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王中子诸婴兒小子气鬲病

2015-05-21 20:22 楼主
齐王中子诸婴兒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脉,告曰:「气鬲病。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病得之忧,数忔食饮。」臣意即为之作下气汤以饮之,一日气下,二日能食,三日即病愈。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诊其脉,心气也,浊躁而经也,此络陽病也。脉法曰「脉来数疾去难而不一者,病主在心」。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陽。重陽者,逿心主。故烦懑食不下则络脉有过,络脉有过则血上出,血上出者死。此悲心所生也,病得之忧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5-21 20:30 2楼
仓公医案非常难懂,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个医家说清楚了其中的医理。这恐怕跟汉朝医学典籍的大量失传有关。

汉朝医学代表了中医学的最高水平,凡是流传下来的汉朝医书都成了经典。
2015-05-22 10:09 3楼
诊籍中五脏病都有,此心病也。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心脉急甚者为瘈瘲;征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
看来是愁得吃不下饭,下气汤不知是什么组成,姜半一类?
2015-05-22 15:00 4楼
chenchanghai 说:
诊籍中五脏病都有,此心病也。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

这其实是热病.仓公用的是五脏辩证法.不同于伤寒三阴三阳.
脉来数急.而去难.不一者.主病在心.原因就在去难.心如泵.去难说明泵工作的压力增大.经分络.络再分小络.孙络孙孙络.小络脉的不通.逐节上传.最终到心.使心泵血的压力加大.心跳加快其实是为应对这种情况的自我调节.
下气汤的成分己不得而知.但治法.必是通其不通.加大阴脉回流.姜半有这个作用.必要时用以酸味.使气向阴之终点聚集.
2015-05-22 16:26 5楼
第十三刀 说:
这其实是热病.仓公用的是五脏辩证法.不同于伤寒三阴三阳.
脉来数急.而去难.不一者.主病在心.原因就在去

求教先生,这两个医案都提到络脉,切其脉时,少阳初代,代则络脉有过。诊其脉,心气也,浊躁而经也,此络阳病也。有点不明白,都是从寸口切出来的吗?
2015-05-22 18:07 6楼
chenchanghai 说:
求教先生,这两个医案都提到络脉,切其脉时,少阳初代,代则络脉有过。诊其脉,心气也,浊躁而经也,此络

代.就是脉有停跳现象.不一定所有地方都代.或许太阴处不代.少阳处代.
2015-05-24 18:19 7楼
第十三刀 说:
这其实是热病.仓公用的是五脏辩证法.不同于伤寒三阴三阳.
脉来数急.而去难.不一者.主病在心.原因就在去

求教先生,是不是说此病是伤于七情,从文中看是病得之忧也,不太适合六经辨证,要是碰上现在流行的经方家不知会开出什么药方。素问中论热病有热论篇,刺热篇,评热病论。热论篇从经脉的角度讨论,后来被拿来解释伤寒论,刺热篇从五脏的角度讨论,是不是也因为百病始生说的因为伤于风雨寒暑 和伤于喜怒不节之不同。
2015-05-24 18:33 8楼
本帖最后由 第十三刀 于 2015-5-24 18:35 编辑

chenchanghai 说:
流行的经方家

这个热病还是不同于外感的伤寒.按仓公所说的病在心.伤寒病在外.喜怒所伤病起于阴.
2015-05-24 19:13 9楼
第十三刀 说:
这个热病还是不同于外感的伤寒.按仓公所说的病在心.伤寒病在外.喜怒所伤病起于阴.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内外两条路,伤寒伤外,内未伤,此病在心,内已伤,所以病因不同治法不同。两条路都不通则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还希望先生能继续下面的医案。
2015-05-24 19:47 10楼
chenchanghai 说: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内外两条路,伤寒伤外,内未伤,此病在心,内已伤,所以病因不同治法不同。两条路都不

差不多.阴气是人的根本.内阴伤了.禁忌动阳.(或者说不能以阳药为主).增加阳气更令其伤.本阴伤阳气相对就多.所以取名下气汤.就是要让阳气入于阴.
⬅ 上工中工下工 老茶馆 [转帖]针灸戒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