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疼痛的一些心得!

2014-12-14 10:53 楼主
本帖最后由 jimzheng 于 2014-12-14 11:30 编辑

众所周知,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很多疼痛的病人,而目前临床当中一般用于治疗疼痛的大概有几种方法:正骨,推拿,针灸,中药。正骨推拿一般见效很快,但也容易反复,而针灸治痛,由于当今临床中掌握真正的针灸治痛的医者不多,尤其是对《内经》针法运用自如的医者更是少见。无论是医院或是私人诊所里,所能见到的一般都是哪里疼扎哪里,然后加上电针刺激,有的随经络扎几个穴位。这样的治疗有的有效,但更多的是疗效不稳定,给人一种误打误撞的感觉。而中药治疗疼痛,一般的医院或诊所大多都是用活血化瘀,或配合祛风去湿的药加以治疗,临床中的疗效仍然无法得到足够的肯定。
其实中医人,要想真正掌握好中医这门科学,对《内经》和《伤寒》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内经》就不必说了,成书于2000年前,已然登峰造极的针灸科学,自汉唐以后由于各种针灸学说和书籍以及理论的兴起,实际上已经是逐步衰落甚至名存实亡了,《伤寒》也好不到哪里去,自汉唐以后,各种中医理论的大行其道,也导致用中药治病的这门《伤寒》科学至今也逐步没落。。中医走到今天的地步,可叹可惜。
废话不多说了,切入正题,关于疼痛,大致可以分为外在疼痛(与脏腑无关),和脏腑性疼痛(由于脏腑生病而导致外在肌肉和关节的疼痛),外在疼痛在《伤寒》里面指的是表,即太阳和少阴这一表里循环。这种疼痛是和内脏病无关的,也即病人的里是和的,是正常的。。这个可以通过病人的症状和寸口脉即可知晓,治疗在外的疼痛,有几个方子:
麻黄汤
桂枝汤
桂枝新加汤
芍药甘草汤
桂枝加附子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真武汤
附子汤等等。。
这套方子,从太阳到太阳少阴,再到少阴,层次分明,秩序井然,只要把对了寸口脉,脉证合参,用准了方子都会显效,而且大多数都是一剂知的事情比如麻黄汤,脉浮紧,发热无寒,无汗,身疼,腰疼。。满足了这个脉象和症状,用之即效,是可以肯定的。。而桂枝汤,恶风,汗出,身疼,肌肉疼,只要脉证合一,用对了,同样也是一剂知其余的方子的脉证不一一熬术。

第二个类型就是脏腑性疾病导致的疼痛,也有几个方子: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小柴胡汤
理中汤
四逆汤等等
比如一个腰扭伤的病人,局部淤血阻络,你用了小承气汤或者桃核承气汤就会显效。有的甚至一副药不到,就好了。
而有的肩周炎,腰腿痛,如果合并有脉弦,或者口苦,等症状的人,你用了小柴胡汤就会见效。
至于慢性的腰痛,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寒客太阳经,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就可以见效,而还有些人是因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脾虚湿重的腰痛,这类病人,你用几剂理中汤就会显效。。曾经有个多年腰痛的病人,大便便秘,但是不干结,也无腹痛,做过很多的治疗,包括推拿,正骨,针灸,但都一时有效,容易复发。后来我给她用了理中汤,不到5剂,病人的腰痛就基本消失,大便也痛快了,至今随访依然健康,这个病人我还用到了人迎寸口脉,当时记得很i明显,这个病人寸口脉大于人迎脉大概3倍,好不犹豫的就用了理中汤。现在仔细想想,其实这个病人如果用针灸的话,也应该起到同样的疗效,具体方法为:补阳明经2个穴位,泻太阴经1个穴位。。只是很遗憾,我对《内经》针法了解不多,所以,对自己的针灸水平没有足够的信心
宗上所述,要想真正的为病人服务,是必须学习和钻研《内经》和《伤寒》的只有真正的深入进去,才会体会到治病的快乐。。虽然我目前还有很多的不足和欠缺。。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没有任何退路只有一颗不断进步的心。。最后要说的是,我的文笔不太好,所以,写的东西不够精炼,这个论坛,卧虎藏龙,希望我的这篇心得能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借鉴和提醒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2-14 11:00 2楼
附案更佳!
2014-12-14 11:13 3楼
老师。疼痛,内关穴,微量附子水注射挺管用的。
2014-12-14 11:28 4楼
爱万年 说:
老师。疼痛,内关穴,微量附子水注射挺管用的。

这个还真不知道
2014-12-14 11:35 5楼
jimzheng 说:
这个还真不知道

怎麽会不知道
2014-12-14 13:50 6楼
欢迎Jim老师光临本版,还请您多多给大家讲解一些啊。
2014-12-14 14:03 7楼
本帖最后由 天际飞虹 于 2014-12-13 23:08 编辑

刚好这学期在学中医运动医学和《伤寒论》,也顺便跟楼主聊聊:
痛:有脏腑为病的痛,也有经络为病的痛;也可以从病因分类,有外感引起的痛,也有内伤引起的痛,还有不内外因比如刀伤,跌打伤,毒虫猛兽咬伤所引起的痛。另外还可以从虚实来分,有可以以发病速度时间长短来分,比如急性和慢性,急性里又可以是旧伤的急性发作,或者是新伤。
从治疗来讲,针、艾、药(内服和外用)根据实际情况相结合,是止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而且疗效持续稳定。单独使用一种治疗方法就不如将这三种治疗方法都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效率更高些。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治疗方法能够做到完全解决所有问题的,还是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特长,相互取长补短更好些。
2014-12-14 14:21 8楼
天际飞虹 说:
刚好这学期在学中医运动医学和《伤寒论》,也顺便跟楼主聊聊:
痛:有脏腑为病的痛,也有经络为病的痛;也

朋友所言极是,作为一个医者,一个真正希望不断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医者,当然是希望全面掌握中医所有的治疗方法,而且必须是最准确,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人作为一个个体,有时候想同时把正骨,推拿,针灸,中药玩到极致水平是很难办到的,所以,更多的医者是在某一方面或是两方面(当然有的可能更多)比较拿手,而其他的方面可能存在短板。因此,掌握几种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于临床,取效于临床是每个医者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2014-12-14 21:52 9楼
jimzheng 说:
朋友所言极是,作为一个医者,一个真正希望不断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医者,当然是希望全面掌握中医所有的

是啊,您说的不错,一个人想要什么都精,什么都好,恐怕是很难,也所谓“术业有专攻”吧。
您还是多给我们聊聊经方吧。我们这学期正在学《伤寒论》,很想多听听各位在临床上如何运用经方来治病,长点见识。
2014-12-15 14:39 10楼
天际飞虹 说:
是啊,您说的不错,一个人想要什么都精,什么都好,恐怕是很难,也所谓“术业有专攻”吧。
您还是多给我

我想聊经方,只是我组织语言的能力不够,所以,有时候不知该从何聊起。这可能和我读书的时候作文不好有很大的关系,每每看到别人能够长篇大论的信手拈来,出笔成章,各种羡慕,佩服由衷而来,但是换成了我,却如何也做不到。而且不得不说的是,有一些疾病,即使是靠经方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当然,这可能和我的水平还不够有很大关系。但是,这也不得不使我开启了另一扇窗户《灵枢》。
研究经方是几年前的事情,近几个月来开始对《内经》灵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前一直没有加以重视,总是认为针灸不过如此,医院里,私人诊所里看到的针灸,也完全不是我预想当中的样子,直白点说,是对针灸有些失望,看医生们的选穴组方也大多是从古至今的针灸医家的经验配方而来,疗效难得一见,但很奇怪的是,虽然这些针灸医生的疗效很是一般,但找他们的病人却真是不少,我始终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但当有一天我看到《灵枢》中的九针十二原中有一句:“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我觉得真正的针灸绝对不应该是今天这个样子。。于是,我开启了对《灵枢》的探险
2014-12-15 18:11 11楼
jimzheng 说:
我想聊经方,只是我组织语言的能力不够,所以,有时候不知该从何聊起。这可能和我读书的时候作文不

针灸是在清朝就受到很大压制的,到清末情况才稍有好转。后来又赶上我们“西风压倒东风”,在发展上,难免有断代之嫌。但其功效,即便只是用其他医生的验方,也是不错的。若不是拿疗效说话,西方人怎么会接受针灸呢?!
针灸配穴可以简单参照他人验方,这个在国外,就连物理治疗师和整脊医生都在用呢。也可以配药一样,讲究有主有次,有从有辅。有人也用“君臣佐使”的方法来探讨针灸配穴。临床另一个常见组合就是:阿是/本地穴+近端穴+远端穴。另外可以参考“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八辑)·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作者:单玉堂),“实用针灸处方学”(作者:赖新生)。
有机会看英文的针灸书籍或教材的话,您还能看到,英文书中有各个穴位的功能描述,但中文书中只有某穴治某病的描述了,生生把个针灸腧穴搞成了西药药典的样子。比如脾经的三阴交,英文教材里提到其功能是1) 理脾化湿;2) 通调水道;3) 益下焦。主治则有:1)腹部胀满,腹部冷痛,食欲低下,黄疸,泄泻;2)肿胀,下肢肿胀,排尿困难等等。广看中文的书籍,却只有”主治“,而丢失了”功能“。
唉,随便说说而已。您喜欢研究经典,里面有的是有价值的东西,回头有什么心得,还请常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 伯仲国医社贴 老茶馆 关于四逆散的药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