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事业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2015-03-26 12:12 楼主
本帖最后由 岳毅科 于 2015-3-26 18:40 编辑

从清末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汇通医学”,到共和国成立大搞“中西医结合”,中医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
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体系,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二者不能相容。这个观点几乎被全人类所公认。
我之所以今天还要坚持这条道路,是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中西医结合”没能成功的原因。

建国初,国家提出的是通过中西医结合,创建中国的新医学。
但当时国家的科学水平发展很有限,可以说根本没有能力创建新医学学科。
西方科学发展四百余年,近代现代所有的自然科学学科,都是西方创建的。
大家可以搬开西方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的教科书,看看所有的定理、定律、定则、公式都是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的。

中国一直处在跟着西方学习的阶段,还没有发展到创造阶段。即便中医,自己也不具备创造能力。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西方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西方医学科学中尚未发现的医学问题,中国中医不可能发现,更无可能解决。
医学科学的进展,根本没有中国什么事。中国要自创新医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理智上说,没有科学文化的老中医们望而生畏,丧失自信,提出回归传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建国后,中国中医的学术队伍里,参与了两批人:一批是民间的地方名医选拔到国家新中医队伍里;另一批是留学欧美的西医专家经国家动员,参与到新中医的队伍里。
第一批人虽说看病好,却没有科学基础知识,更没有学科开拓能力;
第二批人,虽有现代医学科学知识,但根本进不到中医的理论中面去。理解不了中医的真谛,也就丧失了开拓新中医的前提。也只能在中草药的药理学方面做点工作。

中医与西医的差别,就如同人类和类人猿之间的差别一样。在达尔文之前,几乎没有人能看出人类和类人猿有什么关系。
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新学科的开拓,需要一位划时代的开拓性人物,突破两门学科结合的关键点,为新学科奠基。
中医界虽然用有巨额数量的专家教授、名医大医、院士大师,所谓精英汇聚,高手如云,一砖下去就能拍死一大片。但是缺乏一位新学科开拓性人才。

为什么开拓性人才如此缺乏?因为自古来中医的创新家,首先都是顶尖临床家。现代中医的顶尖临床家都没有多少科学文化基础。有科学文化基础的人,好像悟不到中医的真谛,无论怎样都达不到顶尖临床家的程度。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全面,才是造成人才不能涌现的根本原因。

中医学是由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绝技两大部分构成。不把中医理论和临床绝技相互贯通,中医科学化就无从下手。基础理论部分基本上都在中医四大《经典》里;而临床绝技却在临床家的脑子里,不是公开的知识,没有地方可以学到,只有依靠自己到临床上摸索。按惯例,每一百年,也只有几个人能摸索到顶尖水平。这一点实在太难了,也就限制了学科进步和人才的发展。

如果有一天,中医界能涌现出一位饱受现代医学科学教育,而且能成为中医顶尖临床家,且具有开拓性思维,那么,中西医结合创建新医学的事业一定会大有希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3-26 15:40 2楼
要把两千年以来中医形成的理论和创造的高端技术重新梳理,并用医学科学重新改造,让中医学实现现代化飞跃。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专家、教授、名医、大医、院士、大师所能从事。
中医界必须涌有划时代的人才。其实,这类人才并不在多,而在精。一个足矣!
2015-03-26 18:32 3楼
中医学习西医,易如反掌。
西医学习中医,胡折腾。
即精通中医,又精通西医。不占多数。
即有中医执业证书,又有西医执业证少之又少。
老一代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还是有绝招的。我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结果换来一片声讨。可叹啊。
2015-03-27 08:29 4楼
本帖最后由 jiajiale 于 2015-3-27 08:44 编辑

岳毅科 说:
飞跃。

岳先生的观点是需要伟人出现。
我是在想通过人才整合和组合。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中医现代化、中西结合的基础(中医的理论)是否可行,如同“宝库”一词,其中到底有多少货真价实的宝贝,需要火眼金睛。毕竟成功的经验太少,需要从多个方面找问题。
2015-03-27 08:55 5楼
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体系,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二者不能相容。咱个人认为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体系,是两套可以相互贯通的体系,或者说是两套非常接近,近乎相同的两套体系。所谓不相容者在人的思想,不是体系的问题。
2015-03-27 09:39 6楼
李荣伟 说:
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体系,一百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二者不能相容。咱个人认为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体系,

所谓不相容者在人的思想,不是体系的问题。
------
李版主一针见血!点到问题的要害。
2015-03-27 10:08 7楼
本帖最后由 岳毅科 于 2015-3-27 10:14 编辑

jiajiale 说:
中医现代化、中西


岳先生的观点是需要伟人出现。
我是在想通过人才整合和组合。
-------
所有科学关键性进步,都是一个人在关键点上的突破,才带动学科向前推进。例如牛顿创立微积分。当牛顿创出了“不定积分”,拉布尼兹便可以在此基础上创立“定积分”。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拥有两套知识,该两套知识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可以相互穿插,整合、重组。如果是两个人各拥有一套知识,就没有这一效果。
目前中国各拥有一套知识的人很多,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整合和组合”。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中医现代化、中西结合的基础(中医的理论)是否可行,如同“宝库”一词,其中到底有多少货真价实的宝贝,需要火眼金睛。毕竟成功的经验太少,需要从多个方面找问题。
-----
您想想,两千年如果一点真东西都没有,岂不成了两千年都在胡扯蛋?
既然说是“宝库”,至少还是曾经装载过宝贝。只要装载过,总会留下一点货真价实的宝贝。
只是不多,全部挖掘出了也不可能让中医学一夜暴富。
而且这些宝贝,距时代久远。市面上已经不认可了。需要二次开发,才有市值。

例如五行脏腑学说,现代医学科学涉足极少。可以说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盲区。
当然,中医学自己也未曾开发,对中医学来说同样也是一个盲区。
处于中西医学双盲区域,开发起来就难度很大。
至少中医尚有传统学说为提示,二次开发起来至少还有方向感。
而西医连方向感都找不到。或者说,西医根本就想不到。
所以,西方的整体科学以及西医的整体医学,都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如此开发,不仅为中医奠定医学科学基础,而且能够填补西医学的空白。
中医医理科学化实现之后,中医和西医还是有区别的。
中医采用的医疗技术,是草药用药技术和个性化治疗。
这两点西医永远都达不到。西医会受到共性治疗和药品的严重局限。
也就是说,中医现代化之后,优势很大。只能比西医高,而不会比西医低。
2015-04-01 13:06 8楼
中西医两套体系没必要整合,理论是南猿北侧,只能是中西医相互补充还是可以的,但不能叫中西医结合,确实结合不了,西医主外还是可以的,如对付外伤感染,必要的手术处理,及一些内外伤的抢救型处理还是可以的,治内病嘛,非属中医不可,西医确实门都摸不到,叫它咋结合中医来治? 另外中医失传难学,好的自然药材在现代工业化环境下也缺失很大,对于一些疾病用药问题,确实太难为现在不成熟的中医们了,从而不得不深受主流西医的影响,甚至出现中西药的结合使用情况,中西医的结合并不是说明西医有多好,而是说明中医没有得到好的继承和一些其它原因,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办法!看来楼主对中医的了解还太少太少,内经外经就包罗了人致病的各种原因和治疗对策,更不要说祝由术和道家术,中医可说是自然环境下包罗万有的治疗术和养身修身术!更是一种易经的思想,西医只不过是整个医疗术中的一个局部微观点而已!
2015-04-01 17:48 9楼
本帖最后由 岳毅科 于 2015-4-1 17:49 编辑

疯狂中医迷 说:
中西医结合,确实结

多谢先生来贴参与讨论!
中西医结合不是现代才提出来的。前清就有汇通医学。
近代中医“汇通医学”,应属“半殖民地医学”。西方文化和西方医学的传入,起初被视为文化侵略。那么,为什么西方人总是在侵略我们,而我们总处在被侵略位置?没有西医的侵入,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么落后。上海名医恽铁樵先哲以大家的慧眼,看到了中医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中医有演进之价值,必能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以产生新中医”的论点。天津名医张锡纯,历经数十年临床探索,于1910年出版了他的划时代巨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学由此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汇通医学”时代。
建国后,毛主席相信了汇通派,才在此基础上大搞中西医结合,以图创出中国的新医学。

当然,60多年过去了,新医学没有创出来。大家的口实也就很丰满了。
但是,大家却忘记了一个悖论。那就是民间的传统医学同样没有搞出什么名堂,只是继承了一些简单的传统医术。
内妇儿五官各科的医疗份额几乎全都被西医占去了。我并不认可西医治疗的有多好。
那么,第二个悖论又出来了。那就是西医治疗的不好,为什么广大患者还是只找西医不找中医?
因为患者找过中医,中医的治疗还不如那三脚猫的西医。
我不认为现代中医人都不用心,没有学好《内经》《外经》伤寒、温病。
而是无论是《内经》《外经》,还是伤寒、温病,都不是用来解决现代疾病的。

剩下的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对传统医学进行二次开发。把那一部分称为“精髓”的部分开发出来,与现代医学结合使用。
还应该叫中西医结合新中医。

我对中医确实如先生所说“知道的太少太少”。
但中医师的优劣我还是分得清的。
如果您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医师,远远超过了资深老中医(含大师大医名医)的医疗水平。他的病人不全是普通大众,而有大量的西医学专家教授、西医高校院长校长,还有中医的专家教授,甚至还有反对派追随者。那么,可以推论,他所掌握的中医,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
第一,传统中医绝不可能在短期内掌握;第二,即便顶尖老中医都不可能达到他的疗效。
那他一定就是中西医结合创出了新中医。
这样的人,估计先生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
而我见过,还不至一个。正因为我见过,才看到了中西医结合创建新中医的可能。
2015-04-20 13:22 10楼
我觉得中医和西医本就是两套体系,且中医体系时间长久,已经成了一个圆圈,现在应该不是需要中医和西医结合,而是中医如何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例如脉诊仪,舌诊仪的出现,例如中医智库(zk120.com)的发展,这都是中医在进步的表现,而不一定非要和西医结合才行。
2015-04-21 10:27 11楼
本帖最后由 岳毅科 于 2015-4-21 10:29 编辑

我觉得中医和西医本就是两套体系,且中医体系时间长久,已经成了一个圆圈,现在应该不是需要中医和西医结合,而是中医如何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例如脉诊仪,舌诊仪的出现,例如中医智库(zk120.com)的发展,这都是中医在进步的表现,而不一定非要和西医结合才行。
-------
脉舌诊属于古代诊断手段。应该说很落后了。再把脉舌诊作为电子仪器,从思路上说就是迁就落后。
现代医学科学诊断如此发达,何必多此一举?人的脉舌状况千姿百态。仪器同样很难准确诊断。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西医的理化检测转化为阴阳辨证?这样辨出来的证才是最准确的。开出来的处方也是唯一的,而不是一百个医生开不出九十九个处方。
当然,这项突破性技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尚需突破性人才。
⬅ 这几年《本草纲目》的几个点校整理本。 老茶馆 草药入诗词,苦中亦有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