面的“赞刺”、“络刺”相似,其目的在于刺中血脉,使之出血。由于心主血脉,所以这种刺法与心相应。如《灵枢·官针篇》:“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应也。”临床适用于治疗红肿热痛等病症。

24、关刺:这种刺法是直刺四肢关节部,筋的尽端,如犊鼻穴、曲池穴等。筋的尽端,可以治疗筋痹证,不过针刺时要注意,不能出血,免使营血耗损。因肝主筋,所以关刺与肝脏相应。如《灵枢·官针篇》说:“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此法临床中也较常用。

25、合谷刺:这种针刺法是一种三、四针拼凑在一起,形状象鸡足的刺法。这里讲的合谷并不是指合谷穴,是指针刺于肌肉丰满之处,如刺风市穴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刺腰阳关穴治疗腰腿痛。因脾主肌肉,故此刺法能应合于脾。如《灵枢·官针篇》讲:“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26、输刺:这种刺法是直入直出,不多捻转,将针深刺至骨部,可以用来治疗骨痹。《灵枢·官针篇》讲:“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这种刺法和前述“输刺”相似,临床上可以相互为用。由于肾主骨,故本法与肾气相应。
分享:
2014-10-12 09:17 9楼
以上《灵枢,官针》中的二十六刺。在临床运用之时可以加入烧针{燔针}相配合使用。
现代很多针法的发明几乎都是来源于这些二十六刺的,。如皮肤针。浮针等

在临床运用这些燔针劫刺与二十六刺中。都在这基础上扩大了使用范围。或扩大了解释这些理论
2014-10-12 09:49 10楼
好资料,抄写一遍以加深记忆
2014-10-12 10:04 11楼
1、输刺: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李氏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16、输刺:这种刺法是将针直入直出,取穴少,刺得深而留针久,深入而慢退针,此系从阴引阳之意,用来治疗气盛而热的病症。“输”有“通”的含义,故名为输刺,后世医家“透天凉”手法和理论均是据此而来的。这与临床中常用的强、重刺激针法相似。《灵枢·官针篇》曰:“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气盛而热者也。”
26、输刺:这种刺法是直入直出,不多捻转,将针深刺至骨部,可以用来治疗骨痹。《灵枢·官针篇》讲:“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这种刺法和前述“输刺”相似,临床上可以相互为用。由于肾主骨,故本法与肾气相应。
⬅ 少见病之二:大便恐惧证治验 老茶馆 论筋与肌肉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