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浅解

2015-01-18 11:31 楼主
本帖最后由 李运财 于 2015-1-18 14:39 编辑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原文】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评释】:昔日黄帝,天性神靈。初生能言,幼童迅慧,青年敦敏,成年称帝。后来,他问“天師”:我听说上古年代的人,寿命皆过百岁,行动不显衰老;现今之人,年龄才到半百,行动就显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吗?还是人类将要走向灭亡呢? 歧伯回答说:上古年代的人,懂得“道”也!能够学习“阴阳”的道理,运用和合“术数”的办法。做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会妄事操劳,所以,能够达到“形与神”都保持长久,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是这样地生活,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以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恣情纵欲,因纵欲而竭绝精液,因嗜好而耗散真气,不知保持精气充沛,不善驾御精神,只满足于一时之快,有违人生快乐之本源,起居无规律节制,所以,只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阴阳---变化之理。
道-阴阳就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天之道,曰阴与阳”“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
术数---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宇宙的整体学问,包括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等内容。
天師-天为阳,懂得阳之道理的老师。

《素问识》云:“黄帝称天师,见《庄子•徐无鬼》、《韩诗外传》及《说苑》云:‘黄帝即位,宇内和平,思见凤凰之象,以召天老。’天老,盖天师耳。”
对于这点,是关系到内经的成书问题,内经之理论、内容篇目之间,互有矛盾之处,估计其成书不是一人所为,正如某网友所说,是古代群医集成之书,本人极其赞成此观点。黄帝者我戏称之为总编辑,岐伯者我戏称之为作者群。
如若把岐伯“天师”之名号抬之过高,极可能出现“绝技”之法门,后人无理性之取舍而后用,局限思维之创悟! 洛书数字阳升阴降图.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1-19 08:25 2楼
【原文】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评释】:上古聖人教导后人,总是说:“虛邪賊風”,必须规避及时;“恬淡虛無”,人身真气必须依从这个规律;“精神內守”,做到这样病邪不会侵入人体。做到这些就会心志安闲,少欲寡望,心情安宁,不焦虑,不恐惧,就算形体操劳而不知疲倦,真气依律顺行,达其欲望,满足要求。这样就可以享受美食,衣裳随意,行乐于风俗,彼此不计较身份地位高低,愉快地生活,不相倾慕,这样才是民风淳朴。是这样才可以说,嗜欲而不会过劳人的眼睛,淫邪不能惑乱人的心志,愚者,智者、賢者、不肖者,都不会因为物质生活的不同而有动心顾虑,这是合“道”的原因。所以人才能寿命过百歲,劳动而不会衰老,正是由于“德全”而没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发生。
虛邪賊風-泛指一切影响人体病变的因素。
恬淡虛無-练习气功的要求
精神內守-练习气功的要求。
德全-得道也。
恬淡虛無一般理解为“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关于这两点,历史后世,也是基于此两点而发展为炼功之要诀,练习大小周天功法,基本要求就是“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以意引气”。
2015-01-19 08:28 3楼
本帖最后由 李运财 于 2015-1-19 09:32 编辑

【原文】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评释】黄帝说:人年老时无生育能力,是因为身体器官的活动能力已到尽头,将要达至自然规律的界限吗?
歧伯说:女人以七数循环,到七岁,肾气旺盛,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到十四岁,“天癸”产生,“任脉”气血通行,“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到二十一岁,肾气平旺而均衡分布,真牙生出,牙齿长全达到一定的生长极限。到二十八岁,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一定茂盛的极限,此时身体最为强壮。到三十五岁,“阳明经脉”显示衰弱,面部有点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到四十二岁,“三阳经脉”显示衰弱,面部整体上都憔悴无华,头发见变白。到四十九,“任脉”虚弱,“太冲脉”气血衰而少了,天葵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男子以八数循环,到八岁,肾气长实,头发茂盛,乳齿更换,到十六岁,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到二十四岁,肾气平旺而均布,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达到一定的生长极限。到三十二岁,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到四十岁,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到四十八岁,位于上部的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两鬓头发见白。到五十六岁,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天癸枯竭,精液少,肾藏(脏)衰,形体生长达到极限。到六十四岁,牙齿头发脱落。肾主水,是接受“五藏六府”所产生的精液而贮藏的器官,在“五藏”旺盛时是可以泄泻,到这时“五藏”衰弱,筋骨松懈,衰退无力,天癸竭尽了。所以鬓发皆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天癸---地支“子水”为天癸,一阳之水也。
为什么女人用七数,而男人用八数循环?这是阴体用阳,阳体用阴之“阴阳体用之道”。
2015-01-19 08:32 4楼
【原文】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像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评释】黄帝说:达到年老还能生育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歧伯说:这是因为已经达到天寿之年的人,气脉常通,至使肾气的精液有盈余所以也能生育。虽然可以生育,但是男人到六十四岁,女人到四十九岁是天道之极限,到此时人所承之天地精气都是已经衰竭到尽头了。
黄帝说:我听闻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天地之精气,超然独处,守神于内,做到内外合一,所以真人的性命能够与天地同寿,没有尽头,这是真人依“道”而生的结果吧?中古的时候,有称“至人”的人,因有醇厚的道德而能全面地掌握此“道”,可以“和合阴阳”,调整自身“四时五行”的变化,脱离世俗干扰,积蓄精气,保全精神,象仙人遊行天地之間,眼看耳闻于八方之外,这是能够延长寿命能力超强之人,这也应该归属“真人”的行列。其次有称为圣人者,处于天地间人群之中,依从八卦的规律,适当地处理嗜欲与世俗的关系,无恼怒怨恨之心情,也不会游离于世俗,穿着普通,其行为欲望也没有对世俗有要求,外表没有因为生活劳动而疲累,内里没有因为思想而担心顾虑,以适当愉悦安静为生活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身体无病痛,精神不散乱,也能达到百岁寿命。其次有称为贤人者,学习天地变化的规律,能像日月之升降,能分辨星辰的位置调整自身处世,从逆反转变为顺从阴阳,识辨五行生克(四时)的变化,学习上古真人追求“道”的生活,也能增益寿命而达极限之年而终(不会半百而逝)。

内经在这部分内容中讲了“四种”得道的人,可称真圣之人,也讲了普通人的情况。
2015-01-19 08:34 5楼
本帖最后由 李运财 于 2015-1-19 09:06 编辑

本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原文】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评释】
春季的三个月(地支月建寅、卯、辰),称为“发陈(通情字)”;此季节是阴与阳(天地)都开始生发的时节。万物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人们夜睡早起,散步于庭院,解开发束,宽松衣带,舒放形体,使神志生发,运动宜舒气伸展,不可闭气缩筋(春生秋杀)。多些自我激励而不可意志消沉,多些自我奖赏而不可自责。只有顺应春季生发的特点进行自我意志的训练,才是春天养“生”之道法。若逆反了春木气“主生”之理,便会损伤肝脏(肝主木),引起夏火之气不足(木生火),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地支月建巳、午、未),称为“蕃(通播字)秀”;此季节是阳与阴“两气交合”的时节。此时萬物开花配种。人们夜臥早起,不应讨厌太阳日照长,应使自我的神志安宁,不可发怒,要使精神之精华像植物开花那样灿烂,使精气得到提炼升华而宣泄,像爱人在你身边那样甜蜜欢喜,这样来顺应充满阳光的气候,才是夏季养“长”之道法。若逆反了夏季气“主长”之理,就会损伤心脏(心主火),引起秋金之气的不足(金生于火),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若到秋天“收”气补充又不足,再到冬至时必定疾病严重。

秋季的三个月(地支月建申、酉、戌),称为“容平”,此季节是阳气收紧,阴气藏伏的时节,万物结果成熟而平定收敛。人们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似,应使自我的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样来顺应秋季肃杀的气候,才是秋季养“收”之道法。若逆反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肺主金),引起冬藏之气的不足(金生水),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地支月建亥、子、丑),称为“闭藏”,此季节是“阳”气伏藏,阴气散漫的时节。生机潜伏,万物蛰藏。此季节,水寒结冰(阳密藏),大地龟裂(阴拆散),人们该早睡晚起,等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决不能扰乱体内阳气的伏藏,不可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而不见,安静自若,好象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象得到宝物密藏起来不能让别人知道那样;要守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能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样来顺应冬季的气候,才是冬季养“藏”之道法。若逆反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会损伤肾脏(肾主水),引起春生之气的不足(水生木),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2015-01-19 08:40 6楼
[飧泄] 病名。又名洞泄。后世亦称‘水谷利’。其泻泄物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此外,《内经》中泻泄还有濡泻、注泄、溏泄、鹜溏等。
[痿厥] 病名。主要表现为手足痿软无力而不温。就是四肢枯痿,软弱不举。痿厥,不能行也。痿厥,为四末束悗。
2015-01-19 08:45 7楼
本帖最后由 李运财 于 2015-1-19 09:33 编辑

【原文】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评释】
每一天之阳气(天即阳,地即阴),有清(早,类象于春)、净(中,类象于夏)、光(午,类象于秋)、明(晚,类象于冬)四象也,“阳藏之道”反复出现,运行不息,所以阳主上行而不会停止也。若人身体白天感觉阳眠(感寒而睡),白天想睡眠,晚上反而不想睡眠,这跟日与月的循环相反,是因为身体受到外邪侵害,九窍虚空,阳气閉塞不通九窍,阴气冒充阳气而收藏的象也,相应于天气中云雾不凝结成雨,身体中精气不固,相应于早晨白露不结珠下流而蒸发掉了。这是因为阴阳两气不“交合”的表现,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继续绵延,生命不能绵延,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阴藏之恶气不散发,风雨无节制,露珠之精不下降,则会草木不得滋润而不能生长。入侵的邪气会成倍增多,暴雨不时而作,天地阴阳五行不能保持平衡,与“道”相错失。致使万物的生命未能完成而绝灭。唯有圣人知道能顺应其变化,所以身无奇病,唯有圣人知道顺应“阴阳之道”能使万物不会错失正途,才能生气不衰竭。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阳”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只有阴气单独沉降。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遵守“养阳”之道,在秋冬季节遵守“养阴”之道,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反了这个根本规律,就会戕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

天明-天指“阳”这是整篇通解,明通眠也,阳气睡眠解之。论“明”字,后面有图观意;秋季语有“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结合“天氣,清淨光明者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等几句综合理解,可见明字之理解是“藏”的显象“眠也”。“地氣以明”即是阴气收藏而睡眠也。
2015-01-19 08:47 8楼
【原文】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而鑄錐,不亦晚乎。
【评释】
总之,阴阳五行是万物生命的变化规律,是生存与死亡的根本规律也。违背了它,灾害就产生,顺从了它,严重的疾病就不会发生,这就是得“道”也,掌握了“道”的理解。得“道”者,圣人按照规律实践之,愚者只有事后佩服了。顺从阴阳规律即可生,违背阴阳规律即会死;顺从阴阳规律即能治病,违背阴阳规律即会生祸乱;反对
顺从阴阳五行规律的行为就是作乱,这是在内斗。
所以说,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2015-01-19 08:56 9楼
本帖最后由 李运财 于 2015-1-19 09:34 编辑

【评议】从上面两篇对阴阳的论述来综合,本人觉得歧伯的“阴阳观”并非《周易》中的“太极阴阳相对论”,歧伯的“阴阳观”从四季来论述,阴阳同生同行,如夫妻关系,相濡以沫,阴阳同生于春,同长于夏,于夏季阴阳进行交合,就好像植物的花朵雌雄传粉的方式而交合(上交)后,阴阳角色有了变化,原来的阳主导,变成阴主导,原来的阳先后阴,变成了先阴后阳,前后有了调整。秋季,阴先藏,而阳在冬季才伏藏,在秋季阳是在“紧密”。到了冬季,阴阳又进行了“交合”,但这种交合又不同于在夏季的交合,这就好像种子在土地中孕育那样(下交),是在“藏阳”的过程中形成。通过冬季的交合,阴阳又重新调整主导角色。这是双螺旋结构,是一种不断上升的双螺旋结构方式。 另外,内经对肾水所藏有特别的要求,必须是天癸之水,一阳水,也就是包含有阳气的阴水,而且是经过阴阳交合之水,如晨露之水,经过蒸升含阳,再经阴结以成露,是具有“日月”精华之水。
2015-01-19 09:02 10楼
现代有学者认为此两篇经文都在说“藏阳”,而忽略了两点,一是“阴阳同行”。二是既有藏阳,也有藏阴。另外,对“清净光明”四象之理解不到位。
2015-01-19 09:04 11楼
楼主所做的事也是我想做的。我刚刚开始,打算从灵枢开始。但是我是打算咬文嚼字,有点费劲。而且我是想同时翻译成英文。所以翻一会儿就累得干不动了。楼主不太偏离原文的意译好像也不错。请继续!
⬅ 什么叫过度医疗 老茶馆 门诊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