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对骨伤科的贡献

2010-05-27 19:19 楼主
干祖望

在孙氏之前,可以说没有过骨伤科专业书。虽然根据《医籍考①戴,有《亡名氏金创��方》、《华忙外科方》、《疗痈疽金创要方》和《甘伯齐疗痈①王煮(?),唐・�县(今陕西�县)人。撰有《外台秘要》40卷,有1104门,医方6000余首,刊行于752年。

②王怀隐(925-997年),五代、北宋・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初当道士,后成名医。主编《太平圣惠方》100卷,分1670门,方16834首。从987年开写,至990年完成。③《圣济总录》200卷,分66门,方20000首,成书于1111-1117年。④朱棣为明太祖第五子,封周定王,博学多才。主编《普济方》,为中医文献中至今还没有其他巨著可以超过他。原为168卷,后经《四库全书》改为426卷,凡1960论,2175类,778法,61739方,书成于1406年。实际工作者为教授滕硕、长吏刘醇等人。

①丹波康赖,为日本有名的汉方医学大家。考其先祖是中国汉灵帝六世孙阿留王,因避战乱,于应神天皇时至日本。撰有《医心方》10卷,成书于982年。

②金礼蒙,朝鲜国15世纪人,官集贤殿付校理。主编《医方类聚》266卷,分92门,方药5万余首,1443年开写,历3年于1445年完成。

①《医籍考》即《中国医籍写考)80卷,日本・丹波无胤撰,刊于1831年。是一部中国古医书内容提要的巨著,收载医书三千几百种。

《疗痈疽金创方》四种,但遗憾的是我们已无法见到,唐代是否存在也未知?此外还有《葛洪时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两书存在,但前者仅仅在卷七中有熊虎狂犬咬伤,无伤骨科病之可言。后者的卷二,全文都是金疮,可惜的是"伤"多而"骨"少。因之《要方》卷二十五的"卒死"、"蛇毒"、"被打"、"火疮"和《翼方》卷二十的"从高堕下"、"金疮"等,可以因为把伤骨科集中而作为最早的一部专业书,恐怕不会遭人反对的。一致公认为中国第一部伤骨科专业书是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②》,却在孙氏逝世之后170年而才问世。孙氏对骨、筋和肌肉的生理、病理变化观点,都是从《内经》有关"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肉"(见《素问・宣明五气论》)的指导思想上出发的。进而深入一步地探索到"肾生骨髓"(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见《灵框・海论》)、"髓伤则销铄�酸"(见《素问・刺要论》)等肾与骨髓、骨髓与骨的生理、病理变化的联系。所以他的"补骨髓"、"坚筋骨"、"长肌肉"的药物50余种,提出了用药物促进骨髓、骨质、肌肉的生长修复,使筋骨坚强有力思想的形成,亦势所必然。《要方・备急・被打》中对于因跌打压撞等损伤所致的昏厥、内脏损伤、出血等危重症候,运用复苏、止痛、止血、补血和化瘀五法,直到今天,还奉为非此不可的常规。

虽然华佗早已有麻沸散以止痛,但无方传,仅仅耳闻而已。孙氏用大麻根及叶,捣取其汁,内服以止"腕折骨损,痛不可忍者"(见《要方・备急・被打》),在伤外科治疗学中又是创举。在《要方》之前的《刘涓子鬼遗方》虽然也有过"当归散方"、"麻黄散方"等止痛方,但在理论上都不及大麻根。

也有学者,认为葛洪的小夹板局部固定骨折疗法,再传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见"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第20节"须用杉木皮夹缚之",第24节"夹缚用杉木皮数片",第26节"用板子一片")而得以不绝于世,其主要功绩也有赖于《要方》的桥梁作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孙思邈对耳鼻喉科的贡献 老茶馆 用药有方复有法——名医用药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