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2 13:43 楼主
第十九章《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计算地球
月球自转公转的法则
一、原文内容提要
原文中地球公转四时春夏秋冬,各占时间91.3125天(日、度),与自转四时早、午、夕、子夜的各90度,各间隔6小时=3时辰要区别。中国古人测定月球的自转周期为28天,绕地球公转的朔望周期为30天,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轨迹等分为12月的每月30.4375天(日、度)有区别。

原文:“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 法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写,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写,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写,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 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行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行于外,古曰观于冥冥焉。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异也。然而不行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佛---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员者,行也。行者,移也--”
这段原文进一步明确了朔望月的计算和运用法则。
天地法则,就是360度法则,四时法则就是4x90=360度法则;八正就是8x45=360度的法则。月生、月郭满、月郭空也是把月球的朔望月公转运动分为4个时间段,并以此来诊断治疗疾病,这是人类最早运用地月引力规律的临床实践。由于朔望周期可以测定日——地——月三者的轨道位置关系,也可以以此推算妇女的月经经期与排卵期。非排卵期时间是不可能受孕的,所以中国古人运用“五运六气”法可以推算必死或者必无之人,就是这一规律的典型运用。比如: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出生的人,是绝对没有的。
“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 避之勿犯也。”这里很明确地提出了星辰法则是用来制定研究日月运行的控制方法。这里就是一直被人误解的宿命论,就是用正方形的四边,每边7星,共计28星,这是研究月球自转与公转的方法。这样才知道是月球在绕地球转动,地球在绕太阳运动。通过地球上的方位定位和月球运动变化随季节而改变,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永远是东升西落。这是可以计算出是地球和月球在绕太阳运行,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运行。
文中“工候救之”是讲“天忌”,要搞清楚这里的“候”有名词气候的含义,也是一个动词:也有精通气候学、研究气候学、等候、等待、依据气候变化进行治疗的含义。其中最让人忽略的是“候”是一个时间概念,这时是指地球公转5天5度的时间和公转角速度的含义,针对于地球的自转则是自转5度,需要进行相关的换算。《内经》中是记载清楚了,也是计算清楚了的。我不知道为什么3000年来,否定“五运六气”的圣人为什么不去计算一下?
我把“员者,行也,行者,移也”的记载摘录下来,也是希望大家进一步认识“天员(圆)地方”的轨道思想,“五行”就是无形轨道五步运行的轨道思想,轨道是无形的,这样3000年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没有研究古代的历史文献,不知道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轨道概念、轨道运行概念。五行的行,现代概念仍然有运行的概念。可是由于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化,大科学家何先生也不知道“阴阳五行”是什么含义,也要求废除。其实当大家不知道其含义和没有实际运用的时候,已经是在走向“废除和灭亡”,不需要人为地用行政命令去作形式上的废除和取消。中国的古代科学,我们已经不能科学阅读和科学翻译,这已经是走向了衰落。我们不去研究和阅读,已经是对不起自己的历史,对不起自己的民族了,也是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的典型表现。---
作为一名中医,如果不去整理、发掘中国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先进的方法、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应用,不与现代科学接轨,墨守成规,最终不是中医的光大者,而是中医的掘墓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34《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36《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