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 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草稿)

2015-05-02 12:57 12楼
回到《内经》那个时代,即战国、秦汉时期,读一读那个时代的著作,感受一下先哲们的思想境界,诸如《国语》、《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孟子》、《荀子》、《春秋左传》、《周礼》、《礼记》、《周易》、《尚书》、《吕氏春秋》、《春秋繁露》、《淮南子》、《白虎通》、《史记》、《汉书》等诸子经史古籍。经与《内经时代》比对后发现,赵先生一书中应有尽有。赵先生搜求诂训,博采群经,以求得《内经》一书之正解。赵先生做到了这一点,“即通过阴阳五行之学通释《内经》,并把《内经》放回产生阴阳五行的时代去,将和它有关的政治思想背景,及各种同时代的学术进行比较研究”。赵先生研究《内经》的最后见解,“《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内经》最高理论”。赵先生说:“阴阳五行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诚然斯也!
2015-05-02 12:58 13楼
查阅古籍史书发现,阴阳五行学说在汉代,先于道家,后融儒家,成为儒化的阴阳五行之道,后来又掺入“谶纬”之学,从而披上了神学和宗教的外衣,附会并辅佐汉代帝王政治统治,霸业天下,稳定社稷,巩固江山,繁荣经济,昌盛九州,其功德无量。文景之治、汉武之盛,与此有关;两汉四百年的发展史,更与此有关。阴阳五行之道,是精华还是糟粕?是科学还是迷信?现在看来,兼而有之,全盘否定,与《史》相左。《内经》亦正是那个时代的作品,纵观《内经》全书内容分析,与阴阳五行学说无关的篇章不多。
2015-05-02 12:59 14楼
阴阳五行学说附会帝王政治思想为统治阶级服务,始作俑者(梁启超之意-宜负罪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为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邹衍,其“五德终始”之说与《吕氏春秋》相合,汉代称为阴阳家,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代已完成。所谓阴阳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是否有《内经》的韵味?(《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当时阴阳家之空气弥漫于一般人的思想中,并深信此理。后刘向父子《七略》、《别录》综论上古学术的源流派别,予以归类。其内容保存于《汉书•艺文志》。
2015-05-02 13:00 15楼
阴阳五行学说在汉代盛行,先有邹衍,后与董仲舒附会《春秋》而作《春秋繁露》所倡导的“天人感应”思想等有巨大的关系。因此《内经》的“天人相应”体系,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是分不开的。
2015-05-02 13:01 16楼
顾植山教授撰文说:“《黄帝内经》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的医学著作,冠以‘黄帝’之名是标示该书汇编的内容在学术上属于‘黄帝之道’。其基本思想形成于周、秦之前。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领悟《黄帝内经》确有触类旁通的作用,但他们之间是同源异流互通的关系,中医之本、之根还是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许多理论可以给国学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填补一些缺失。通过对《黄帝内经》文化源头的梳理和阐述,有助于恢复和弘扬被湮没和已被曲解的古代文化的原貌,对中华文明的历史正本清源,作出新的评估。”(中医之魂在《黄帝内经》中.《中国中医药报》,2013-9-10)
2015-05-02 13:02 17楼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要想真正读通、读懂《内经》一书,“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领悟《黄帝内经》确有触类旁通的作用”,故必须以国学知识即经史子集之内容,来解读《内经》其书。这是因为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以《四库全书》为内容的、封建社会所谓正统的权威性百科巨著。有学者云“《内经》有文化之美”,的确如此,《内经》中经史子集之内容无所不有。所以赵先生说:“两汉以前的文献均在查考之列,重点是战国秦汉的文献,即那时的经、史、子、集都要看过。”
2015-05-02 13:03 18楼
可见,欲成为一代大医、一代国医大师者,《内经》当读,而那时的经史子集亦当在学习范围之内。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大医习业》中曾说:“如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泥,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2015-05-02 13:04 19楼
所谓的“经史子集”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专名。对于其解释,《辞源•糸部》云:“旧时图书分类的专名。古代著录家序录群书,多分为七,如汉刘向《七略》等。晋荀勖(xu)《中经》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南朝齐王俭有《元徽四部书目》。至《隋书•经籍志》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部。自唐以后,直至清人修《四库全书》,皆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类下再分子目。”
2015-05-02 13:04 20楼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 经验交流 老茶馆 想开一个理疗店,请各位高手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