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温脾,尤其我这样常吃寒药的更有必要。

2015-03-18 15:13 楼主
我只想温脾,不想牵连到温肾,因为牵连到温肾就会化毒火,关键我目前没有温肾的需求。

这样在用药上有一些选择,只入脾胃是最好的。

一般提到温里的话,父子是第一大将,力道非常猛,但是附子它是有入肾的成分的,脾肾阳虚首选,但是我不想选。

附子,大热纯阳,阴不足者,得之则受害。真热假寒,阴虚内热,脾胃实盛,津少肠结,都不可得之。

伤寒大热,一切温病,阳热亢盛,得之则死。一切热毒亢盛得之则死。

而一些湿寒过重的人适宜得之,阳衰阴盛,脾胃无力可以得之

那么你说,这些湿寒过重,阳盛阴衰,脾胃无力之人,他有没有可能有毒蕴结呢,答案是一样可以有的,这种人,应该说更弱。需要扶阳清毒同事施用。

古人有云,用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若阴虚之人,久服补阳之药,则虚阳易炽,真阴愈耗,精血日枯,而气无所附丽,遂成不救者多。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3-18 15:21 2楼
干姜

害处,性大辛,辛能僭上,亦能散气动血,损阴伤目。

凡阴虚内热,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痛漏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用。

孕妇尤忌。痈疽人多食,则生恶肉突出。八九月多食姜,至春多患眼损寿,减筋力。又云秋不食姜,令人泻气。



益处,辛热,宣肺气,燥脾湿,温经逐寒,开胃扶脾,消食去滞,理翻胃腹痛,具消痰破血之功,除积胀瘕症,有下气温中之效。

炮姜干姜本辛,泡之则苦,大热大燥,守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守也。

除胃冷,祛寒湿,能去脏腑沉寒痼冷,能止血。

所谓止血者,血虚则热,热则妄行,炒黑则能引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热退,此阳生阴长之义。

且黑为水色,故血不妄行也。能去恶血,生新血。

血寒者多用,血热者宜少用,不过三四分,为向导而已。

引附子,则入肾能通脉回阳,多用则耗散元气。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
2015-03-18 15:26 3楼
如果温脾之力不够,可以加附子助力。以其动肾之阳也。

干姜以辛热,温脾而入经血,多升少降,热肺而伤目。

所以温脾不可唯用干姜,多以之为辅也。
2015-03-18 15:29 4楼
本帖最后由 轩辕水天 于 2015-3-18 15:32 编辑

肉豆蔻

害处,香燥偏阳,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温热积滞方盛,泻利初起,皆不宜服,多服则泄气。
益处,辛温,入肺、脾、胃、大肠四经。功专温中,亦能下气,脾得补而善运,气自下也。
又能涩大肠,止虚泻冷痢。

制法,六七月采,出岭南,似草蔻,外有绉纹,内有斑纹,糯米粉裹,或面煨熟,须去油净,忌铁

肉蔻专与脾胃,长于阳燥,于脾虚最相宜。但是相对比较贵。
2015-03-18 15:35 5楼
草豆蔻

害〕辛燥犯血,阴不足者远之。凡疟不由瘴气,心胃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泄泻暴注口渴,而由于暑气湿热,法咸忌之。
〔利〕辛温,入肺、脾、胃三经。散寒止心腹痛,下气驱逆满之 ,开胃而理霍乱吐泻,攻坚而破噎膈症瘕。辛能破滞,香能达脾,温能散寒。
〔修治〕形如龙眼而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仁辛香,气和,去膜微炒用。滇广所产名草果,闽产名草豆蔻也。气异而功用亦别矣。

草蔻其辛燥之力入血,心肺燥火则不宜之。
2015-03-18 15:37 6楼
最好是,香燥温脾之力多固守中土,而不要入经血蹿走不定,恐伤心肺阴血。
2015-03-18 15:42 7楼
草果

〔害〕辛热破气,若疟不由于岚瘴,气不实、邪不盛者,并忌。市医不审病源,用以截痰疟,则成气虚膨胀者,比比矣。
〔利〕辛温,入脾胃二经,破瘴厉之疟,消痰食之愆,气猛而浊,用宜慎之。
〔修治〕形如诃子,皮黑浓而棱密,子粗而辛臭,面裹煨熟,取仁用,忌铁。

辛热不爽,燥热而不入经血者最佳。
2015-03-18 15:44 8楼
苍术

〔害〕辛温燥烈,大便燥结多汗者忌用。余与白术禁例同。
〔利〕苦辛温,入脾胃二经。燥湿消痰,发汗解郁,除山岚瘴气,弭灾 恶疾。

辛者多升,不如香燥。
2015-03-18 15:50 9楼
乌药

〔害〕辛温,散气之品。病属气血虚,而内热者忌之。时医多以香附同用,治女子一切气病。然有虚实寒热,冷气暴气,用之固宜;虚气热气,用之贻害。故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利〕入肺、脾、胃、膀胱,通温三焦,辛温芳馥,下气温中,治膀胱冷气攻冲,胸腹积停为痛,天行疫瘴,鬼犯虫伤。
〔修治〕八月采,根有车毂纹,形如连珠,天台者香白,不及南海之力大,酒浸一宿炒,亦有研用者。

辛温者必入经血。难以固守。
2015-03-18 15:53 10楼
藿香

〔害〕芳烈升阳,虽能止呕,治吐逆,若胃热作呕,法并禁用。中焦火盛,及阴虚火旺,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并禁。
〔利〕辛微温,温中开胃,行气止呕,禀清和芳烈之气,治心腹绞痛,霍乱吐泻,为脾肺达气要药。梗达气为长,而芳烈逊之。
〔修治〕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叶,古惟用叶。今枝梗亦用,因叶多伪也。六七月采,晒干,乃芬香。

芳香燥烈者甚好,专门治脾湿,脾虚。
2015-03-18 15:56 11楼
益智仁

〔害〕其气芳香,惟性本燥热,病属血燥有热,而崩带遗浊者,皆当忌之。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由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忌用。
〔利〕补肾扶脾胃,温中进饮食,摄涎唾,缩小便,安心神,止遗浊。辛能开散,使郁结宣通,行阳退阴之药也。
〔修治〕出岭南,形如枣核,取仁盐水炒。五六月熟,其子如笔头,两头尖,长七八分。


益智仁我感觉是入肾居多,其作用是以肾阳带脾阳这种我不是很喜欢。
⬅ 核桃楸皮 老茶馆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癫痫方面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