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如何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4 11:46 楼主
第四十四章、《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地球公转轨道法则、
轨道南北法则(太阳直射南北半球的不同)
一、 原文内容提要
原文中的岁土、岁木、岁火、岁金、岁水的太过不及,我是这样理解的:太过就是公转时太阳直射的南半球或北半球,而且是被直射半球的上半年气候,是太阳辐射强度强以及地球接受热能多的概念;不及则是公转时没有直射的半球北半球或南半球,而且是没有被直射时的下半年气候,是太阳辐射弱以及地球接收热能少的概念。以北半球为例,太过,则是夏半年气候,不及,则是冬半年气候。南半球则是相反的。太过、不及针对于地球的自转则是太过为昼半球、不及为夜半球。我这样的翻译,不知道读者以为何如?我希望大家去讨论一下,有好处。就像大家去否定《内经》、否定中医中药一样,去伪存真,真理是颠扑不破的!
二、原文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朞,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流进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这里可以理解为:黄帝问道天体的五步运行交替发生,与六步六气的运行相适应。自转的阴阳白昼和黑夜的长短变化和公转阴阳的冬至夏至的往复运动,寒来暑往,形成了公转气候的变迁。注意这里的天文就是天体物理学,地理就是地球物理学,人事则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太过者,就是太阳照射的半球(公转状态)和照射的一面(自转状态),不及,则是太阳未照射的半球(公转状态)和未照射的一面(自转状态)。五运,就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划分为5步法则,公转的73.05度的角速度/行/运和73.05天的公转时间/行/运,自转的则为72度角速度/行/运,时间则为4.8小时/行/运。
这里的计算,张介宾计算是正确的,可是清代以后,没有翻译正确:张介宾的计算如下:
年五运交司时日
〔申子辰年〕初运,大寒日寅初初刻起。
二运,春分后第十三日寅正一刻起。
三运,芒种后第十日卯初二刻起。
四运,处暑后第七日卯正三刻起。
五运,立冬后第四日辰初四刻起。
〔巳酉丑年〕初运,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二运,春分后第十三日巳正一刻起三运,芒种后第十日午初二刻起。
四运,处暑后第七日午正三刻起。
五运,立冬后第四日未初四刻起。
〔寅午戌年〕初运,大寒日申初初刻起。
二运,春分后第十三日申正一刻起。
三运,芒种后第十日酉初二刻起。
四运,处暑后第七日酉正三刻起。
五运,立冬后第四日戌初四刻起。
〔亥卯未年〕初运,大寒日亥初初刻起。
二运,春分后第十三日亥正一刻起。
三运,芒种后第十一日子初二刻起。
四运,处暑后第七日子正三刻起。
五运,立冬后第四日丑初四刻起。



客运者,亦一年五步,每步各得七十三日零五刻。假如甲己之年为土运,甲属阳土为太宫,己属阴土为少宫。故甲年则太宫为初运;太生少,故少商为二运;少又生太,故太羽为三运;太又生少,故少角为四运;少又生太,故太征为终运。己年则少宫阴土为初运,少宫生太商为二运,太商生少羽为三运,少羽生太角为四运,太角生少征为终运。太少互生,凡十年一主令而竟天干也。但主运则必春始于角而冬终于羽,客运则以本年中运为初运而以次相生,此主运客运之所以有异也。夫五运六气者,无非天地之气候,六气有司天在泉以主岁,五运有大运以主岁,六气有主客气以主岁时,五运亦有主客运以行天令。运气全书云∶地之六位则分主于四时,天之五运亦相生而终岁度。天元玉册截法中亦有岁之客运,行于主运之上,与六气主客之法同。虽本经未有明言,而运气生化之理,在所必至,当以天元玉册为法。

这里,张介宾已经算到73.05°了,就是“客运者,亦一年五步,每步各得七十三日零五刻”因此是3000年来,张介宾是计算科学的、正确的 ,是清代以后部分学者翻译出现了失误。
这里张介宾的计算是这个含义:
黄道轨道上,(申子辰年〕初运,大寒日开始,为今天的公转轨道0度的含义,公转周期轨道第一期,73.05度之后是黄道轨道上的二运——第二个公转时间段——公转周期第二期,73.05度之后,是公转轨道黄道轨迹上的第三个公转时间段——公转轨道周期第三期,73.05度之后,是公转轨道黄道轨道上第四个时间段——公转轨道周期第四期,73.05度之后,是第五个公转时间段——公转轨道周期第五期,这样5x73.05=365.25度。寅时初刻等等则是地球自转轨道——赤道轨道上的计算法则,按100刻制和24小时制计算是不同的,但是,本质上是相同的。具体的计算,读者现在去计算一下,其实很简单。公转的0.05度等于今天的地球自转周期的1小时12分钟,转过的经度为18度,其他也是如此.主要是要区别一个是公转轨道一个是自转轨道,这样,就可以科学地计算了。因此,西方人说的地球自转公转规律,不是西方人计算出来的,是3000年前,中国古人计算出来的,以王冰的记载,就是公元8世纪,以《周髀算经》的记载至少是在公元前1世纪,以《淮南子》《周易》《内经》原文的记载,都可以证明中国古人很早就掌握和运用了这一天体规律。所以,这段历史,需要重新认识。
原文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岐伯说:木运太过,就会东风流行,脾土容易受病邪侵袭。
百姓易于患病,消化不良性的腹泄,饮食减少,身体困生是,烦闷抑郁,肠中鸣响,腹部支撑胀满,在天感应木星。
若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病人,易于发怒,易于眩晕,易于眼花,易于头部病变。
土气无权,木气独亢。自然现象就会出现天上的云和地上的万物迅速的变动,草木动摇且不安宁,严重的就会树倒草偃。应之于病人,就会出现胁肋病痛,吐呕不止。
若病人冲阳肪绝灭的话,病人就会死亡,不能挽救。
在天感应太白金星(实应为木星太过克制土星)
“冲阳绝者,胃脉灭绝也,因此会死亡,不可救治。这是由于岁木太过克脾胃之土所导致的。
“上应太白星”,多数专家都译为:“在天上应金星光明,这是显示木胜则金气制之”,只能木旺侮金。不是木胜则金气制之,这里没有搞清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由于岁木太过而克脾土,胃亦受邪,故冲阳脉灭绝而病人死亡。从上下文看,这里的“太白星”,实是误笔,正确的应改为岁星——木星克制土星才是正确的。多是后人抄写之误。
岁木太过,则木旺而木胜土,木盛则反侮金,金气何以能制之?可见是医学家们在将错就错,误衍经旨。
原文:“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
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肤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冰霜寒。上应辰星。
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这里可以理解为:
火运太过,就会暑热流行,火邪克金,因而肺脏受伤害。
百姓发病多见:疟疾、短气、咳嗽、哮喘、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水泻如注,咽喉干燥,耳聋,中焦火热,肩及背部发热。
在天感应荧惑火星克制太白金星。
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就会导致胸中疼痛,胁肋支撑胀满,胁痛,胸背及肩脚之间疼痛,两臂内侧疼痛,全身发热,肌肤疼痛,进而发生浸淫流窜。(如疗疮走黄之类疾病)
金气不行,火气独明。自然灾害就会出现:暴雨、冰雹、霜降异常、寒冷反常。在天感应水星。(水来克火之意)。
火运太过,又遇少阴君火司天(子午之年),少阳相火(寅申之岁)司天,火上加火,火势更旺,河水、泉水因此而干流,万物干焦枯槁。
百姓发病为:谵语、狂妄、飞檐走壁狂飞疯舞,咳嗽、哮喘、呼息痰鸣,下焦病情严重,二便下血不止。
若病人太渊脉灭绝的话,就会死亡。不可救治。
在天感应荧惑火星克制太白金星。
太渊绝者——肺脉灭绝是也。火来克金,金被火灭也。故上应荧惑火星是对的。明白其中的真谛:相克是也。
原文:“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这里可以理解为:土运太过,就会湿邪流行,邪气损伤肾气。百姓多发病见:腹痛、四肢清冷,情绪忧郁、身体沉重、烦闷。在上感应土星。若进一步加重,就会导致肌肉萎缩,两足痿弱不能行动,筋脉拘挛抽搐,脚下疼痛。水饮病发,中腹胀满,饮食减少,四肢无力不能行动。土运太过,又遇土旺之时,则肾气潜伏无权而其令不行,土气独旺,则湿气大行,因此,泉水喷涌,河水高涨,干涸的沼池因暴雨,洪水冲来鱼类,风雨大作,使堤岸崩溃,河水泛滥,陆地因洪水泛滥而冲来鱼类。心病腹胀满,大便溏泄,肠鸣,泄泻不止。
病人太溪脉绝灭,病人多死亡,不可救治。在天感应木星(应该是土星镇星太过克制辰星、水星)
“在天感应木星”实乃“在天感应土星”之误。太溪绝灭,肾脉灭绝也,土来克之。故应为土星,即镇里,而非岁星。特更正之。
原文:“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 、阴、股、膝、髀、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这里可以理解为: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邪气损伤肝脏。百姓多病见:两胁下及少腹疼痛,目红肿痛,眼角溃疡,耳聋。燥金之气过于亢盛,就会导致身体沉重、烦闷,胸部疼痛并牵涉背部疼痛,两助胀满,疼痛牵引少腹。在上感应太白金星。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发生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肩背疼痛、阴、股、膝、髀、足等处都感疼痛的病症。在上感应荧惑火星。若金气独亢,则木气受到制约,故而草木没有生机,枝干苍老树叶凋落。民众发生疾病多出现,暴痛、祛胁疼痛而不能翻身运动,咳嗽、气逆严重、吐血、衄血。若病人太冲脉绝灭的话,就会导致病人死亡。不可救治。在上感应太白星。
原文:“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
上临太阳,则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这里可以这样理解:
水运太过,就会寒气流行,寒邪就会损伤心脏。百姓患病就会发生:全身发热、必烦,躁动、心悸、热深厥深,全身上下发冷,神昏谵语、妄动,心痛。寒气非时而早至,在天感应水星。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腹水肿大,双下肢水肿,气喘、咳嗽、盗汗出,怕风。大雨下降,尘土飞扬,雾露迷朦,在天感应土星。岁运水太过,同时遇上太阳寒水司天(辰戍之岁),就会出现暴雨、冰雹、大雪、寒霜反常下降,湿气大盛,使万物变形或腐烂。
百姓就会出现以下症状:腹中胀满,肠鸣、腹泻,饮食不化、口渴,神志不清、眩晕。若病人神门脉气灭绝的话,就会导致死亡,不可救治。在自然界与荧惑火星,水星相对应。
这上面的原文是说的10天干中的五阳干的情况,即是甲、丙、戊、庚、壬的情况,本质上是说地球公转时太阳公直射的半球,自转时,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昼半球)。这里的五星,就是后来的五大行星,这是中国古人有文字记载的五大行星系统,加上地球实际上,中国古人在这时已经认识到了太阳系的六大行星,并以此用五行、五星行、五行星来计算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因此,这是自然科学的运算法则,不是哲学概念。这里也是把我国纬度跨度等分为5的计算法则。我国纬度跨度南北约为60度,等分为5个气候带则是12度一个气候带。以北半球90度的跨度为例,等分为5则是18度的跨度为一个气候带,这就是今天的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与我国古代的五运气候、六气气候带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名称发生了改变。南北半球都是如此。只是季节相反罢了。
下文是讲太阳没有直射的半球(公转时的南半球或者北半球)和自转时没有被太阳照射的半球(自转时的黑夜半球)
原文“其不及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稿,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疿胗,痈座。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膶酸,善怒。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凋,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昧。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暓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荧惑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荧惑,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 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镇星、辰星,其谷秬。
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荧惑,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物舒璺,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镇星。帝曰:善。”
这里的原文五段,就是说木、火、土、金、水的不及的状态,结合“岁”,则显然是讲的一年的轨道状态。由于一年的轨道状态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是冬半年与夏半年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为标志,也是以此判断地球接收热能的多少的标志,本质上,就是决定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的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原讨论了轨道上的太过、不及,也讨论了地球上的南北半球所在轨道的分野问题,讨论了上下半年(冬半年、夏半年地球南北半球所在地的太阳辐射能量的获得的多少),——本质上就是南北半球的区域的分野问题。下面就讨论区域与时间的关系问题:
原文:“愿闻其时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冬,其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笔者注:孟景春教授的书中是“夏”,我觉得可能是人为的失误。方药中教授的书中是“复”才是正确的。)其眚南,其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其眚四维,其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笔者注:这里的秋,方药中教授认为应该是夏之误)。其眚西,其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
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这里的原文重点是在讲“不及”的半年的“胜气”与“复气”的情况。由于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始终是在同一时间只能直射地球的一个半球——南半球或者北半球,这样没有被直射的半球就是“热能不及的半球”热能不及的半球在公转182.625度之后的夏半年就会热能太过,这样胜气、复气的理论就有点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相似——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本质与胜气、复气的理论是相同的。这就涉及地球上大气的 运动。因此复习一下高中时学过的地理知识。读者去复习一下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雪花医案第35期--小细胞肺癌的研发方向 老茶馆 58《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