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治疗,癫痫中医治疗辨证纲要

2015-04-11 12:57 楼主
癫痫中医治疗辨证纲要
一、 症状观察和总结
癫痫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病因有所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反复发生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是其共同的特征,也可以作为癫痫的中医证候学特征。
症状学观察为中医辨证之基础,根据痫病复杂的临床表现及不同的临床表现所反应的病类病机的不同,在临床上一定要注意对其症状的观察与总结,这是临床辨证的基础。
(一) 痫病发作前期先兆症状
中医学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某些痫证在发作前多表现有先兆症状,如《灵枢·癫狂》曰"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欲发痫候》更明确提出"夫数啮齿,如此,是欲发痫之候也"。以后诸多医家对癫痫发作先兆症状多有描述,特别是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惊痫》中搜列了欲发痫之症状20条,其曰"鼻口青,时小惊是痫候"、"身候目时直视是痫候"、"目瞳子卒大,黑如常青是痫候"、"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是痫候"、"咽乳不利是痫候"、"身热小便难是痫候"等等,其对痫病先兆表现论述颇为详细,同时还在篇中示人痫证"必先有候",要注意早期发现和防治。
癫痫类型不同,有的发作前有先兆,如癫痫局限发性,异常放电发生在大脑的一个部位,电活动传播的很慢,病人发作前有某些症状体验,发作后能叙述这些症状感受,而全身性发作多没有先兆。有先兆者主要表现在精神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睡眠不安或皮肤感觉、肌肉运动的异常。这些先兆症状往往与病位有一定关系,所以先兆症状的观察不但对于中医辨证有意义,对西医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精神异常:烦躁,或欣快、精神恍惚、多动不安,甚至打人、咬人、毁物,完全不听劝说。大一点的儿童能够说心中烦热,总想吵架。有的患儿发作前有惊恐感,投向亲人怀抱或抓住实物;有的感到有一股气猛地上冲,头发昏胀,随即癫痫发作。
2. 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痛肠鸣,胃脘胀满,口渴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能够诉说的孩子言其腹中在翻腾,好象有一股气向上冲。有的可见唇如涂丹,口舌生疮,舌苔黄厚。
3. 睡眠不安:睡觉少,入睡难,睡后辗转不安,或突然惊叫、坐起,或四肢小抖动。
4.感觉、运动功能异常:常能诉说肢体发麻、疼痛,有蚁行感,面部或四肢肌肉有时发生闰动,头或身体转向一侧,或向一侧转圈,或局限于一侧肢体或口角抽动。或听觉异常,如两耳蜂鸣声或伴有眩晕。或视觉异常,眼前发黑等。或嗅觉异常,闻及异常气味等。
(二) 痫病发作期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时表现不同,归纳起来不外神志丧失和精神异常、肌肉抽搐、运动障碍、经气受阻、胃肠功能紊乱等几个方面。
1.神志异常或丧失:除少数病人外,大多数有神志丧失,突然昏仆。其它表现有单见失神,不跌倒,不抽搐。或只一瞬间发愣,活动停止、语言中断。多数与抽搐并见,往往是突然发生,引起摔倒。精神异常者,有的出现恐怖感,有的无意识重复动作或盲目行走,或踢打;有的喃喃自言或胡言乱语或失语;有的无原因微笑或狂笑,或啼噘;有的幻视、幻听,如入梦境;有的则盲目咀嚼、吞咽、吮吸。
2.抽搐:也是癫痫发作时最主要表现。可分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抽搐,伴随呼吸暂停,面色青紫,一侧身体抽搐;有的从口角开始,再波及到手臂、下肢;有的从手臂开始,波及到面部和下肢,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抽搐;还有局部肌肉抽搐,表现为头、脸、颈、躯干或者肢体的突然抽动;有的点头痉挛形成全身抽动。
抽搐是痫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内经》多以外邪立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痉顽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经筋》则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至清代,温热病学说的发展完善,对痉证、抽搐提出热盛津伤,肝风内动的论述。《临证指南医案·痉厥》说"五液劫尽,阳气与内风鸱张,遂变为痉"。《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王孟英按说"木旺由于水亏,故得引火生风,反焚其本,以致痉厥"。反映了中医对抽搐病机认识的不同理解,丰富了痫病抽搐的辨证内容。
3. 运动障碍和经气受阻:多突然发生肌肉无力而跌倒或突然头低下。经气受阻多表现为肢体麻木、腹胀或其它不适,也有表现为剧烈疼痛的症状,如头痛、腹痛、肢体疼痛等。
4. 胃肠功能紊乱:最常见的有恶心、呕吐、流涎、脘腹胀满以及腹痛。
5.反复发作性: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痫证发作的时间不等,并且间隔也不一,但发作后的间歇期间,起居饮食皆若平人。如明·方贤《奇效良·五痫》云"或半年一作,或一年或一月作,或一日一次,或一日三次",清·陈复正《幼幼集成·痫疾证治》也说"昏晕一时即醒如常矣,其发也,或以旬日计,或以月计,或以岁计"。
中医学对癫痫病症状的观察,有一个逐步丰富完善的过程,除了认为昏迷和抽搐是主要的发作症状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发作症状也有一定的认识。在隋唐日期,不少医家就认识到,有些痫证甚至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风痫候》云"其状目睛不转,而不能呼。"明清日期,有些医家认识到有些痫证不仅是症状轻微,发作的持续时间也短暂,常常是一忽即过,如明·楼英《医学纲目·癫痫》中指出"癫痫即头眩也,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明 ·方贤《奇效良方·五痫》有"风癫为病,废手足,或一手一足,或两手两足,如瘫不随,或口喝牵引","痰痫为病,此患似狂张,作之不常……不废手足",不废头目,其人张狂,如梦中,如半醉,灯下不知人……如狂"类似于精神运动性发作。
(三) 休止期表现
《灵枢·癫狂》曰"癫痫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又曰"癫疾……已而烦心"已发现痫病发作后常有脊背疼痛、心烦等不适症状。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发痫后六七岁时不能语候》又指出癫痫发作后出现"其声不发,故不能言",并认为是"痫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所致。明《东医宝鉴·杂病》又云"痫者,过后惺惺"是描述痫病 作后所见的朦胧状态。
对休止期临床症状的观察总结很关键。休止期的治疗对减少发作次数,延缓发作间期时间至为重要。事实上中医对癫痫治疗,在时间分布上绝大部分是在休止期进行治疗。此时期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少数重型患者可以出现智力低下,表情淡漠,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走路不稳,也有的出现烦躁多动,不能自控,不听管教等,所以舌、脉象的观察和总结往往是休止期症状的重点。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4-11 12:57 2楼
二、 辨证纲要
(一) 八纲辨证首辨阴、阳
八纲辨证就是对通过四诊所取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由于八纲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因而是各种疾病辨证的总纲,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有执简双繁、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整个癫痫的理、法、方、药辨证中,如病因、证候、治法等都要运用到八纲辨证。一个癫痫病往往出现多种不同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呕吐、身痛、咬破舌头、小便失禁、四肢抽搐等不同症状,加上患者体质有强弱,邪正有盛衰各方面的因素。因此,同是一个癫痫病,其所出现的症状,都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对错综复杂的癫痫病及其临床表现,如果没有一个提纲来概括,就会感到茫无头绪,无从下手。若要找到癫痫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使得很复杂的症状达到条理化,就必须运用八纲。因为任何一个癫痫病,癫痫的性质不属于阴,就属于阳,症状的表现不属于热,就属于寒,邪正的盛衰不属于实,就属于虚,均不出八纲的范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陆洲雷言:"辨别阴阳为诊断治疗之大纲,亦为中医之特长;五行可废,阴阳不可废也。"阴阳,是辨别疾病性质的总纲领,又是八纲的总纲,能用以统括其余的6个方面,即表、热、实属阳证,里、寒、虚属阴证。需要指出的是,临床上习惯所说的阴证实指虚寒,而阳证则实指实热证。但还有一些病证,我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也把它们分别归属于阴阳两大类证候之中,如气病属阳,血病属阴,脏病属阳,脏病属阴等,这些都是就这些病变的特性和相对病变的关系而言,并不是说这些病变都是由阴阳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所以它们不属于阴阳本身病变的范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临床上,尽管痫病表现复杂,但古今医家辨证就其发作期多首辨阴痫、阳痫以统分证候。事实上在缓解期阴阳辨证也很重要。古人多把急惊风属于阳痫,把慢惊风属于阴痫,即以阴阳划分;以证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以脉而言,阳痫其脉必浮大滑动数,阴痫其脉必沉涩弱弦微;以预后来讲,阴痫阳脉易治,阳痫阴脉难痊。《伤寒论·辨脉法第一》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其中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微,此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这辨脉的纲领在癫痫脉法上仍然成立。
疾病的发生,即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病变。但在临床上要考虑到阴阳的相互转化问题,因为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不变的。
1. 阴痫
辨证要点:卒然仆倒,不省人事,或昏愦,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四肢不温,二便自遗。发痫则面色晦暗,四肢不温,双眼半开半合,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也有仅为呆木无知,不闻不见,不对不语;或动作中断,手中东西落地;或头突然向前倾下,又迅速抬起;或二目上吊数秒乃至数分钟即可恢复,病发后对上述症状全然不知,多一日频作十数次或数十次。
休止期则多见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倦怠无力,或萎靡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微弱,气短。大便溏或稀薄,饮食减少,口中无味,不烦渴,或喜饮,小便清长,身寒足冷,脉沉弱细溲或迟弱无力。
病因病机:
痰湿浊邪,蒙闭清窍,正气亏乏,元神被扰。
2. 阳痫
辨证要点:
痫发多无明显先兆症状,旋即仆倒,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或苍白,口唇青紫,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甚则多言,甚则狂言叫骂,呼吸气粗。大便燥结,或不利臭秽,恶食,口干而苦,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腹痛拒按,身热足暖,脉浮洪数,或滑实而有力。移时苏醒,除感疲乏、头痛外,一如常人。舌质红、苔多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病因病机:
痰热之邪,上扰清窍,正邪交争,元神失控。
(二) 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虚证便是由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也就是虚实的定义。一般疾病不外乎虚实两大类。痫病发作期多为实证,而休止期多兼虚证。
1. 虚痫
虚痫,虽有阴、阳、气、血虚损的区分,但凡属虚证,皆为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也就是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辨证要点:
由于虚痫的范围较广,加之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偏重不同,所以,临床表现较复杂,常见的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表情呆滞,嗜卧喜睡,少言懒语。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病因病机:
虚证的形成,有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两大方面。孕、胎失当,禀赋不足,或饮食失调,后天之本不固,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房室过度,耗散肾脏真元,或久病以及失治、误治损伤正气等,均可致成虚痫。阳气虚、失去温运固摄的机能,所以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被疲乏力,气短自汗,二便失禁。阴血虚不能制阳,脉失其濡养滋润,血行又失其鼓动,故脉来虚而无力。阳虚不能蒸化水津,阳亏无以滋养上承,所以舌上少苔甚至无苔。
2. 实痫
辨证要点:
由于实邪的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多不一致。主要有突然昏仆,四肢抽搐有力,或有吼叫,声高气粗,狂躁不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知苔厚腻等。
在癫痫的虚实辨证方面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据神气辨,大凡少气懒言,喜静少动,昏睡欲卧者多虚;燥扰不宁,声高息粗者多实。便秘溺赤者多实,便溏尿清者多虚。四脉弦滑数,苔腻者多实,少苔,脉细弱者多虚。
病因病机:
痫病总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具体或为上实下虚,或下实上虚,虚实之间,依据治疗情况可互相转化。
2015-04-11 12:58 3楼
三、 气血津液辨证
(一) 气病的辨证
《素问》:"百病皆生于气也。"痫病临床上,常见的有气虚、气滞、气逆等。
1. 气虚证
辨证要点:神情恍惚,精神萎靡,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倦怠无力,食少,大便溏薄,小便清或频,脉虚弱或虚大等。
病因病机:
多见于癫痫发作日久或先天禀赋不足者。其病机主要由于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故出现少气、懒言、倦怠无力。卫气虚弱,失其固摄肌表的功能,故自汗;气虚不能营于上,则头晕目眩;气虚鼓动自行之力不足,故脉虚弱无力;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
2. 气怯证
辨证要点:易惊易恐,惊惕不安,惊悸怔忡,孤独离群,情感淡漠,多疑敏感,沉默寡言,夜难入寐,胸闷太息,口苦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无力。
病因病机:此多见于痫病脾虚痰阻表现为惊痫者。中气不足,脾虚生痰,影响肝胆疏泄,志意怯弱而致。
3. 气陷证
辨证要点: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或伴有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
病因病机:癫痫病日久,气虚机能衰减,故见少气倦怠,清阳之气不能升举,则见头目眩晕;气陷于下,以致诸脏器失其升举之力,故见腹部坠胀,脱肛或子宫脱垂等。
4. 气郁证
辨证要点:癫痫发作前后常有闷胀、疼痛不适。平素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悲观厌世,悲忧欲哭,失眠或心烦懊恼,纳呆腹胀,脉沉弦,舌质紫暗。
病因病机:此多由情志内郁,气机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而成。气滞多责之于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外邪,或用力努伤、闪挫等因素引起。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常引起局部闷胀、闪痛。疼痛发作时轻时重,或窜动作痛,且多在嗳气或矢气后减轻,并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5. 气逆证
辨证要点:胃气上逆时,可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升发太过,则可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肺气上逆时,可见咳嗽、喘息等。气逆扰乱神明则烦乱而发狂,行为冲动,脉行不定。
病因病机:此多由肺胃之气上逆以及肝气升发太过,气逆乱上,乱及神明所致。尤以狂痫多见。胃寒积饮,或痰食阻滞气机,或外邪侵犯胃腑,胃气失其和降而上逆,故见呃逆、嗳气、呕吐、恶心等;郁怒伤肝,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甚至呕血;感受外邪,或痰浊壅滞,使肺气上逆,故见咳嗽。
(二) 血病的辨证
血来源来水谷之精,能充润营养全身,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 、指之摄、肤之觉,以及五脏六腑之功能,无不赖血之营养。血之病变也较广泛,常见有血虚、血瘀、血热3个方面。
1. 血虚证
辨证要点:癫痫发作日久,面色苍白或萎黄无泽,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疲倦乏力,手足发麻,筋脉拘挛,抽搐瘛从,女性月经量少、延期甚或经闭,脉细弱无力,舌质淡等。
病因病机:血虚多由于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久病,七情过度,消耗阴血等。血虚不能滋养头目,上荣心悸、失眠。血虚经脉失养则手足发麻,血虚不荣于舌,故舌淡,不能充盈于脉,故脉细无力。
2. 血瘀证
辨证要点:血瘀兼有气虚时,可见身倦乏力,少气自汗,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等;血瘀兼有血虚时,则见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肿块疼痛拒按,痛处不移,舌质淡或有瘀斑,脉细涩。痰瘀互阻者,可见肢体麻木,头痛头晕,面色黧黑,女性则痛经等。
病因病机:"久病入络","久病多瘀"。脑部或肢体外伤,或癫痫病日久,气虚运血无力,而致血行瘀阻,故见其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等血瘀之症,又可见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之证。瘀血阻滞,新血不生而又致血虚,或本为血虚,又因其它原因引起血瘀,血虚不能充盈濡养,故见头目眩晕,心悸失眠,舌淡、脉细;血行不畅,又可见上瘀斑,脉涩,或有肿块,疼痛拒按,疼处不移等症状。
3. 血热证
辨证要点:心烦或躁扰发狂,口干不喜饮,身热,以夜间为甚,脉细数,舌红降,或见各种出血证。
病因病机:
血热多由于外感毒热邪气,或肝郁化火所引起。血热炽盛,扰乱心神,故见心烦,甚至燥扰发狂。邪热入于血分,血属阴,故入夜则甚。阴血被耗,故口干。热不在气分,故不喜欢饮水。热虚血耗,不能充盈于脉,故脉来细数。若血热邪盛在血分,血受热迫,则见血热妄行,如各种出血等。
(三) 气血同病
临床上,气血同病,诸如血热气盛、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更为常见。
1. 气滞血瘀
辨证要点:平素性情急躁,或善息,躁扰闷乱,或哭笑无常,心烦不寐,面色晦暗,妇女经行量少,色黑有块,行经腹痛,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沉涩。
病因病机:本证多由忧虑过度,气机运行受阻,以致气滞血凝,使脑气与脏气不相顺接,郁滞之气扰乱脑神所致。
2. 气血两虚
辨证要点: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苍白或萎黄,少气懒言,自汗乏力,心悸不寐,肝体麻木,手足瘛从,舌质淡,脉细弱。
病因病机:癫痫久病不愈, 或脾胃为药毒所伤,或禀赋不足,气血素虚而致。
3. 热血气盛
辨证要点:面红目赤,心烦躁扰,谵言狂语,或神识昏蒙,目见异物,舌绛苔黄,脉数。
病因病机:外感毒邪,邪热内炽,充斥脏腑,燔烁神明。
(四) 津液病的辨证
津液的病变很多,痫病的津液辨证应特别重视水液停滞成痰的病理机转。
水液停滞之病,多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所致,其病理产物为痰,为饮,与癫痫有关的多责之于痰、饮。正如当代名医徐景藩所言:治痫必祛痰。说明痰邪在癫痫发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现仅就常见的痰证分辨如下。
1. 风痰
风痰是指痰盛而动风的病证,故名风痰。
辨证要点:头晕目眩,喉中痰鸣,突然僵仆,抽搐吐涎,胸闷乏力,四肢麻木,二便失禁,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病因病机:常由阴虚阳亢,风阳内动;嗜食肥甘厚味,痰涎内壅所致。风痰上扰,所以头晕目眩,喉中痰鸣。流窜经络,故见肢麻偏瘫,口眼涡斜。闭塞清窍,则神昏仆倒,舌强不语。
2. 热痰
痰热互结,谓之热痰,在癫痫中最为常见。
辨证要点:心烦懊怒,咳痰黄稠,大便干结,坐卧不安,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痰热内扰,则心中烦热。热盛煎敖津液,故咳痰黄稠;气机阻塞,故见喉痹;痰热结于胃肠,则便干;痰热互结则见脉来滑数。
3. 寒痰
寒痰互相凝结,或痰盛而有寒象的证候,是为寒痰证。在癫痫病中较少见。
辨证要点:头痛、腹痛,口吐涎沫,畏寒肢冷,咳吐白色稀痰,神情呆滞,目直不瞬,语音低怯,蜷缩嗜卧,食欲不振,痴呆,舌苔白腻,脉沉滑等。
病因病机:寒痰凝结,阳气受损,则畏寒厥冷,经络阻滞,气不得伸,所以骨痹刺痛,四肢不举,脉来沉迟,寒水所胜,则咳吐稀白痰。
4. 湿痰
湿聚成痰,痰盛而又兼湿象的证候,即为湿痰,或称痰湿。
辨证要点:多痞、纳少、呕恶、痰多,身重困倦,脉濡滑,舌苔厚腻。
病因病机:多由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或外感寒湿,束肺困脾,水湿内停,聚而成痰所致。脾虚湿困则纳少;痰湿阻于上焦则胸痞;阻于中焦,胃气上逆则呕恶;痰湿阻遏清阳,则身重困倦。
5. 痰气郁结证
辨证要点:面色晦滞,精神抑郁,神识迷蒙,急躁易怒,女子月经不调,失眠,舌苔腻,脉沉弦滑。
病因病机:情志抑郁,横逆犯脾,运化失司,气郁痰结,神明被扰。
2015-04-11 12:59 4楼
四、 脏腑辨证
(一) 心病辨证
1. 心气虚与心阳虚
辨证要点:心气虚、心阳虚的共同脉症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脉细弱或结代。兼见面色白,被疲体倦,自汗少气,舌淡苔白等症,为心气虚。若见畏寒,肢冷不温,面色滞暗,心胸憋闷或作痛,舌淡、紫暗而胖嫩,则为心阳虚。若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多是心阳虚脱的危险。
病因病机:多因痫病外延不愈发展而业,或由脏日衰,以及汗、吐、下太过所致。心气或心阳不足,鼓动力弱,血脉不得充盈,故心悸气短,脉细弱;气虚阳弱,不能固摄肌表,故自汗出;脉气不相连续,所以脉来结代;动则耗气,故活动时诸症加重;心之气血不能上荣,所以面色白,舌质色淡;阳虚不能温煦肢体,故肢冷不温而畏寒;心阳不振,胸中阻气痹阻,故心胸憋闷或作痛;阳气虚衰,血运失常,故唇青紫。心阳衰则暴脱,宗气大泄,则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息短气微,神志模糊,甚至错迷,脉微欲绝。
2. 心血虚与心阴虚
辨证要点:心血虚、心阻虚的共同症状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兼见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为心血虚;兼见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则为心阴虚。
病因病机:多因血的化源不足或失血过多,以及长期精神刺激,致营血亏虚,阴液暗耗所致。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血虚不能荣养于上,故眩晕健忘,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血虚不能充实血脉,所以血脉细弱。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以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来细数。
3. 心火亢盛
辨证要点:心中烦热,焦躁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舌红脉数,甚则狂躁谵语,或兼见小便赤涩刺痛,尿血等。
病因病机:多由于心怀不畅,郁而化火;或喜食辛辣肥腻食品,久而化热生火,引起心火炽盛,有时心阴虚相对阳亢,也可出现心火上火。心火内炽则心烦,上扰心神故失眠,甚则神乱发狂;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而面赤;火热伤津,故口渴;心移热于小肠则尿赤灼痛,伤及血络故尿血。
4. 心血瘀阻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心烦躁扰,心胸憋闷或刺痛,神情不定,痛引肩背内部,时发时止,舌质暗紫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脉微欲绝。
病因病机:多由于心气虚衰,血液运行不畅,再加上一些诱因,如情绪激动、劳累、受寒、痰浊凝聚等,使心血瘀阻;心阳不振,血瘀心脉故心胸憋闷而刺痛,手少阴经脉循肩背而行,故导致肩背内臂引痛。阳虚血瘀,心脉搏动失常,故心悸怔忡;脉涩或结代,舌紫见瘀点瘀斑,为气滞血瘀之征。心阳暴绝,血脉凝滞不通,故心暴痛,面色青紫,甚则昏厥,脉微欲绝。
5. 痰迷心窍
辨证要点:多见神志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或神志昏蒙,举止失常,喃喃自语,或昏仆于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缓而滑。
病因病机:多因精神刺激,思虑过度,气郁不舒,郁久化火,煎炼津液为痰,痰浊蒙憋心窍而致。因痰浊属阴,阴主静,心窍为痰浊所阻闭则神志为之昏蒙。
6. 痰火扰心
辨证要点:心烦瞀闷,口渴面赤,气粗气急,或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越妄动,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实。
病因病机:狂痫者多见。多由火热内燔,煎熬津液为痰,痰火上扰元神。
(二) 肝病辨证
1. 肝气郁结
辨证要点:情志抑郁,易激易怒,少寐梦扰,神志恍惚,胸闷而喜太息,胸胁或乳房、少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脉弦;或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见颈项瘿瘤。
病因病机:多因情志郁结,郁怒伤肝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失疏泄所致。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肝失其条达疏泄,故见精神抑郁;气机郁滞不畅,故胸闷而善太息;郁久不解,失其柔顺之性,故易怒。肝气郁滞,经脉不利,故胸胁、乳房、少腹等肝经所经过之处发生胀痛。肝气上逆与痰搏结于咽,冲任失调,所以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肝气上逆与痰搏结于咽,则成梅核气;痰气积聚于颈项则成瘿瘤;郁之既久,气聚血结。
2. 肝阳上亢
辨证要点: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耳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健忘心悸,腰酸膝软,舌质红绛,脉弦细数。
病因病机:本证多由因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致肝阳上亢,或因郁怒焦虚,气郁化火,内耗阴血,阴不制阳所致。肝肾阴精不足,阳气亢逆升腾,故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耳赤,急躁易怒;阴虚则阳无所制,神无所养,阴阳不相既济,故心悸健忘,不寐多梦。肝主筋,肾主骨,阴亏火动,筋骨失养,故腰膝酸软。舌质红绛,脉弦细数,为阴虚火旺,肝阳上亢的症象。
3. 肝火上炎
辨证要点:头痛眩晕,耳鸣如潮,面红耳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烦躁易怒,不寐或恶梦纷纷,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
病因病机:多因气郁化火或嗜酒烟厚味,以致湿热化火。肝火易炎,上攻头目,故头痛眩晕,耳鸣作响,面红耳赤;火郁肝经,则胁灼热;加挟胆气上溢,则口苦咽干;如火扰则神不得安,故多寐甚或狂越;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则吐血、衄血;灼伤津液,则便秘、尿赤。
4. 肝经湿热
辨证要点:胁肋胀痛,妇女带下黄绿色、质粘、有臭气,外阴瘙养、糜烂,或睾丸肿痛,局部皮肤发红、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病因病机:多由于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湿热下注所致。湿热蕴结,肝失疏泄,则见胁肋胀痛;肝脉绕阴器,湿热下注,可见妇女带下黄绿,有臭气,或睾丸胀痛,皮肤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之象。
5. 肝风内动
辨证要点:手足震颤,四肢抽搐,或者突然跌倒,并见神志模糊,语言不清,两目上翻,口眼涡斜,半身不遂,舌质红,脉弦数。
病因病机:肝风属于内风,多因肝肾阴液过亏,肝阳升动无制,而化火生风。因此,不论是肝阳上亢还是肝火旺盛,肝之阴血不足发展到极期,都可导致肝风内动。
6. 肝血不足
辨证要点:面色无华,眩晕,夜寐多梦,耳鸣如蝉,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或成雀盲,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肌肉闰动,爪甲不荣,经量少或经闭,舌淡,脉细。
病因病机: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肝血所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故面色无化,眩晕,耳鸣,舌淡;血不濡于目,故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或成雀盲,经筋失去营血的濡养,则爪甲不荣;血虚生风,则肢麻,筋挛,肉闰。血少则脉不充盈所以脉细;血海空虚,故经少经闭;血不足以安魂定志,故夜寐多梦。
(三) 脾病辨证
1. 脾气虚弱
辨证要点: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少气懒言,四肢倦怠,眩晕时作,动作迟缓,面色萎黄不华。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病因病机:多由饮食失调,或劳倦损伤,或吐泻太过所致,变可由其它疾病的影响,如肝病乘脾犯胃,导致脾胃虚弱。脾胃之气不足,则受纳和健运不利,故食欲不振,纳少,食后胀满,大便溏薄;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四肢肌肉无以充养,故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脉缓弱无力。
2. 脾气下陷
辨证要点:头晕目眩,语言低怯,气短乏力,自汗食少,食入则胀,脘腹重坠,便意频繁,或久泄脱肛,或子宫下垂等。
病因病机:多由脾虚、中气不足发展而业,也可由久泄久利或过度劳倦所致。脾气不升而下陷,清阳之气不能上煦于头,故目眩头晕;中气虚弱,宗气化生不足,故气短,语言低怯,倦怠乏力;脾不健运,故食入则胀;气虚无以固表,故自汗出;中气下陷,升举固摄无权,故脘腹重坠,便意频繁,或脱肛或子宫下垂等。
3. 脾不统血
辨证要点:便血,肌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以及其它出血等,同时还可兼见脾气虚或脾阳虚的证候。
病因病机:多由于病久脾气虚损,或因劳倦伤脾,以致中气虚而统摄无权所致。脾气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虚则气弱不能统摄,以致血液不能循经而行,溢于肌肤,则见皮下出血;溢于胃肠,是为便血;渗于膀胱,则为尿血;气虚则冲任不固,渐成月经过多,或崩漏等。
4. 脾阳不振
辨证要点:目神呆滞,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按喜温,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清稀而多。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细或迟弱。
病因病机:脾阳不振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伤害脾阳所致。因阳虚而生寒,故又称脾寒证。脾阳虚则运化无权,故纳减腹胀,大便溏泄稀薄,证属虚寒,故脘腹疼痛喜按喜温;中焦虚寒,故口淡不渴;阳虚无以温煦,所以四肢不温;水显不能运化,故小便不利,流溢于肌肤则肢体浮肿;渗于下则白带清稀而多。
5. 痰湿困脾
辨证要点:表情呆板,神识迷蒙,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恶心欲吐,口淡不渴,腹痛溏泄,头痛如裹,身重或肿,肢体僵直,面色黄晦,舌胖苔白腻,脉濡缓。
病因病机:多因贪凉饮冷,过食生冷瓜果,致寒湿停于中焦,或因冒雨涉水,居处潮湿,遂使寒湿内侵;或因内湿素盛,中阳被困,以致寒湿内生所致;脾为寒湿所困,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故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吐,腹痛溏泄;寒湿滞于经脉,阻塞外荣,所以肌肤、面色萎黄不泽;寒湿内困,津液不伤,故口淡不渴。
6. 脾胃湿热
辨证要点: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泄,小便短赤不利,或面目肌肤发黄,或常皮肤发痒,或有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苔黄腻,脉濡数。
病因病机: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故脘腹痞闷,呕恶厌食;湿热交阻而下迫,故大例溏泄而不爽,小便短不利;湿热郁蒸,故皮肤发痒,胆液外泄,则面目肌肤发黄;湿邪粘腻,湿热互结,故身热起伏,不为汗解,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之象。
7. 胃肠积热
辨证要点:兴奋躁动,心烦懊恼,甚或谵妄狂越。脘腹灼热,渴喜冷饮,口中臭秽,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因病机:胃肠积热与情志郁火相并,扰乱神明。
(四) 肾病辨证
1. 肾阴虚
辨证要点:健忘神呆,虚烦不寐,眩晕耳鸣,视力减退,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咽干舌燥,入夜为甚,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病因病机:多因久病伤肾,或房事不节,或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伤阴之品,或情志内伤,暗耗肾阴所致。肾阴不足,脑髓空虚,骨骼失养,则眩晕健忘,耳鸣,腰膝酸软;或阴精不能上注于目,故视力减退,目视昏花;形体、口舌得不到阴液的滋养,故咽干口燥,形体消瘦;阴虚不能制阳,虚火内动,则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火扰心神,故不寐;火扰精室,故遗精;精血亏少,所以经行量少,甚或经闭;若虚火内扰乱,血热妄行亦可致崩漏。
2. 肾阳虚
辨证要点: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面色白,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冷,阳痿,妇女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病因病机:多由于素体阳虚,元气不足,或久病及肾,房劳过度,损耗肾阳所致;阳虚不能温煦形体,振奋精神,故形寒肢冷,面色白,神疲倦怠;腰为肾之府,肾阳衰弱,下元虚惫,故腰膝酸冷;肾主生殖,阳虚火衰,生殖机能衰减,故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阳虚鼓动无力,故脉沉细无力。
3. 肾气不固
辨证要点:被疲,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尿后余沥,或遗尿失禁,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胎动易滑等。
病因病机:多由于肾阳素亏,或久病失养,肾气亏耗,失其封藏固摄之权所致。肾气虚,机能活动衰减,故神疲,腰膝酸软无力。肾虚不固,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而清,尿后余沥不禁,夜尿频多,甚或遗尿。肾气虚而精关不固,则滑精早泄,阳气衰少而不能固摄冲任,所以带下清稀,易于滑胎。
4. 肾不纳气
辨证要点:气虚喘促,呼多吸少,动则更甚,汗出,四肢不温,面部虚浮,脉虚细,舌质淡或青紫。
病因病机:多由于久病伤及肾气,或肾虚衰弱,不能纳气所致。
5. 肾精不足
辨证要点: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小儿发育迟缓,身体短小,智力和动作迟钝,骨胳痿弱,囱门迟闭,成人则见早衰,发脱齿摇,健忘恍惚,足痿无力,精神呆钝,动作迟缓等。
病因病机:多由禀赋不足,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失养,或劳倦过度,久病伤肾所致。肾精不足,则男子精少不育,女子则经闭不孕。精不足,无以充养骨髓,骨骼失养,脑海空虚,故小儿可见五迟五软,成人则多见早衰,足痿无力,精神呆钝,运动迟缓等症。
(五) 脏腑兼病辨证
1. 心肾不交
辨证要点:心悸健忘,虚烦不寐,寐则多梦,或难以入睡,或彻夜不眠,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此多为久病、劳倦,或纵欲过度,损伤心肾之阴,或五志过极,化火乘心,下及肾阴;或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以致心肾不交,水火失济而成。
2. 心脾两虚
辨证要点: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表情呆板,神思恍惚,沉默少言,自语自笑,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妇人经少经闭,或色淡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此多病后失养,饮食不足,或忧思积虑,以致心血暗耗,脾气受损伤致。
3. 肝肾阴虚
辨证要点: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如蝉,咽干口燥,或视物昏渺,视一为二,烦热遗精,兴奋善怒,性亢多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此多七情内郁,耗伤精血;或久病不愈,耗损肝肾之阴而致。
4. 肝脾不和
辨证要点:表情抑郁,胸胁胀满,性情急躁,郁郁寡欢,太息不止,纳呆食少,腹胀便溏,烦躁不寐,飧泻肠鸣,苔白脉弦。
病因病机:此多情志不展,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以致肝郁脾虚,肝脾不和。
⬅ 癫痫治疗,治疗癫痫病偏方那个好 老茶馆 癫痫治疗,家传二味镇痫散治癫痫急性发作奇效如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