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历法与中医(三)

2015-05-21 22:15 楼主
来源:好搜百科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是指用干支记录日序。同纪年法一样,60日一循环。干支纪日法已确知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末止的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长的纪日,对于核查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重要价值。现今在一般日历中虽不注记,但确定“暑伏”仍然沿用,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暑伏。



来历
古书相传,黄帝时代有位大臣,名叫大挠,此人“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名曰干;

刻有干支的殷朝牛骨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意思是说干支是由大挠最先创作的。实际上,这只是传说。从古代的史实看来,干支和干支纪法的产生也如同“火”的发现一样,是广大劳动者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并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也不能划清于某个时代。从殷墟甲骨片中文字已有干支象形(如右图),殷代帝王也多用天干的名字,作为他的代号,所以殷朝已有干支毫无疑义。[1]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春秋时代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截止2013年6月已确切知道: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干支纪日法,百年来也未错乱。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1]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二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换算

公元纪日换算成干支纪日公式: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若为1月、2月则当前年份减一),M 是月份(若为1月、2月则分别按13、14来计算),d 是日数。奇数月i=0,偶数月i=6。

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舍去小数点后的数字取整。

例如:查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1-1)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3 =160

除以10 余数为0 ,天干的第10位是‘癸’。

Z =8*20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7 + 0 =250

除以12 余数为 10 ,地支的第10位是‘酉’。

答案是: 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是癸酉日。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9d64bb0102vr4w.html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5-22 23:36 2楼
干支纪日原来从商朝就开始了
2015-05-23 00:39 3楼
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东西多希望后人能传承下来啊
2015-05-23 03:01 4楼
好东西,必须分享
2015-05-31 20:39 5楼
shuidi03 说:
干支纪日原来从商朝就开始了

是的,每当学习这些知识都感觉古文化的奥妙
⬅ 中医之悲――我的中医学徒感悟 老茶馆 干支历法与中医(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