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验案举隅

2014-11-21 19:05 楼主
谢谢新才 孙悦



每位医生在自己的行医过程中,都会有刻骨铭心的病案,历久弥新。贺老行医七十载,所治病患无数,其中不乏经典医案,本文挖掘贺老从医七十年深藏于记忆中的一些案例,加以分析整理,供同道赏析。


1、腰痛(腰椎间盘突出)

刘某某,女,42岁。

主诉:腰及右下肢放射性疼痛数月。

现病史:患者自今年4月底开始出现腰及右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3分钟以上即出现腰及右下肢疼痛麻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到外院做腰CT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其卧床休息,重时可予手术治疗。经休息近3个月,患者症状无任何缓解。来诊时由急救中心送到特需门诊。

贺老即取养老穴,用龙虎交战补泻手法,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行针过程中患者即感疼痛明显减轻,贺老嘱其继续活动腰部及右下肢,一个小时后,患者未发作疼痛,自己走出诊室。

养老为手太阳经穴,又为郄穴,大凡阳经郄穴以治痛为显效。《类经图翼》:“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筋挛,脚痹不可屈伸”。太阳经贯通上下,达于四肢,与督脉、阳跷脉、阳维脉相交会,《素问·厥论》:“手太阳厥逆……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仰……”。故对于肢体活动障碍甚为有效。养老为手太阳之郄穴,郄主急性疼痛之症。古籍说“腰背委中求”,贺老单取养老治疗腰腿痛,结合一定的补泻手法,手到病除,立竿见影。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1-21 19:05 2楼
2、摇头风

裴某某,女,56岁。

主诉:头部不自主摇动数年。

现病史:数年前原因不清出现头部轻度摇动,不能自制,病情时轻时重,多在恼怒以及情绪波动时加重。曾在某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近几个月加重,终日头摇不停,不能自制。曾服用平肝熄风类中药治疗无效,时常伴轻度头晕,稍有烦躁。一般情况良好,纳佳,二便正常。

望诊:舌质正常,舌苔白。

切诊:脉弦滑。

辨证: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督脉失畅,虚风内动。

治法:滋阴涵木,养阴熄风,通达督脉。

取穴:长强。

刺法:以4寸毫针沿尾骨端前缘刺入,行以捻转补法,不留针,得气即出。

初诊后患者感到头部摇动次数明显减少,精神集中时,自己可以控制发作程度。2诊后症状继续减轻,每天仅摇动 2~3次,且摇动幅度明显减轻。继续治疗,取穴、刺法不变。5诊治疗后,头摇停止,临床告愈。

长强位于尾骨尖端与肛门之中点凹陷处,为督脉之经穴、络穴、督脉与足少阴经之交会穴。关于其主治,《灵枢·经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备急千金要方》:“赤白下痢,五痔便血失屎,病寒冷脱肛,历年不愈”;《胜玉歌》:主“痔疮、肠风”等。

摇头风多为气血阴阳亏损,血虚风动所致。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又别走任脉,与足少阴经相交,可以调和阴阳、益阴熄风,长强为督脉所起之原,从而治疗摇头风。又因其解剖位置,可调整大肠功能,临床用以治疗脱肛、痔疮、腹泻等症。
2014-11-21 19:05 3楼
3、痛经

赵某某,女,35岁。

主诉:经行腹痛半日。

现病史:患者正值月经期间,晨起突发小腹疼痛,经一位医生针刺治疗后效果不显。现腹痛剧烈,被迫卧位,辗转难安,手足厥冷,冷汗淋漓,痛甚欲厥。追问平素体弱,月经周期尚可,经行腹痛。

望诊:面色苍白,舌质淡。

切诊:脉沉细。

诊断:痛经

辨证:冲任虚寒,血行不畅。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取穴:次髎。

针灸5分钟后痛止,10分钟后安然入睡。

次髎,出自《针灸甲乙经》。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具有强腰补肾、调经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归属八髎之一。主治腰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阳痿、疝气等。《针灸大成》:“主小便赤淋,腰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心下坚胀,疝气下坠,足轻气痛,肠鸣注泻,偏风,妇人赤白带下。”贺老认为此穴对虚者,用补法施术能益其不足;对实者,用泻法操作能损其有余,是临床上常用穴位之一。
2014-11-21 19:06 4楼
4、帕金森氏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一男性患者,60岁,因周身震颤6年,久治不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就诊。当时患者双下肢瘫痪,周身震颤不能自止,不能自行站立,需乘坐轮椅。贺老以督脉为主,配合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四神聪、阳陵泉,采用火针治疗。治疗1次后即明显好转,经多次治疗患者抖停颤止,摆脱了乘坐多年的轮椅,并可独立去南方旅游,家属大为咤异。

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上述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扰动筋脉,而致肢体拘急颤动。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肝主身之筋膜”,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筋脉不能任持自主,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颤抖摇动。

治疗以滋阴补肾,养血祛风,疏风通脉为法。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出自《太平圣惠方》,有宁心安神,明目聪耳之效,《银海精微》言其治疗“眼疾,偏正头痛”。贺老常取之治疗眩晕、中风、失眠等症,针刺放血后可迅速改善头晕等症状,使血压降低。如肝风内动较明显,伴有肢体麻木、力弱、抽搐、震颤等症的,应加用“四关穴”,即合谷、太冲,二穴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厥阴肝经之原穴,配伍应用有开窍醒神,熄风平肝之效。曲池,池者,阳经有阴气所聚,阴阳通化,治气分亦能养阴、走而不守,可调和营血;足三里健中补虚;阳陵泉为筋之所会,有舒筋镇痉之功。“督脉通,百病消”,针刺督脉有通小周天之意,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2014-11-21 19:06 5楼
5、乙型肝炎

河北省某医院院长,男,56岁。

主诉:右胁肋疼痛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被诊为乙型肝炎,现右胁肋疼痛,厌食、恶心、腹胀,乏力、萎靡、失眠,肝脏肿大。伴有肝掌、蜘蛛痣。

理化检查: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胆固醇、胆碱酯酶均明显下降。

诊断:乙型肝炎。

取穴:丘墟透照海。

刺法:毫针刺。

疗效:治疗数次后胁肋疼痛明显减轻,腹胀、厌食改善;3个月后症状消失,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

丘墟为足少阳之原穴,具有清宣少阳郁热,清泻肝胆火热,疏利肝胆之功,临床应用范围广泛。贺老用本穴主要治疗肝胆疾患和少阳经分布区域内的病变,如:胆囊炎、胆结石、带状疱疹、疝气等病,同时治疗因肝胆功能失调所致的胸胁胀满疼痛、目痛、耳鸣耳聋等症。本穴的临床应用在古代医籍中已有很多记载,《甲乙经》:“目视不明,……目翳……两胁痛,脚废转筋,丘墟主之”;“寒热颈肿,丘墟主之”;“大疝腹坚,丘墟主之”。《千金方》:“丘墟主腕不收,坐不得起,髀枢脚痛”。《医宗金鉴》:“胆原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牵引腰腿……足胫难行等症”。该穴为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原穴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变化,脏腑出现病理变化后在原穴出现反应,根据这个特点我们不仅可以用该穴进行治疗,还可以用于诊察,贺老在针刺前经常触压患者的丘墟穴,以感知病情变化。

治疗时,贺老多取透刺的方法。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穴位,阴跷脉所生,八脉交会穴之一,与丘墟分别位于内、外踝下。由丘墟向照海方向透刺,以在照海穴处触摸到皮下针尖为宜。采用先泻后补的手法,具有疏肝解郁,调气止痛的作用,达到少阳经气疏通以利转枢、阴经气血充濡的效果。一针刺二穴,可减少患者疼痛,又可增强穴位作用,事半而功倍。
2014-11-21 19:06 6楼
6、唇癌

张某,男,60岁。

主诉:口唇色黑溃烂。

现病史:患者因在海南岛旅游时日照过度,出现口唇色黑破溃,于外院诊断为鳞状上皮癌。

取穴:阿是穴。

刺法:火针局部围刺。

疗效:数诊后疮面完全愈合,复查病理:未见癌细胞。

火针治肿瘤疗效确切。贺老称火针有消蚀腐恶的作用,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下,不仅能直接杀死癌细胞,还能通过疏通经络,激活卫气来抑杀瘤细胞,扶助正气来逆转癌细胞。现代也证实,癌细胞在超过40℃的情况下即难以存活,而从临床来看,许多肿瘤患者的体温常低于36℃。由此看来,火针治癌确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2014-11-21 19:06 7楼
7、肩背痛

朱某,男,60岁。

主诉:右肩背疼痛数日。

现病史:患者数日前因于岸边感受风寒湿邪,出现右肩背疼痛,尤以右肩胛内缘为甚,经封闭治疗无效。

取穴:阿是穴、外关。

刺法:患处火针配合拔罐,外关用毫针刺法。

疗效:四次后病愈。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阳维为病苦寒热”。有解表祛邪通经之效。善治上肢痹证,肩背痛。拔罐可以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正如《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罐得火气合于肉,……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
2014-11-21 19:07 8楼
8、扭伤

彭某,女,70岁。

主诉:右踝肿痛数日。

现病史:患者数日前因打网球不慎扭伤,右踝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经止痛药治疗无效。

取穴:对侧相应处阿是穴。

刺法:缪刺法。

疗效:1次后痛止,4次后肿消。1周后即出国访问。

缪刺法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素问·缪刺论》指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脉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素问·调经论》:“缪刺者,刺络脉,左痛刺右,右痛刺左。”简而言之,缪刺法就是针刺与患侧对称相应部位的一种取穴方法。

贺老在临床上,缪刺法的应用非常广泛,除用于止痛外,在治疗一些周围神经损伤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疗效,尤其是软组织挫伤,无论陈旧,均有可能一次痊愈。
2014-11-21 19:07 9楼
9、弱视

张某某,男,7岁。

主诉:视力减退3年。

现病史:5岁时在幼儿园体检时发现视力差,去同仁医院诊为“弱视”,测视力分别为0.2、0.3,配眼镜度数100多度,去年多次查视力下降为0.2,眼镜度数升至300多度。

望诊:舌淡、苔白。

切诊:脉沉滑。

诊断:弱视。

辨证:气血不足,目窍失养。

治法:养血、明目。

取穴:肝俞、臂臑、养老,毫针刺。

疗效:经治疗1个月后,视力已明显增长。

臂臑归属手阳明经,关于其主治病症在历代针灸医籍中有不少记载,如:头痛、瘰疬、肩臂痛不得举等等,但是惟独没有治疗眼目之疾的内容。贺老在临床实践中,将此穴作为治疗眼疾的常用穴,它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畏光、红肿疼痛、视力减弱、辨色模糊、斜视、复视等症状,应用于结膜炎、近视、色弱、视神经萎缩等病,取得满意疗效。

《甲乙经》谓本穴为“手阳明络之会”,《针灸聚英》谓之“手足太阳、阳维之会”。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之络,脉入耳中与耳目所聚集之经脉(宗脉)会合,故本穴可以治疗多种眼疾。手足太阳经交会于睛明,阳维起于金门,沿足少阳循经上行,过臂臑后复沿手足少阳经上头,终于阳白。考臂臑乃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穴,故用之可通阳泻热,疏通经气,促使气血流畅,眼目得养而清亮。

臂臑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临床观察及从文献记载中未发现副作用,而且臂臑治疗眼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针灸同道所运用。在《中国针灸独穴疗法》中记载了臂臑治疗结膜炎、角膜炎、眼内异物等病。《中国针灸穴位通鉴》一书中说,臂臑主治“眼疾病……在臂臑穴分别向前上方,后下方直刺一寸,每个方向作适量的捻转,可治疗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疾患”。目前对这个穴位治疗眼疾的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但该穴治疗眼疾的疗效却是肯定的。
2014-11-21 19:08 10楼
10、水肿

张某某,女,69岁。

主诉:两下肢浮肿两个多月,且逐渐加重。

现病史:下肢浮肿先由两足开始,渐向上延伸,两腿胀沉。近日来腹部臌胀,面部亦发现浮肿,伴有尿少,纳差,大便正常。

望诊:面黄少泽,舌质淡,苔薄白,眼下如卧蚕状。

切诊:下肢浮肿,按之如泥。脉寸微关弱尺弦。

诊断:水肿。

辨证:脾肾气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溢,聚而为肿。

治则:补肾利水,调理三焦。

取穴:太溪。

刺法:毫针刺。

针刺当日排小便26斤。后配合水沟、支沟、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针六次后,两腿浮肿消。取穴同上,加偏历,刺法同前。共针十一次后,浮肿完全消失,善后调护、停止治疗。

太溪为肾之原穴,有大的流水之义,属土,有滋阴壮阳之效。贺老常说:治病不仅要做到心有定见,更要对每一种病种,都要有数个、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方案来应对它,待面对具体病情时灵活应用。面对水肿患者,贺老以太溪一穴,以土制水,调补肾气,化气利水,足见他的技艺和胆识
2014-11-21 19:33 11楼
谢谢分享,虚心学习。
⬅ 高血压 老茶馆 灸法有神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