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4 12:40 楼主
附篇
五行学说被错误批判简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照妖,也可以照正。阴阳五行被错误批判的历史,就是很好的照妖镜。一切妖魔鬼怪,难逃历史的照妖镜!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之核心理论,3000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人反对,有人支持;有人否定,有人肯定;也有人主张废除, 也有人主张发展。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的中医中药存废论的大辩论中,在以科学家何院士、哲学家张先生为首的批判下,中医界的科学人士也抵挡不住强烈的侮辱人格的攻击和歪曲历史的声讨。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全面放弃了日门诊100人次的临床工作,转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正是我的发现,纠正了3000年来人为的理解错误,还中医界一个清白,给科学界一个明白。前面我的相关揭示和翻译已经说明了问题。在这里,我仍然回顾一下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使大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这一篇原文,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梁启超先生的 一篇文章,研究的历史资料很多,可惜没有读《黄帝内经》,以先圣的智慧和英才,没有找到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我仅仅把先圣的文章录于后,大家就知道,其功力之深厚。却没没有一字是《内经》中的语言文字,如何不错?如何不失误。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告慰先圣在天之灵!
对五行学说研究比较深入的、全面的当推邓铁涛教授的〈〈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我在这里就以邓教授的研究为蓝本,具体指出研究的盲区——涉及四大科学体系——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数学中医学,我们平常只研究了其中四分之一的内容。从邓铁涛教授的研究看,是这样说的:“从现有的结构来分析,五行学说的核心思维有二:一是以‘五’为基准的分类归纳法,也就是距离;二是五类元素间的联系律,也就是生克。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这两方面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根源。”从这里可以看出,邓教授认识到了“五行”学说的“距离”的概念,是十分难得的。但是并没有指出,这是什么“距离”——这是地球以及其他天体的自转的距离、公转的距离——今天又称为“位移”。还有邓铁涛教授回避了“五行时”、“五运”的时间概念,转动、运动的概念。也回避了阴阳的概念,也样,研究自然就偏离了方向。
邓教授在“以五为基准的归类法”中列举了很多与五有关的数字,认为是人们的偏爱“五”的。文中说,郭沫若先生曾依据甲骨文字指出“数生于手”,一手有五指,是古人记数的最初天然工具,故尚“五”。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列举了许多原始民族的记数方法,也指出五以内的数均与手有关,“以5为基数的记数法是普遍的”。刘师培先生则从中国古文字学考证云:“一二三四五,皆有古文,而六以上,即无古文,此为世原人只知五数之证”。由此认为“五”数受重视的文化发生学基础。这些考证,实际上,也仅仅是推测。
后面邓铁涛教授列举了1941年~1956年,学者胡厚宣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研究了甲骨文中有关“四方”和“四方风”的记载,指出商代已有四方观念。同时殷商甲骨文中还有“中商”、“东土”、“南土”、“西土”、“北土”之说,可见殷人有以自我为“中”,然后确定东南西北,从四方发展为“五方”观念,这被认为是原始的“五行说”的滥觞。日本学者赤冢忠也认为商代的四方风信仰和“五行说”均与季节推移循环的规律有关,从而得出“五行说”产生于商代的四方风信仰的结论。——这两位学者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尤其是日本的学者认识更是接近历史的真相与本来面,因为<<内经>>原文就是反复说的五季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五行时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概念3000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没有给以科学的定义,而与之相干的五行时,就成了“有科学精神”的人的怀疑和指责的对象——其实,往前进一步,就是科学的真相,后退一步,则是历史的罪人。〈〈内经〉〉从唐代开始,通过各国的留学中国的学者带会本国后翻译成众多外国文字,流传西方国家——因此,后来西方国家的科学家仅仅改了一下名称和将地图、地球仪颠倒了180度,13亿中国智慧的现代人认识不了,实在是可悲的科学“盛事”!
其他很多“五”的事物,也不过是五行时的类推、类比,实际是是今天的“信息控制论”模拟模具。邓铁涛教授接着认为:“当一种观念逐渐泛滥成霸权话语的时候,他规范人们思想的程度有时会超过其合理性。五分法显然不适用于所有自然领域,人们有时会试图规范自然来迎合‘五’。像五粟、五畜等,以当时的农作物、养殖业发展情况,完全不止于五种,只不过为套入五的框架而仅举其五,这只能理解为一种泛指或例举。还有季节本为四季,为了与五相合,从四季各取十八天提炼出一个长夏,这对气候学或农业没有实际意义。仅在五行学说框架中得以存在。”这个观点和结论是值得商榷的。五行学说,不是霸权话语,没有超出其合理性,实际上是3000年来,中国的学者不知道其中的科学性、合理性。计算为五季,这是告诉我们地球公转的五步法则、五行时法则、五运行法则与六步六气法则是一致的,只是有速度大小之差别。从四季中提炼一个18天,这是公转轨道上的18°,也是可以理解为计算纬度的18度,就是90°÷5=18度的纬度跨度。而且这里提炼18天出来,就是一季为72天等于72度的含义,这是可以用于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每一行的角度大小。这在今天的含义“行”就是一个角速度的“单位时间”。注意这不仅仅是时间单位。这在《灵枢》中是计算了的,就是甲乙为肝、主春,主72日。四时中每时等于90天是科学的还是伪科学的?是机械的?迷信的?封建的?其实全世界今天都用,仅仅细分为五,大家就不能接受了?这是为什么?
在邓铁涛教授的书中,提到刘起舒先生认为“五行”一次最早是指天上的五星的运行。“它指的原是天象。惟其是天象,所以能‘行’,如果只是地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永远不能‘行’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也是科学的,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接着研究呢?《管子•五行篇》说“经纬星历【笔者注:经纬,经纬网,这是球坐标的必要条件,为什么后世学者都不能从球坐标的角度理解这一问题呢,不可思议!】,以视其离,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史记•历书》说:“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都反应出五行本与天象有关。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献以及科学的论论和认识,都熟视无睹。从这里的历史资料来看,“经纬星历”中的经纬,难道不是今天的经纬网吗?难道不是今天的经纬度吗?星历,难道不是今天的星体的运动规律吗?难道不是今天的中国的“阴阳历”吗?——这本质上是地球、月球自转公转的运动规律。这里的“离”是八卦中的离卦,是说的“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离处,也是上下半年的分离处。是以“火”——太阳辐射为依据的。注意这里的“正天时”——今天的地球自转24小时,公转的365.25天,这在古人是通过科学的观测和科学的计算得出的,今天也是科学的、正确的。
关于五行的次序,这是一个十分头痛的问题。但是,在《内经》中,是反复讲,说清楚了这一问题的;就是地球公转时间的次序决定的:春→夏→长夏→秋→冬→春;木→火→土→金→水→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这些数字的转动,实际上是天体的轨道运动。没有轨道运动的概念,是不能解释天体的运动规律的。《尚书•洪范》中的次序“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月木,四月金,五曰土。”这是标定地球仪、地图册的上下南北、左右东西、赤道中的含义。结合中国古代的实际,一曰水,是说一位为北方,二位为火为南方,三位为东方木位,四位为西方金位,中位为土位赤道。涉及《周易》的理解,很多内容,有机会,我在专门整理一下《周易》中的“计算天体自转公转的自然科学体系”。由于这些自然科学法则不懂。梁启超先贤于是就怪论而出,认为:五行数字“不过将物质区分为五类,言其功用和性质耳,何尝有丝毫哲学或术数的意味!”其实,没有哲学的意味也可以是成立的,本来,这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时间、位移、角速度、经纬度、经纬网、轨道法则,不是哲学概念,是成立的。这里的“术数”就不知道梁启超先贤是说的“什么术数”?若果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数学数字技术也是“术数”之一,那么,梁启超先贤的认识就是错误的。其实本来,梁启超先生若果精通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的话,他不会连经纬网中的经纬度不认识的!也不会连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理论不知道的!庞朴先生也认为《尚书•洪范》中的五行次序“它是不会留意于编排五者关系的”“如果一定要找出关系的话,只能说,《尚书•洪范》所列,只是一种并无内在逻辑的并列关系。这是不成为关系的关系,也是五材之间最早的关系。”这些认识,既是错误的,又是无奈的。因为,脱离了时间和空间来研究五行,就是不切实际的,离题万里的!
五行配属探源,在这一章节中,邓铁涛教授的认识和研究是很正确的、怀疑也是很科学的。就是没有解决——怀疑的问题仍然是问题。
邓铁涛教授的研究认为:“依据古代绘制和放置地图的习惯,还形成了‘前、后、左、右’配四方的观念。因为平放的古代地图,是上南(前)、下北(后)、左东、右西的,所以,四季、四方与前后左右的关系,就如《管子》所说‘春(东方)生于左,秋(西方)杀于右,夏(南方)长于前,冬藏于后。’《礼记》也有‘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的记载”这些记载都是科学的正确的。与今天的地图册和地球仪颠倒了180度,邓教授没有指出来,就导致了今古在认识上相差180度的错误,于是,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是错误的——于是决定改弦更张——我学中医时,读的就是邓铁涛教授编写的教科书,这是我敬仰的教授。邓教授的怀疑是这样的“不过四时、四方均只有四,五行中的土无以配之。方位还可以增加观察原点,即‘中’来与土相配,而季节的取配是个难题。《月令》、《吕事春秋》是取一年的中段,即夏季之末的季夏来配土,但这样会令各行的时间长短不一;《管子》和《淮南子》记载的五季历以土主七十二日居一年之中,与五行最为相合,但这一历法现实中并未应用。直到汉代出现了‘土主四季’的说法,才有了一个较理想的配法。《白虎通•五行》云‘《乐记》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土所以不名时者,地,土别名也,比于五行最尊,故不自居部职也。’土不居时,又怎样与季节发生联系?《白虎通•五行》说:‘木王所以七十二日何?土王四季各十八日,合九十日为一时┅┅土所以王四季何?木非土不生,为非土不荣,金非土不成,水无土不高。土扶微助衰,历成其道,故五行更王,亦须土也。王四季,居中央,不明时。’”这里有两种计算法则,就是木72天,火72天,土72天,金72天,水72天,共计360天,这是地球公转运动的360度周期,而不是回归周期365.25天。计算为回归周期则是木73.05天,火73.05天,土73.05天,金73.05天,水73.05天。计算为地球自转的周期,按中国古人的100刻制则是每一行各20刻,就是今天的一行4.8小时=4小时48分钟。邓老师的怀疑,“中”是增加观测者的原点,可以。但是,这里是黄道上的“天赤道”的含义,也是地球仪上的“赤道”的含义。其它,还有计算纬度高度与纬度跨度的含义,各种运算,很多,实际上也很复杂。
邓教授认为“《管子》和《淮南子》记载的五季历以土主七十二日居一年之中,与五行最为相合,但这一历法现实中并未应用。”这是值得商榷的,至今我国的历法实际上,就是这种历法。用的是天干地支的轨道运动的法则,这是连续计算的历法。西方的所说的公历,就是我国古人称为阳历的历法——实际上是地球公转周期的长短为365.25天。中国古人结合月球绕地球12周为12月的354天的法则,连续计算。这样,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历程)与阴历(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的历程)结合计算,没有止境。1万年都适用,故称为万年历。
在五星在太阳系中的次序是这样的: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镇星)的顺序,反向也是成立的。这不是地球所在太阳系的六大星系吗?请看下图:




也许大家不会认同我的观点是吗?但是,请你给我更科学的揭示,行吗?《史记》中是有记载的。不是我用现代地理学来套的。现代地理学也是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上发展而来的。
刘歆为王莽准备篡位而把五行改造为五德,从主观上是用天体的永恒的5步运动、运行的规律,来证明封建统治的江山万古永存,是错误的、唯心的,值得批判的。把中国自然科学技术,从此引向了唯心主义的道路,是历史的罪人。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时的批判——王充的错误

对五行的批判,王充是汉代第一人,但是王充的认识是错误的,批判就是错误上的错误结论。王充说:“一人之身,含五行之气---五藏在内,五行气俱---一人之身,胸怀五藏,自相贼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
这里王充的错误有四:
1把十二时辰和十二生肖混为一谈。
2不知道十二时辰是计算地球自转的时间周期的长短的物理单位,每个时辰为2小时,而且王充说的 十二时辰,子午是时间轴6点与12点的关系,地理方向和轨道方向上是南北关系;卯酉是地理方位和轨道运动方向的东西方位180度轴上的关系,时间轴上是9点位与3点位;亥位为5点位,未为1点位,丑为7点位,具体的时间是地球自转公转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运动轨迹的方位的确定,这种相胜、相克,是数字轴上180度的力 ——现在叫做地转偏向力。
3王充也不知道12地支的经纬网、经纬度的计算法则,就是把地球仪的经纬网等分为12,把地球仪的经纬度等分为12或6的法则。
4王充也不知道12地支同时何以计算月球绕地球公转的12周的周期运动。
因此,王充用自己自错误的理解,来推演另一个结果,肯定结论也是错误的。动物属性,这是古人为了区别12个时间段的不同,各用不同的标志进行记载。以此批判“五行相胜”的不科学,这是王充本人没有掌握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的科学理论的常识导致的错误。王充批评五行决断生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是王充没有掌握计算法则。若果连地球自转的知识都不具备,其他理论还可以继续讨论,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在“天文历法”章节中,邓铁涛教授研究发现,陈久金指出的古代一种五季历,即十月历的系统,以两月为一季,分别以木火土金水命名。
列举《管子•五行》有如下记载:“日至,睹甲子,木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丙子,火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戊子,土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庚子,金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七十二日而毕。”这说明《管子》成书的时代,确是五行是计算地球公转时间周期长短的“单位时间”,本质上就是今天的时间、位移、角速度法则。于今天的公式时间=位移÷速度是一致的。说明,今天的公式,就是中国古人的公式演变而来的。
列举《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烟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烟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烟黄。七十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烟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烟黑。七十二日而岁终。”这里的记载都是360天的周期法则,与回归周期相差5.25天,而《内经》中正好是采用的365天的准确数字。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三•治水五行》中记载:“冬至七十二日木用事,其气燥浊而青;七十二日火用事,其气惨阳而赤;七十二日土用事,其气混浊而黄;七十二日金用事,其气惨淡而白;七十二日水用事,其气清寒而黑;七十二日复得木。”这些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科技实践是科学的、正确的。至于董仲舒以此来说明刘家天下的万古长存,则是利用自然科学的成就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转而走向唯心主义的道路,也是值得批判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83《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85《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