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寒的“内外“与“表里”

2014-10-14 19:59 楼主
我认为,某些东西只有彻底地用语言表述清楚,才算是对它真正有了理解。
“内外“与“表里”,在伤寒论论中反复出现。但确很容易被人一带而过,甚至有人认为外和表,里和内的混用,不稀奇。这是把《伤寒论》这样伟大的医学著作当成中医统编教材了。
我思考之后的观点:
表里,半表半里,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内外,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以一个熟鸡蛋为例子。
蛋壳是表,蛋黄是里,蛋白则是半表半里。
对于蛋白来讲,蛋壳是外;对于蛋黄来讲,蛋壳和蛋白都是外。
人体也是一样:
蛋壳- ---表--太阳和少阴。
蛋白-半表半里---少阳和厥阴。
蛋黄- ---里--太阴和阳明。
对于少阳来说,太阳就是它的外;
对于阳明来说,太阳和少阳都是它的外。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0-14 20:01 2楼
伤寒论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此条文论述的就是少阳与阳明并病,对于阳明来说,少阳都是它的外。所以用小柴胡以解外。
这里的外,指半表半里-少阳。
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这里的外,仲景明确指出为表,太阳。
从这里我们得出结论,外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桂枝汤证,二是小柴胡汤证。
2014-10-14 20:03 3楼
再看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那么这里的外是太阳?少阳?
首先要确定这个条文论述的病位。桃核承气汤是调胃承气汤的底子,是攻里的药。
那么这里的外证,就意味着有桂枝汤和小柴胡汤两种可能性。
具体是哪一种,要看病人的症状和脉象。
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上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这里的外证为太阳少阳并病的柴胡桂枝汤证。
可见,外证不等于表证。外和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014-10-14 20:06 4楼
伤寒论第163条:大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这里的外证,根据“表里不解者”可以判断为表证。
伤寒论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对于阳明来说,其外是太阳或少阳。但病人的症状与太阳无关。只能是少阳。
伤寒论第231,232条:阳明病、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症者、与麻黄汤。
本条文的外证也是少阳或太阳。
这个条文也是用小柴胡汤治疗黄疸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从这里看出栀子豉汤证病位不在阳明而是少阳。
2014-10-14 20:08 5楼
总结一下,伤寒论里的外,包括了太阳和少阳,绝不仅仅是表证。
⬅ 2014年10月14日登革热情况 老茶馆 一个男人的忏悔书(工作 身体 感情不顺的男人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