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经》所谓“从容人事”

2015-02-11 22:39 楼主
谈《内经》所谓“从容人事”
王昆文

“从容人事”,语出《素问輠鑵过论篇》云:“从容人事,以明医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它这是在论“圣人之治病”时说的“必知”数项之一。
此处所谓“从容”,有人认为是指“举动行为,或沉稳和缓之意”。我认为,它还含有权衡、考虑、静察之意。张介宾注:“《从容》,古经篇名,盖法在安祥静察也。”此姑作安详细心静察解。而所谓“人事”,即人间世事,其包括的范围甚宽。诸如贵贱贫富、信仰、道德、风俗、文化、性情、性格、家庭及社会环境、遭遇、苦乐,等。《内经》上就曾有过“尝贵后贱”、“尝富后贫”、“封君败伤”、“暴乐暴苦”、“暴怒”、“始乐后苦”、“离绝菀结”、“忧恐喜怒”等描述,并说明这是医生在诊病时必须了解的(即所谓“先问”),否则就可能发生过失。这是属于医生“必知”的事项,若“诊病不审,是谓失常”。
故与“从容人事”相对应的,就是“诊无人事”(见《素问徵四失论》),即不考虑患者的实际生活经历、所处环境及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因素。这样,有时候就难免会“诊之而疑,不知病名”,即如《疏五过论篇》所说“此治之五过也。凡此五者,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所以黄帝说:“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因此,《内经》所举“脱营、失精”之病,都是由“人事”引起的。而人事中就包含着人情,人之七情六欲复杂而乖张就可能产生疾病,所谓七情可致疾也。这些七情所致之疾往往单纯依靠药物还未必能治愈,还须得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或生活环境的改变等。现代的人亦认为,影响人体健康的最大因素还是人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及情绪。清代戏剧家李渔在这方面是深有研究与体会,这在其所著《闲情偶拾》一书中多有阐述。虽然他不是一个医生,但他在“从容人事”以疗疾方面算得上是一个高手。比如他就认为“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素常乐为之事可以当药”,即所谓乐此不疲,等。可见精神因素对于疾病治疗及调理之重要。
我们从历代名医医案中不难找到一些关于“从容人事”的记录。如《王孟英医案》卷二载:“一卖酒人,姓陆,极窘而又遭颠沛,久而患一异疾。形消善痒,虱从皮肤而出,搔之蠕蠕,医治莫效。孟英诊曰:悲哀劳苦,阳气受伤,曲檗侵淫,乃从虫化。予补气药加杉木、桑枝而愈。”这里所谓“悲哀劳苦”、“窘”、“颠沛”和“曲檗侵淫”都是属于人事,也就是此病的病因,是医者应当考察得到的,岂能忽之?
再如《洄溪医案》上亦载有一“亢阳”案:“殷某,年近八旬,素有肠红证。病大发,饮食不进,小腹高起,阴囊肿亮,昏不知人,脉洪大有力。徐洄溪先以灶灰、石灰作布袋,置阴囊于上,袋湿而囊肿消;饮以知母、黄柏泻肾之品。三日后,其子扶病者至,在座无不惊喜,同问‘何以用伐肾之药而愈?’洄溪答曰:‘此所谓欲女子而不得也。’殷某曰:‘君真神人也!’并告以实情。”此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从容人事”案例。徐洄溪感叹说:“非通于六经之理与岐黄之奥者,不足言也!”这个“理”与“奥”就是如《灵枢逆顺肥瘦》所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这就是说,中医治病要求天、地、人都要考虑;三者之中,也许人事还更为关键。法天则地,从容人事,治求中和,共同构成了《内经》的治疗思想,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合”,就是要考虑的意思。
两年多前,笔者曾接诊了一王姓的女病员,47岁。其症见夜尿频,虽胀急而解不利,量少,兼有腰痠,月经不定期,面略浮,舌质略淡。她自诉与别人打官司8年,不满判决,至今依然在上诉。因此自己因气恼而得过精神病,并曾住院治疗。据此,我诊断其证为肝郁夹肾虚,其病因显然与情志不遂有关。
近日,我又诊一刘性女病人,54岁,其主诉是脐腹周围痛,西医查有肝囊肿及胆息肉,舌光净无苔且红,面色略黄,体偏廋。我诊断其证属阴虚。询之果然得到印证。原来她长期起早熬夜,已有10年历史,每天早晨4点即起床,为一个大商场的各商家烧开水,要烧大约一百来瓶,中午还要为各商家蒸饭。这样长期熬夜伤了阴。我让她平时多吃养阴的,如沙参、百合、猪肉等,并问她是否喜食肥肉?她答:就是要吃肥的。这是因为猪肉属滋阴之品。我说,凡是你喜欢吃的,就是你的身体需要的。她第二次来复诊时,已见了效。
临床上七情致病者甚多,而其中很多都属于人事方面的原因:有因遭受家庭暴力而患病的,有因子女闹离婚而焦虑不安致失眠的,有因老伴去世后,久不能忘而精神抑郁的。这就需要我们去细心考察。
综上所述,“从容人事”就是医生明察人事的意思,它是《内经》所谓圣人治病“必知”七项——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之一。《内经》在多处使用了“人事”一词,反复强调了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明察人事的重要性,指出若“受术不通,人事不明”,就容易产生五种过失。“从容人事”还体现了中医学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它启发我们必须注意了解病人的生活经历、环境、遭遇,及心态情志等的具体变化,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2-12 09:30 2楼
俗话说:这娃不懂事。起码不是个好医生。
2015-02-12 10:32 3楼
做一个上工不光要技术好,还要“从容人事”。难!
2015-02-28 14:19 4楼
本帖最后由 今古子 于 2015-2-28 14:23 编辑

从容、比类。从其景象也。
把天地自然的事,比到人的事情来。
天有风、火、湿、燥、寒。
人有抽搐、发热、闷胀、干燥、畏冷。

是为“从容人事”。
⬅ 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丹溪手镜 老茶馆 小儿咳嗽,高烧不退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