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五苓散不同的利尿机制

2015-05-13 16:27 楼主
在伤寒论中五苓散所治之证甚多:有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 散主之。有本以下之,而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 散主之。有中风五六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 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五苓 散主之。有太阳病,大汗出,胃中汗,烦燥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火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有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 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 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水,少少与之。但依法救之,渴者,宜五苓 散。
以上诸证,总缘水气运化失司而成。现代科研,中药 药 理学认为:多因高温环境,反复出汗,口渴多饮,致使血中抗利尿素(ADH)上升,体内水分保持量增加,引起渗透压下降,而出现口渴,欲饮,饮 入之水在胃内难以变成等张状态,出现呕吐,腹泻,小便不利用等五苓散证。服用本方(多饮 水,汗出愈)。提示五苓 散有促进饮 入之水以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效果。表明本方可能与单纯利用尿剂作用机制不同。故有人总结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五苓散的病机是渗透压调定点降低所致。五苓 散很可能是主要作用与渗 透压感受器,减少其对一定渗 透压刺激的兴奋性,从而使降低了的渗透压的调定点恢复正常。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原创诗歌:人与自然 老茶馆 伤寒中误治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