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2008-09-27 02:35 楼主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综述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t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了单味大黄治疗某些儿科疾病具有较好疗效,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1小儿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对病毒、葡萄球菌、厌氧菌、链球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颜学忠[1]治疗35例疱疹性口炎患儿,取大黄3 g,加入50~100 mL水中煮沸1~2 min,每天少量口服煎液不少于4次,连续2 d后,与41例常规方法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弥漫性牙龈红肿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

2小儿上消化道出血
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止血的有效成分是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均有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血栓形成,并使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还能使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血管抵抗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止血。林秀珍等[2]对30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用注射用水10 mL稀释大黄粉0.5~1 g后鼻饲胃内保留,2~3次/d,连用2 d,有效率为93.33 %;林英等[3]对66例重病患儿在按原发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大黄粉0.04 g/(kg·次)以温开水调成稀糊状从胃管缓慢注入后夹管2 h,1次/8 h,连用5 d,能有效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3小儿胃肠功能衰竭、肠胀气
大黄能有效阻止炎症介质的扩增及其生物学作用的发挥,阻止炎症介质介导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多种病原体有抑制作用;对某些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彭淑梅等[4]将64例胃肠功能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其中34例用大黄敷脐,1月~1岁为10~20 g/次,1~3岁为20~30 g/次,3岁以上为30~50 g/次,用蜂蜜适量调匀后使用,每日更换1次,连用3~5 d;另30例口服或鼻饲单味大黄制剂精黄片,25 mg/(kg·次),1次/8 h,疗程5 d。72 h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TNF|α、IL|1、IL|6及血乳酸明显降低,且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薛前进等[5]对42例胃肠功能衰竭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粉0.2 g/(kg·次)鼻饲,1次/8 h,连用3 d。结果表明:止血有效率为83.33 %,肠鸣音恢复有效率为100 %。唐贵富等[6]给32例危重症时肠胀气患儿以大黄粉溶于10~30 mL温开水中后口服或灌肠,体重<5.0 kg者用1.0 g,5~10 kg者用2.0 g,10~15 kg者用3.0 g,>15.0 kg者用6~12 g,有效率为90.6 %。

4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谢谢艳红等[7]将大黄粉5 g用温开水适量调匀后,对2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用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每日更换1次,连用3~5 d,并随机选择同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对照,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用大黄敷脐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沈道红等[8]对2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粉1 g加温开水5 mL搅拌混匀,静置10 min后取上清液经胃管注入,3~4次/d,总治愈率为85.7 %。

5小儿蛔虫病
大黄具有攻里通下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证明,大黄中有效成分大黄素对乙酰胆碱所致痉挛有很强的解痉作用。因此,用大黄治疗蛔虫病有较好疗效。章正国等[9]用生花生油50 mL加大黄粉6 g给25例蛔虫性肠梗阻患儿胃管内注入后夹管2 h,所有患儿在1 h内即排出蛔虫,梗阻症状立即消除,3 d 后均出院。吴中卫等[10]对48例胆道蛔虫症患儿按0.5 g/(kg·d)分3次口服大黄粉,治疗3 d后,总有效率为97.9 %,且无不良反应。

6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及新生儿黄疸
大黄能改善肝脏微循环,疏通胆小管及微细胆管内胆汁淤积,从而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和增加胆汁流量。黄志华等[11]将64例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大黄0.5 g/(kg·次)浸泡于15~20 mL沸水中,待温热时取滤液口服或经十二指肠内灌注给药;对照组20例静脉滴注肌苷和维生素C等。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经2~3个疗程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ALT、γ|GT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和P<0.01)。郭景玲[12]取大黄4 g,加水50 mL煎煮5 min,给出生后6 h内的100例新生儿口服5 mL,1次/d,连服3 d,并与另100例不口服任何药物组对照。结果显示:药物组出生后6 h内第1次排便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次大便变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4 d龄黄染例数、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

7小儿便秘
大黄含蒽醌类化合物,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药物进入体内后可刺激大肠蠕动而排便。陈睿[13]对40例新生儿便秘者用约3 g大黄粉加沸水调成糊状后敷于脐部,纱布固定,24 h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97.5 %。张静慧[14]治疗80例便秘患儿,将大黄5~10 g研粉后用醋调成糊状,贴双足涌泉穴或脐部,10~15 h后取下,有效率为94 %。

8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
大黄具有攻下泻火、醒脑开窍、抑制免疫及抗病毒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大黄乙醇提取物可减轻病毒性脑炎模型鼠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消除脑组织内病毒抗原,降低病程各期病毒滴度,具有有效的抗病毒作用。万容等[15]对3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25 g加水250 mL煎煮10 min,取液100~200 mL冷却后保留灌肠,2次/d,3 d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在退热、止惊、意识恢复及呼吸衰竭的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在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证、降低无效率方面有积极作用。

9小儿急性肾炎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黄具有“结肠透析”的功能,其有效成分蒽醌类除有排便利尿、使浮肿消退外,还可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并通过抑制肝肾系统释放肾素、抑制蛋白质分解等途径降低BUN,降低血压;还可分别通过抑制毛细血管渗透性,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以及拮抗组胺类活性物质,改善肾微循环。王克珠等[16]将70例急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单味大黄,剂量为<5岁10 g/次,煎成200 mL溶液;>5岁20 g/次,煎成300~500 mL溶液,保留灌肠,2次/d,连续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使用青霉素、速尿、利血平等。结果治疗组血压降至正常时间、尿蛋白完全转阴时间、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0 小儿化脓性淋巴结炎
大黄对多数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及较强的抗炎作用。刘玉琴等[17]将88例化脓性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均用抗生素治疗。对其中一组加用大黄。将大黄100 g研末后以食醋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于肿痛淋巴结区域,塑料薄膜覆盖,1次/d,保留8~12 h。结果与单用抗生素组相比,1周内显效率明显提高,且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率100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11 小儿腮腺肿大疼痛
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效。英若兰[18]对80例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腮腺肿大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大黄粉15~20 g滴入少许食醋,搅拌成糊状后贴敷于耳垂,每24 h更换1次,3~5 d为1个疗程。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能明显缩短肿大及疼痛消失时间(P<0.01),治愈率为100 %。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09-27 09:12 2楼
学习。
2008-09-27 11:08 3楼
不错,有启发
2008-09-27 12:42 4楼
以前在37度看过拙村的一个帖子,大意是说大黄泻与不泻在于煎煮的时间。用生大黄量大点,但是煎煮时间久点也不会泻。在运用上,也不必要拘泥于便结否,而是以泻邪为目的。所以他用大黄的量都比较大,给一两岁小儿,用生大黄都用十几克。
⬅ “子”义略考(1) 老茶馆 浅谈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