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与湿证的辨证治疗

2015-02-16 13:35 楼主
湿与湿证的辨证治疗
作者: 李荣伟,1994年4月,于殷都

写在前面的话: 《湿与湿证的辨证治疗》,拙作是咱在1994年4月完成初稿的,当时是很想出版的,但由于能力、水平有限,完成初稿后,拿给咱的老师审阅,希望老师能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由于种种原因皆未能如愿。今日,无意中又得到了初稿,感觉既然不能如愿出版,就把它作为纪念收藏吧。后又一想,反正不能出版,何不拿来论坛露露脸呢?一者可以让大家多给提提意见,一者就算是咱的2015新奉献吧!

拟原作不作任何大的改动,原汁原味呈现出来。可能由于咱当时的水平,会与现在的临床观点认识略有不同,大家认为有可取之处就取之,认为不妥或错误之处就多提宝贵意见。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2-16 13:46 2楼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总论部分,分别写历代医家对湿的认识、湿的分类及成因、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证的常用诊法、湿证的诊断、湿证的常用治法和方药,以及湿证的预防等。中篇各论部分以证统病,写了35种湿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下篇为附篇,摘录了16位当代名老中医对湿证的经验论谈。
本书是迄今为止论湿最精,治湿最详的一部临床教学参考书,可供广大中医院校在校学生、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以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2015-02-16 21:02 3楼
目录
前言
韦序
上篇.总论
第一章 历代医家对“湿”的认识
第二章 湿邪的分类及成因
第三章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第四章湿证的常用诊法
第五章 湿证的诊断
第六章 湿证的常用治法及方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芳香化湿法
第三节 清热祛湿法
第四节 利水渗湿法
第五节 健脾燥湿法
第六节 温阳祛湿法
第七节 祛风胜湿法
第八节 其他常用治湿法
第七章 湿病的预防
中篇.各论
1.水湿泛滥证
2.寒湿证
3.湿热证
4.痰湿证
5.湿遏卫阳证
6.湿遏热伏证
7.暑湿证
8.脾虚湿阻证
9.寒湿困脾证
10.湿热蕴脾证
11.肝胆湿热证
12.阳明湿热证
13.太阴寒湿郁结证
14.大肠湿热证
15.膀胱湿热证
16.湿热弥漫三焦证
17.湿热郁于经络证
18.风湿相搏关节证
19.寒湿凝滞筋骨证
20.痰湿流注皮下证
21.皮肤湿热证
22.湿热下注冲任证
23.痰湿阻胞证
24.痰湿停聚咽喉证
25.肝胆湿热犯耳证
26.湿困耳窍证
27.湿热蕴鼻证
28.肉轮湿热证
29.肉轮痰湿证
30.气轮湿热证
31.气轮气虚痰湿证
32.风轮湿热证
33.水轮痰湿证
34.湿热化燥证
35.阴虚湿恋证
下篇.当代名医论谈录
1.毕可恩谈湿的治疗
2.周长虹、赵绍琴:论分消走泄是湿热病的基本治则
3.赵绍琴:湿温先化湿,法当宣肺展气
4.曹永康:辛开苦泄法在湿温治疗中的应用
5.肖俊逸:治疗湿温主张攻下
6.何任:湿温证治述要
7.胡翘武:湿温夹虚应重养阴温阳
8.万文谟:清热与除湿
9.贺学泽:谈湿证与虚证
10.许公岩:治湿证恒用麻黄、苍术
11.汪承柏:阴虚湿困进退有法
12.刘志明:湿热致咳,用药须轻灵
13.赵炳南:辨湿疹要在湿热互结
14.周慕新:幼儿湿疹,重在内虚
15.高体三:顽固湿疹寒湿病
16.朱仁康:湿疹三号治泛发性湿疹及阴囊湿疹
2015-02-17 21:34 4楼
前言:
湿邪为六淫之一,虽不为百病之长,但也堪称百病之夙根。无论何病只要有湿热存在,该病就会缠绵难愈。因为湿邪粘滞难解,湿不去,它邪粘附亦不易除,故病常不愈,若湿祛邪孤,则邪易除,病可速愈。故临床无论何病,凡有湿邪存在者,均当先祛其湿,以孤它邪。
在正常情况下,“湿”为自然界六种不同自然气候变化的一种,对机体是无害的,而“湿”为六淫之一时,则成为危害机体健康的致病因素。湿邪作为一种常见致病因素,从《内经》时代起就受到了诸医家的重视,且随着时间的延续,临床经验的积累,人们对“湿”的认识日渐加深,日臻完善,治疗湿证的经验日积月累,有效方药法则历代迭出,迄今湿病湿证的治疗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些理论体系都散在于各医籍书之中,为了能够体现湿病的独特理论体系,我们有必要从各书中把它整理出来,以使其能够日臻完善。笔者在初学医时,所遇几位老师临床治疗亦都非常重视对湿邪的治疗,本人受其影响临床治疗也非常重视湿邪,特别是对一些缠绵难愈的疑难杂症,每在对证治疗的同时稍加一些祛湿之品,且常获良效。同时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因湿邪致病的病证也特别多,而又常易被一些医生忽视,因此笔者曾设想写一篇文章来谈一下自己对湿邪湿病的认识和治疗,但待提笔在手时,细思量,认为该邪致病涉及范围较广,临床所致疾病较多,治疗较为棘手,仅写一篇两篇文章恐怕不能说明什么,因此我在工作之余,大量翻阅有关资料,在深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所得编写了这本书。
中医历来重视辨证,然临床只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使治疗组方更为完善,更为适合复杂的病情变化。该书以证为纲,以病为目,一改过去以病为纲,以病统方的编排方法,以体现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精神,提高我们临床工作中举一反三、灵活多变、随机应转的应付疾病能力。如果读者读后能够在该方面得到帮助则吾心满意足矣。
该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韦绪性老师的多方面支持帮助和指导,编成之后韦老师又亲自审阅,并为之作序,在此深表谢谢意。又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同道批评指正,以使本人和该书更加完善无缺。
编者李荣伟,一九九三年四月于殷都
2015-02-17 21:39 5楼
韦序
(韦绪性老师是我在卫校上学时的中医内科老师、班主任,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有意请老师作序,最终未果)
2015-02-19 08:41 6楼
正赶上开头
头一次读现代医家写的中医专业作品,希望能仔细的看一遍
2015-02-19 08:54 7楼
jnssvh 说:
正赶上开头
头一次读现代医家写的中医专业作品,希望能仔细的看一遍

嘻嘻,互相学习吧,新春快乐。
2015-02-19 15:03 8楼
热切期待中、、、、
2015-02-19 16:17 9楼
九三年那时,李老师才二十五岁左右,居然著书立说,实不简单,佩服!祝所有老师新年快乐!
2015-02-19 20:09 10楼
春申新君 说:
热切期待中、、、、

谢谢,新春快乐。
2015-02-19 20:11 11楼
廖元友 说:
九三年那时,李老师才二十五岁左右,居然著书立说,实不简单,佩服!祝所有老师新年快乐!

嘻嘻,或许是急于想出名吧。

呵呵,新年快乐。
⬅ 咽炎(梅核气、虚火喉癖)治验 老茶馆 治疗晕车与筲箕背(含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