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现代周易研究存在的问题三

2015-05-03 21:44 楼主
本帖最后由 xdd2242208976 于 2015-5-3 21:55 编辑

余敦康先生归纳学界对《周易》的认识,认为有四种看法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认为,《周易》本是卜筮之书,其中所蕴含的巫术文化的智慧就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因而应从卜筮的角度来解释。另一种看法认为,虽然《周易》由卜筮演变而来,但它的宝贵之处不在卜筮,而在于卜筮里边蕴含着的哲学内容,卜筮不过是它的死的躯壳,哲学才是它的本质,因而应从哲学的角度来解释。第三种看法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天文历法的书,也就是一部科学著作,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不仅对古代的科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相吻合,因而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第四种看法认为,《周易》是一部史学著作,其中保存了多方面的古代珍贵史料,特别是反映了殷周之际的历史变革,因而应从史学的角度来解释”(余敦康著《易学今昔》1页)。从这个归纳里可以看出,哲学是蕴含于卜筮之中,因卜筮而产生,历史资料隐含于卦爻辞,因卦爻辞而产生,因此《周易》的哲学内容和历史内容都不涉及八卦起源,而卜筮与天文历法才可能与八卦起源产生关系。所以吕嘉戈先生归纳说:“专业研究《易经》学术圈内存在两种意见,即认为《易经》源于天文说与源于卜筮说”(吕嘉戈著《易经新探——易之数理及医易同源的启示》序,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6月版》。吕嘉戈先生是主张八卦起源于天文历法的,余敦康先生是主张八卦起源于卜筮的,二者实际上在这里搭起了共识,即八卦或者起源于天文历法或者起源于卜筮。以个人之见,易学研究走到这一步,已经快要登堂入室了,因为八卦起源问题解决了,从根源上开始清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有些传统观念和表象阻止了这种“登堂入室”。
汪宁生先生1976年根据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流行的“雷夫孜”等数卜法研究八卦起源,认为数分两种而卜必三次,用一画代表奇数,用二画代表偶数,这就是阳爻(——)和阴爻(——)的由来,而三次所卜必然得出八种可能的奇偶数组合情况(即偶偶偶、奇奇奇、偶奇奇、奇偶偶、偶奇偶、偶偶奇、奇奇偶、奇偶奇)中的一种,这就是八卦的由来(汪宁生《八卦起源》,《考古》1976年第4期)。张政烺先生后来破译数字卦后,八卦起源于卜筮的说法似乎得到了某种印证,因此这种观念得到了加强。张先生对32个商周时期的数字卦计168个数字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一至八8个数字中,一出现36次,五11次,六64次,七33次,八24次,而二、三、四均是0次。张先生推测,二、三、四这三个数字在卜筮时实际上是存在的,之所以没有画出,是由于古文字从一到四均是积横画而为之,一二三上下重叠起来容易混淆,所以根据阴阳观念,古人将奇数三并入一,将偶数二、四并入六,这就是在168个卜筮数字中一出现36次,而六则多达64次的原因(张政烺《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由于古文字中六作构成角形的两条短线“〈 ”,后来被拉伸就代表偶数成了阴爻(一一),而一则代表奇数成了阳爻(——)。张政烺先生对数字卦的研究虽然否定了汪宁生先生关于阴阳爻来源的说法,但八卦起源于数卜的认识在学界却得到了加强。八卦起源数卜论流行于学界,但大多数人都不想一想,也不问一问:为什么只有三爻、六爻的数字卦,而没有四爻、五爻、七爻、八爻的数字卦?为什么八卦符号只有8个三爻卦、64个六爻卦,而没有邵雍和朱熹所推测的那种16个四爻卦、32个五爻卦以及128个七爻卦等等?数字卦到底是利用八卦六十四卦进行卜筮所得的卦象结果还是八卦、六十四卦定型前的一种卜筮数字?数字卦又如何推演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种宇宙生成观?在八卦起源数卜论成为主流观点的情况下,仍有一些学者顽固地坚持八卦起源于远古天文历法。邹学熹先生详尽地分析了先天八卦图与年月日时周期的关系,并说:“殷墟甲骨文不是易学起源的依据,易学起源于古天文学,从我国进入农耕社会就开始了,这在《周易》和《内经》中,皆有历历天象可考,不是人的善辩可以改变的”(邹学熹著《易学十讲》59页,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年1月第1版)。赵定理先生也说:“易的源头,本为古历法所得到的自然规律。经古人提炼,抽象为太极、阴阳、八卦学说。然后,又以法自然之规律,用来推演万物,万事,并用来占筮”(徐道一著《周易科学观》57页,地震出版社1992年5月版)。李仕澄先生根据《周髀算经》给出的一年二十四节气日影长短数据绘出了晷景太极图(即传统的阴阳鱼太极图),并断言:“八卦太极图跟陈抟‘先天图’体系有关,它服从于‘伏羲六十四卦方位’的排列规律,别无他出”、“八卦太极图遵从自然界‘阴、阳’互补消长规律,否则不能名为‘天地自然之图’的太极图,只是某种图案画”(张其成主编《易经应用大百科》202页)(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9d64bb0102vn5r.html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9d64bb0102vn5r.html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5-04 07:07 2楼
不是很清楚啊!高手来回答啊啊
⬅ [转帖]现代周易研究存在的问题二 老茶馆 [转帖]现代周易研究存在的问题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