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2 13:49 楼主
第二十一章、《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二十八》地球公转从逆法则
一、原文内容提要
原文中“春夏为从”,是指北半球的我国公转气候中的夏半年气候,是生发生长阶段;“秋冬为逆”,是说我国公转气候中的冬半年气候是收藏阶段。公转轨道状态以182.625度为南北回归逆转的状态。
12月令,就是中国古人计算地球公转周期的一个12等份法则,也可以分为24节气。这样与地球自转的12时辰24小时360度的周期区别开来,计算时又是可以换算的。
二原文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藏皆如此。”
这里可以理解为:
气虚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肺气虚。气逆的患者,主要表现是两足必寒冷。
病人不是受到相克时及正气生旺之时,病人就存活,若是正好受到克制及正气衰弱之时,病人就会死亡。
其余四脏都是如此类推。
“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马莳认为是:“非相克之时则生,如春秋冬是也;如遇相克之时则死,如夏时之火是也。”仅指肺而言是对的,但仅说到天干的五行相克,是不全面的。所以张志聪双说“如值其生旺之时则生,当其胜克之时则死”“生旺之时”指的是十二地支对五脏各自有利的时间。查“十天干生旺死绝表”便可知。
因此,我认为“非其时”包括了天干相生,地支相生,相旺、两种情况,马莳和张志聪各说对了一些。在实际预测中,必须既看天干的相生与相克,又要看地支的生旺死绝及刑冲克害等诸多因素。“当其时”既指天干相克(指五运),地支死绝及刑冲克害(指六气)两种情况。这是自然之理,验之临床确实准确无误。需要总结、研究,宏扬光大。天干则重在讲五运,地支则重在六气。
原文:“---秋冬为逆,春夏为从--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可以这样理解:春夏为从,是指北半球的我国公转气候中的夏半年气候,是生发生长阶段;秋冬为逆,是说我国公转气候中的冬半年气候是收藏阶段。轨道状态以182.625度为回归逆转的状态。这里的比较,我认为主要是用地球的公转轨道——黄道轨迹为顺与地球的自转轨道——赤道为逆的运动轨迹做比较。
所说的经虚络满的脉象表现是:尺肤热而盛满,寸口脉象沉涩迟缓。如果出现这种脉象,病人在春季、夏季就会死亡,在秋季,冬季就会存活。这里“春夏死,秋冬生”仅是一个初略的预计,要准确推算,必须“一日一夜五分之”的地球自转五行法则并结合阴阳、五行、五脏及大运、小运、流年(客运)等相关情况。
月令,又称十二月令,或十二节令。月令掌一月生杀之权,是万物旺衰的标志,也是万物的提纲。月令不仅是一年、一月的分界线,也是衡量时间编码中干支旺衰的标准。月码定人命之终身。这是由于中国古人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性规律等份为12个阶段来计算的技术法则。本质上是用月球的朔望周期30天来比较和确定的。
十二节令是:
正月立春,这是计算地球公转新的一年一周期的初始,公转15天,15度;计算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实际上是15.21875度。这是中国古人在这时已经测量到地球的回归周期实际上是365.25天=365.25日=365.25°
二月惊蛰,公转15天,15.21875度;
三月清明,公转15天,15.21875度;
四月立夏,公转15天,15.21875度;
五月芒种,公转15天,15.21875度;
六月小暑,公转15天,15.21875度;
七月立秋,公转15天,15.21875度;
八月白露,公转15天,15.21875度;
九月寒露,公转15天,15.21875度;
十月立冬,公转15天,15.21875度;
十一月大雪,公转 15天,15.21875度;
十二月小寒,公转15天,15.21875度。
月令在人体信息预测中极为重要,排时间编码必须要搞清月令,才能正确排出。否则,节前节后排的时间编码不准,预测时肯定是错误的。这是由于12月令是地球公转12(圈、周)月的时间和位移的标志,也是公转速度的标志,这样公转速度就是每月30度有余,与自转每2小时一个时辰30度有余是有区别的。
比如年前立春和年后立春的排法不一样:
1987年,十二月,十七日,假设此日3点50分立春,那么寅时生者为:
丁卯、癸丑,己丑,丙寅时
此是立春前生人的年、月、日、时,应以十二月小寒为月令,为提纲。
如果是:
1987,十二月,十七日,3点50分后(即立春后)生人。
应该排为:
1988年 正月十七日寅时生
戊辰甲寅 己丑 丙寅
因是立春后生人命,应以立春月为提纲,故为1988年正月生人,其日子、时辰天干地支不变。这样,可知排年、月、日、时,前节后差别很大,所以,必须搞明白。否则,预测是错误的。
年后立春的年、月、日、时排法:
1987年,正月,初七(设10点40分立春)
节前生人应该算作:
1986年,十二月,初七,巳时。
丙寅 辛丑 甲申 己巳
节后生人则应是:1987年,正月, 初七, 巳时,
丁卯 壬寅 甲申 己巳
月令交节的排法和年令一样,交节令前生的人,按上一个月的月令干支排列,交节令后生人,按下一个月的月令于支排列。也就是交节令前生的人,是按下一个月令出生计算。现以闰月为例。
2006年 闰七月,十四,设10点4分立秋,则立秋前生人,年、月、日、时为:设巳时生人。
丙戍, 乙未(六月)戊辰,丁巳
设立秋后生人(10点4分过一秒生)四码为:
丙戍,丙申(七月),戊辰,丁巳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说:“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讲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至而至者和”,如1992年正月初一,正好是立春节。公转时间和节令相吻合。
“至而不至”如2006年闰七月,公转时间到了,节令却未到,来气不及也。指的时间与节令不相吻合。
“未至而至”如1987年十二月十七日立春,时间未到,节令到了,“来气有余”。必须以月令为准。其他月准此。
以上讲的是交节令前和交节令后生人的年、月、日、时排法。是为了用月令来衡量年、月、日、时中天干地支的旺衰。也就是:年、月、日、时中的天干地支的旺衰是以月令为标准和以生旺、死绝为依据的,查十天干生旺死绝表。我认为是人体十二相生物钟气血旺衰周期表,这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结合律的12种状态,故推荐给大家。请大家用细胞学说、基因学说解释这一本质,则人体死亡的奥秘就破解了。
上面说了这么多,就是说明一个问题:“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这是说的地球自转的节律24小时的5分法则——地球自转五行法则,每一行按24小时制为4小时48分钟。“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则戊己死,”这是自转公转结合律的5分法则,同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包括色、脉。综合运用,才不致误判。
原文: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匡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
歧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
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这里可以理解为:所说的所虚患者,说话的声音不正常;
尺脉虚弱的患者,肾气虚衰,肾主骨,则筋骨虚弱而行走不稳。
脉虚的患者,与阴邪亢盛之象不相同。
若病人出现上述三种情况,那么脉见滑利病人就有生机;若脉见涩象,就会死亡。
黄帝同道:有一种病证,寒邪骤然上逆,脉象盛满而实,它的预后怎样呢?
岐伯答道:若患者脉象实而滑利,病人就会存活;
若患者脉象实而涩滞,这是逆证,预示病人将会死亡。
黄帝问道:有一种病证,脉象实满,手足寒冷,头部发热,其预后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这种病人,正春季、秋季就会存活:在冬季和夏季就会死亡。
还有一种脉象浮而且涩,同时伴有全身发热的患者,也会死亡。
原文中有“以脏期之”有专家释为:“以五脏相克之时而定死期。”
有专家说:“以脏期之:肝至悬绝,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悬绝者,绝无阳明之胃气,而真脏孤悬也。”这也是可以的,但不全面。
有专家释为:“以五脏相克之时而定死期,如肝病多在庚辛之时日死。因肝属木,庚辛为金,金克木,故死。余如心见壬癸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脾见甲乙死等。”这也是可以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个人的意见认为:既可以以五脏相克之时定死期,也可以五脏相生之时定生期。“期之”是指预测患者生存,死亡的时期,包括生、长、壮、老、病死,整个生命历程,非仅指“死期”。因此,我认为前面的各种说法都只谈到一部分,不全面,也不符合预测实际。既知死,肯定知生;既知生,肯定知死。生与死是相互依存的。预测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避死求生。知道死的时期,要避开它,防患于未然,谨小慎微,以达生之希望。所以,我认为“以脏期之”的“期”作为名词是指人的生、长、壮、老、病、死各个时期的全过程;作为动词,指预测人的生命之各个时期的行为,非仅指“死期”或者预测死期的行为。属于举备与省略的应用。这里的用法是名词动用句式。由于人类目前使用的时间单位和生命寿命的单位,就是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周期单位,而且是同步被动轨道载体的运动,其必然联系与人类的遗传基因是何关系式?请各位读者告诉去研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36《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38《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