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方证简约

2015-02-27 16:23 楼主
六经方证简约
凡学伤寒者,须有自己之伤寒也。
太阳经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82]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8]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69]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7]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70]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62]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5]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66]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音到,下同。心中懊憹,上乌浩,下奴冬切,下同。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6]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2]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64]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一作纵。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140]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1]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4]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153]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4]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93]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60]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61]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59]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114]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115]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之,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116]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18]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2]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4]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3]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四十六。一云用大柴胡汤。[94]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后云,解外宜桂枝汤。[106]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一作二日内烧瓦熨背,大汗出,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110]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139]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4]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3]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汤。 [123]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134]
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31]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38]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132]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133]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方二。[32]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方三。[33]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6]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三十四。[172]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142]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171]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150]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8]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12]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八。[38]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2-27 19:38 2楼
辛苦了
2015-03-06 15:42 3楼
绞尽脑汁 说:
辛苦了

谢谢
2015-03-12 19:32 4楼
谢谢、、、分享
2015-03-12 20:08 5楼
感谢分享!为经方崛起而奋斗!
⬅ 失眠与相火及杂想 老茶馆 打火机针灸法,成功案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