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中医肺的理论(下)

2015-03-23 10:20 楼主
细说中医肺的理论(下)

三、 肺通调水道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段经文说明肺的功能有“通调水道”的作用,它出自于这里。下面我们首先来理解“通调水道”的含义。
“水道”就是指人体中水液代谢谢的流经道路。从人体来看,我以为有以下诸条水道:即脾胃的消化道:流经全身循环的血脉:上中下三焦:表面皮毛的汗腺和孔窍等四条。所谓”通调”,就是指肺的疏通与调节的功能,即肺能使消化道、血脉、皮毛中的孔窍和汗腺管道,以及三焦间的联系等在水液的流通上,都能变得更通畅。如这些水道在生理无常的变化中,肺还能适时地进行一定的调节,使水道的通畅不受阻碍。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肺的通调水道的作用,我们还必须再认识以下另一条经文,即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
依据上面两条经文,我们再结合现代生理学上的代谢谢理论和中医所认识到的肾为水脏的理论,一并综合起来分析,就可更深入地认识到肺在通调水道上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来认识,由胃肠所生化出来的水谷精气,首先就要上输入脾,再由脾来运化播散其精气,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这里所看到的“浊”字,它是相对于由肺吸入的清气而言的:这里所看到的“淫“字 ,其意是指水谷精气淫浸或淫溢,水的注入和渗入的意思。人体中的新陈代谢谢只有在血脉中才能完成。但是,中医又认识到人体中的新陈代谢谢在血脉中完成之时,还必须有肺的相助,这就是“经气归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其意是说由肺的呼吸,吸入清气,还有由皮毛进入的清气,这两者合起来的清气,进入血脉之中(“府”即血脉之意),然后才有“府精神明,留于四脏”。这里的“神明”为心脏之意,这就是说,流于心脉中的精华物质,才可为五脏所收藏,这里的“四脏”是将心脏本身除外了。有了五脏的藏精,然后才有全身的滋养。
现代的“代谢谢”理论,其中水的生成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流入血脉中的富有营养的有机物质,与肺吸入的氧气,在被氧化后,一方面可合成与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来。身体中水的自生就是这样生成的。所以说肺有通调水道的作用,其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下面我再从肺与肾、膀胱、小肠和三焦等的关系来看肺与水的关系。
肾主水,肾为水脏,这是中西医理上的共识。在西医看来肾是人体尿液生成的器官,与肾相关的膀胱为储尿的器官。而尿的生成是人体中有大量循环中的血液要经过肾脏的肾小球过滤,由此形成原尿,而后,原尿又在肾的肾小管等中进行分离,与身体有益者成分被重吸收回血液,所剩下的就是形成的尿液,经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在被形成的原尿和尿液中,其成分除某些有机物和杂质外,大量的成分是水。而水在尿液生成中,有的随原尿被重吸收回血液,有的则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中医说肾为水脏是不为过的。
肾脏主水,肾为水脏,在中医理论中,有以下数条经文可说明: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府之精而藏之。”
《素问·逆调沦》:“肾者水藏,主津液”。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素间·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云:“五液者,肾为水藏,受五藏之精而藏之,肾之液复入于心而为血.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自入为唾,是以五液皆咸。”
从上的经文和后来学者的注释来看,肾为水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不为错的,但是中医理论并没有肾为尿液生成的具体说法,同时,中医理论也没有关于二便的具体研究,我们只能从下面诸条经文中来理解分析:
《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渎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灵兰秘典》:“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灵枢·营卫生会》说:“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素间·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仅从以上几则经文,还包括以上所说的肾来看,在中医看来,尿液的生成,不只是肾一个器官的问题,而是众多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就有肾、小肠、三焦、膀胱等在内。三焦只是人体存放各类脏器的腔体,从中医理论来说,它不仅是水道,同时也是气道,它应是五脏六腑由生化而形成水、气和杂质的通道。在三焦中,与水和气直接相关的脏器,在上焦有肺,中焦有脾,而下焦为肾、膀胱和大小肠的所在地。三焦自上而下,肺的肃降,胃的腐熟,脾的运化,剩下的其水谷精气就都集中到了下焦有关的脏器,如肾、膀胱和小肠等。肾为水脏,主津液,还有肾为胃之关的说法:膀胱也同样是水脏,藏津液:小肠则是对“渗而俱下”的精华有用物质进行“济泌别汁”。所谓“济泌别汁”,即分离清浊,浊物入大肠,清液入膀胱。如下所说:“下焦者,别回肠,注入膀胱而渗入焉”,就是指小肠将清液注入膀胱之意。由此看来,下焦中的肾、小肠和膀胱等是形成尿液的共同器官。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认为的肾与膀胱,还包括小肠在内,这些器官不仅生成了尿液,而且还生成了全身所需的各类津液,所以说三焦为“决渎之官”,尤以“下焦为渎”更为主要,三焦为水道,下焦更是水道的集中地和出口,这些与西医有着显著不同的地方。
既于肺是如何通调此一水道的,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其一、肺居上焦,又是诸脏之顶,自上而下,肺气的肃降机能,使三焦水道通畅:
其二、由肺所形成集中于膻中的宗气,有四分之一要下行到气街穴,然后还会下行至足跟。宗气的下行就是打通下焦水道的力量:
其三、肺的呼吸,随着大气中湿度的变换,肺每时每刻都会吸入大量的水气,以补充体内的水源,起到体内水份量的调节作用,另,从五行学说来看,肺属金,与金生水也是相符的,所以有人说:“肺为水之上源”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
以上我们所说的人体中有四条水道,现已说了消化道、血脉和三焦三条了,那么表皮的汗腺和孔窍与肺就更有直接关联了。因肺主皮毛,肺气的宣发,其四分之三的宗气排出之道,除从呼吸道气管排出外,另外,从全身汗腺与孔窍的排出也是一条出路,这也是肺能通调水道的一个方面。
二、 肺主治节,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即治理调节,就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和津液。肺能治节这一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助心行气血。心主血脉,脉中之血靠心气推动,但是还不够,还必须有肺气的相助,因肺也“贯心脉”,“肺朝百脉”,说“天气通于肺”,自然中的大气进入肺部,是靠肺的吸入才进入的,使含氧量高的肺静脉和动脉血射入心房,这样才使心气力量增强,行血力度加大。由此看来,人体中血液循环,肺的呼吸运动大小强弱,对心脉中血行是有较大推动的。
其二、《素问·平人脉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这段经文是说一个正常无病之人,他的呼吸是一呼脉两动,一吸脉两动,呼吸之间为定息。有人呼吸能力较强,呼吸之间休息时间略长些,定息变为太息,此息也可算脉动一次,故5动。
人的体质有差异,在后天锻炼中也可培养出来,所以肺的呼吸功能在健康人是因人而异的。如人的肺活量大,其呼吸的功能就强,此人肺的治理调节能力也就强。
另外,任何人在一切消耗体力的行为活动中,都会因体力活动的大小而增加呼吸运动,以扩大肺活量。因体力活动激烈,或是因肺活量小,都会在行动中产生气喘嘘嘘,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这些都是肺在治理调节之中的表现。
再另外,在呼吸中,全身毛孔也在呼吸,也同样要接受肺的调节,与此同时,肺所生的宗气还会协助卫气布散于体表,增强卫气固防功能。如做深呼吸,还能协助宗气下行气街乃至足跟,与肾气相合,濡养肾气。
其三、调节水液,使全身气血、津液敷布自律有序,此条在上面通调水道中已有说明,此地不再重复。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肺对汗液的治理调节。“汗为心液”,这就是说,人体中汗液的产生,是血脉中的血液经心气的气化作用产生的。它可在肺的宗气宣发下与卫气共同将汗液经汗腺和毛孔窍排出体外。
三、 肺的两个特有机能和一个弱点
宣发与肃降
宣发与肃降是肺的两个特有的机能。所谓宣发就是指对水气的宣扬与发散的力量,它是指水气的向上向外扩散的力量。向上就是指宗气走息道,将大部分宗气向体外呼出的力量:向外就是指另一部分宗气走体表毛孔向外排出的力量,这要与卫气共同完成。肺气宣发宗气与卫气,在皮肤腠理间,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并将其一部分体气排出体外,以此实现皮肤内外的水气交流。关于这类现象,在《内经》中有过类似的描述,如《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灵枢·痈疽》说:“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
所谓肃降中的肃有肃杀或肃清的意思,治理整顿的意思,降当然是指下降,还包括有向内的意思。肺号称华盖,处上焦之顶端,三焦为人体气水之通道,肺主全身之气,又能通调水道,所以肺气自上而下主降是自然之理。首先说降气,由肺吸气,气经喉、胸、腹,本身就是一个大降的趋势,再加上聚于胸中的宗气有四分之一的宗气会下行于气街穴,然后还要下行至足跟处。除此之外,所谓肃降就是指肺气还有一种能将体内形成的浊气浊物,力排至肠道,形成废臭之气排出体外,这可能就人要放屁的原因。再说降水,三焦就是人体一条黄金水道,处于上源和中焦的清水和浊水,都会在肺气的肃降下,推向下焦的膀胱和肠道之中,然后经膀胱的气化,小肠泌别清浊,无用的废气废物和废水,经大肠和尿道排出体外。
所谓向内,就是指肺可帮助肾、膀胱和小肠等,在气化排泄过程中回收身体有益的物质,归血脉和五脏,这是其一,其二,还可帮助呼吸过程中,从呼吸道和皮毛处吸收外部进入的精华物质进入血脉和五脏等。
肺的弱点——娇脏
明代医家赵献可在他的《医贯》中说“盖肺为清虚府,一物不容,毫毛必咳,又肺为娇脏,畏热畏寒。”此位医家将肺的此一特性说得十分清楚明确。
所谓“清虚”,就是说肺在五脏六腑等脏器中相比较而言,它很娇嫩,挨不得,碰不得,容不下一点无关异物的入侵,它很讲干净卫生,稍有一点无关异物进入,就会有咳嗽或打喷嚏,或被呛住而感难受,就如眼里进入一点沙子样地难过(注意:中医所说的肺是指整个肺系而言的)。 如果异物不是一般的尘埃物质,而是细菌或病毒,那肺系所表现的咳嗽就不是一般的咳嗽,而是带有炎症的咳嗽,乃至于哮喘,即西医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发炎等。
所谓“畏热畏寒”,就是指肺最怕气候无常的变化,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的变化,肺最为敏感。古诗中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肺就最知一年中四季包括早晚气候的变化,我们人类知道每时每刻加衣减衣,感到热了寒子等,其实都是应肺的“要求”,中枢神经才发如此指令。如果太热或太寒,超过了人体适应的限度(其实也是肺的限度),就必然要患病,如流鼻涕、打喷嚏、咳喘,乃至患肺热和肺痈之类疾病,即西医所说的肺炎、肺气肿等等之类更为严重的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肺的“畏热畏寒”,一是从口鼻等呼吸道上表现出来,另一个就是全身原皮毛汗孔中表现出来,二者都必须注意对肺的保养。
另外,肺还喜润恶燥,空气过于干燥,肺也会很不适。如在秋天,秋高报爽,这个爽就是因为空气中湿度少所带来的体感,这种秋燥太过,肺系也是不适的,如极容易引起呼吸道上的炎症,如鼻炎和咽炎之类。另外大肠因少津液濡养,常引起便秘和肛裂之类疾患等。
再在治疗肺系的疾患上,也要注意它的娇嫩特性,如后来医家清代吴鞠通在他所创的三焦辨证中就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其意就是说治里上焦的病症,用药时要考虑其药性的轻重,主张以轻清为要,太过了都是不适的,这也是因肺特性的原因所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3-23 12:32 2楼
洋洋洒洒汇总了各位古人的推测意想!不能谈点让人耳目一新的知识?
2015-03-23 12:35 3楼
客观的说老师对中医还是有一些理解的。

肺者,宣湿。湿盛是不利于阳气生发的。

宣湿,显然不同于运水,脾肾就好像收割机收玉米,快速,大量,主体,但是难免有缺漏,漏下很多留在地理。

肺管得就是这个二次派人工去捡起来收割机也叫收玉米,人工捡起来也叫收玉米,

但是不可同日而语,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脾肾管的是绝对的主体,而肺管的是剩余的零散份额。
2015-03-23 12:35 4楼
肺潮百脉:肺的有氧呼吸运动,助心推动血液循环,把氧气送达各个细胞中。(古朝与潮通用)
身体十二时辰的顺序流注如潮汐,皆由肺进行物质交换后,而灌注五脏六腑四肢
百骸。周身血脉的有氧运动无不由肺而来。故言潮百脉。
古人用潮字形容血流真形象也。大动脉血流之声极象缩小之潮汐。可观察作肾透析者的脉搏。
2015-03-23 12:39 5楼
喜润恶燥:肺泡摊开约100平方米。如空气干燥将携带走大量的水液和津液。故喜润恶燥。
润≠湿 湿则霉菌丛生,燥则伤津损肺。衰竭病人晚期多是霉菌性肺炎。
现肺癌病极高,与人为早产,使肺泡发育不良,以及冬季取暖,室内空气过燥有关。
诊脉心肺两虚,如非早产定是夜深不眠者。抽烟仍助纣,非致癌之根本。
2015-03-23 12:43 6楼
肺为娇脏:五脏之中唯肺与外界直接相通。风、寒、湿、燥诸邪直犯。不似他脏深藏体内。
肺液为涕:浊涕为热,清涕为寒,皆是肺失宣肃。鼻腔无涕而润,方是正常。
金 从 革:革为皮,肺脏如暴露空气中的皮肤。革又为变,从革指暴露之肺须与气候相应相适。
2015-04-21 16:27 7楼
谢谢上面楼主的点评与指导。
2015-11-13 03:25 8楼
肺和脾同为太阴.
⬅ 论“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老茶馆 淋巴结肿大和性功能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