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灵枢初探“疼痛病”之因和“解结针法”,秒杀各类江湖骗术

2015-01-19 10:13 楼主
灵枢初探“疼痛病”之因和“解结针法”,秒杀各类江湖骗术
作者: 大海中医

医学本应该是以严格的科学证明为基础的学科,但是,即使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从严格的科学证明角度评估,医学仍具有经验科学的性质。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医学经验的挖掘和整理仍然具有实际意义,有待提高的经验性仍是医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为此,”博采众方,融会贯通“是提高医技的重要阶梯,本人深悟其道,每闻有得,必往求学。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经筋损伤是引发疼痛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有3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疼痛性疾患,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疼痛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约为60%==80%,致残率高达53%。疼痛疾病如此猖獗是与对本病的诊治存在误区分不开的。
西医多强调骨性原因而导致疼痛,然而实践证明手术处理”骨性改变“,止疼效果并不可靠。传统中医多强调”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用调整经络气血的方法治疗,虽多有效,但难治愈。其疼痛原因多是由经筋长期、反复损伤所致,是经筋病,古西医治骨,中医调经络都难以取效。
软骨不存在感觉神经,其磨损不会产生疼痛,只是对软骨的磨损的同时,对其周围经筋也造成伤害,而这些部位存在痛觉神经,才有疼痛,才引起关节因疼痛而功能障碍。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软组织非生理损伤形成”迫切为末“津液涩渗”等一系列病理状态,“排分肉”、“肉裂而痛”,因此经筋损伤才是疼痛的根本原因。
“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经》。古人用字造词是十分严谨、考究的。经筋的“筋”字是一个惯用的会意字,从分析他的部首可以推断出特的解刨学、组织学内容。筋字从竹、从力、从月(肉)旁,竹者节也,说明为筋之物可以有竹节样的外形变化。从力,指出了,随着筋出现竹节样外形变化的同时,可以产生力量。从月旁者看,则更明确了筋是肉性组织。在人体中,筋可随人的意志伸缩变形并产生力量,是牵拉肢体产生相应活动的组织,毫无疑问,就是西医学所指的骨骼肌。 <说文解字》云:经,织也。从系,劲音。是会意字。系是丝织的的交织线,经是主干和纵长者,用经总结筋的分布,是指筋中的纵行主干线。经筋所反映的干线,恰与其“主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力线和沿力线出现的规律性筋性疾病相符合。
当经筋损伤发生病理变化时,亦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经脉的畅通,阻碍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临床症状。正如《灵枢经·次节真邪》篇所指出的:“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橫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显然解除此橫络的卡压是解决大经不通的关键。解除经筋粘连而形成的橫络,松解强加于经脉上的结络、条所压迫,这就是“解结”法。 “解结”是古代一个重要治则,也是一类针法,这种针法长期被人们忽视,在目前的中医,针灸,骨科,筋伤诸教材中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 灵枢经·刺节真邪:》:请言解论,……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击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上文指出:针灸治疗的先决条件是解除引起气血痹阻的器质性原因。只有在脉道通畅,气血周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挥其他针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不盛不虚,以经调之”的作用。经脉上若没有经筋橫络盛加卡压者,一般不会患病,即使为病,其病亦轻浅,其病亦轻浅,其病可自愈,或稍加调治即能痊愈。反之,若有橫络卡压,使经脉痹阻,在结筋病灶点上,气血瘀滞泛滥,结筋病灶点以下气血虚少,其病必难治,解结石前提,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关键治则。只有掌握了解结的原理和针法,才能排出障碍,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显然,“结虽久,犹可解也”《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解结石当时医家普遍遵循和熟知的针法。同时指出,许多久治不愈的疾病,并非不可治愈,而是治疗方法不当而致。其中未及时解结、决闭,加之治疗不分先后缓急,是造成“结筋痼痹”、“深邪远痹”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用“解结”针法,务必使经脉通畅,气血周流,然后再补虚泻实,调整经气,方可奏效。
《灵枢·经筋》在论述经筋的分布后,就经筋病的治疗说道:“……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燔,从《内经》时代的有关典籍可以理解为:1.炙、烤。《诗经·小雅·瓠叶》“炮之燔之。”2.焚烧。《韩非子·和氏》“燔《诗》、《书》而明法令。”。《素问·调经论》“病在筋,调之筋……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吴崑注:“燔针者,内针之后,以火燔之煖耳”。《类经》疾病类张介宾释燔针曰:“盖纳针之后,以火燔之使暖也。”又:“燔针,烧针也。”《灵枢经校释》注曰:“针刺即出,叫劫刺,即疾刺疾出的刺法。”而张介宾却说:“劫刺,因火气而劫散寒邪也。”
通过以上经文不难看出,治疗经筋病的治疗法则,不外乎两种方法,一个是 燔针(纯银针),一个是劫刺(古圆利针),此处所说燔针显然不是火针,而是温针,也许古人扎上针之后,用木棍点火焚烧而使针身加热,或艾草加热针身。以治疗筋结病变达到“解结”的目的。然而还有一个方法,在《灵枢经··经筋第十三》每段文字后边都有劫刺之说,可见劫刺必然重要无比,疾刺疾出为劫刺,怎么样才能把握出针的时间,和治疗部位呢呢?“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以知为数,是说以病人的感觉判断疾病的转归来决定治疗的次数,以痛为腧即压痛点,病灶反映于体表的痛店就是针灸治疗所要选取的穴位。
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只要是经筋病,采用“解结针法 ”(燔针劫刺)不论新病久病,顽疾痼病,可以立竿见影,针到病除,如汤泼雪,效如桴鼓,若风吹云,并且不易复发。这就是古人的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1-19 14:48 2楼
谢谢分享!收藏供学习。
2015-01-21 19:42 3楼
感觉老师讲的很有道理,学习中
⬅ 失眠病历 老茶馆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