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案:口疮

2015-06-01 12:37 楼主
女,36岁。

咽痛发热二天。

近日工作劳累,二天前咽痛、发热,体温38.5C,食饮下咽时咽剧痛,伴有心烦、心慌、头晕,不欲饮食。因我外出学习,于就近社区医院诊为扁桃腺炎,为静脉滴注抗生素(药名不详)治疗一天,热退。其它症状不减。

患者近一年内有过二次类似发作,在本处服药一至二剂内愈。

体胖,面白,言语乏力,尺肤濡。

舌鲜红、胖大、质嫩,边有齿痕,舌苔薄黄。

咽部淡红,双扁桃体不肿大,悬雍垂及右咽峡弓后壁缘各见一黄豆大溃疡,色白、凹陷、周边不红。

脉同尺肤,六部俱濡,沉取无力。

诊断:口疮

处方如附图。


分析:

此方治口疮,本于金匮狐惑病蚀于口的治法,是个屡用不爽的经方。

有效了,怎么说怎么有理,比附而言,似无不可。实际此方皆合于内经的医理,并不奇怪。

方名甘草泻心汤,并不是甘草来泻,而是甘草为君补土,加了泻心的药。

溃疡,陷下,粘膜破损缺如,少了一块肉,是不足、虚象,脾主肉,是脾土中虚无疑,故君甘草,补脾土。有参大枣辅君补脾,为臣。

土虚木乘,病有心烦,姜、夏,辛以制木,为佐。

“诸痛疮疡皆属于火”,病性为热,“治热以寒”是内经阴阳寒热的基本思想,用三两黄芩一两黄连为佐使。

此方苦、甘、辛三味全有,病重时,病人服用不觉苦味,觉得甜可口。一般二剂服下,咽喉不痛了,再服时,就只觉苦了。



此例患者,此前我为处过此方,重时开一剂,也是这个量,只是干姜加到原来的量比30克,黄连多加二两也成30。

一般用原方,有一次开三剂,服了二剂好了,余一剂不服。

为什么反复发作,不用个“去根的”的方法呢?

中青年女性,单位的主管,工作劳累,家庭压力,两头放不下。不能不工作,否则体现不出现代女性的价值,象传统的大家夫人只管家;也不能不顾家,否则体现不出传统女性的品德,象现在某些终身不嫁的职业女性。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自我标准,还是高标准下,就焦虑了,加上脾虚肉虚,火凑其虚外,就成了口疮了。



这个病是虚证还是实热呢?

有人说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从理论上说,一切病都叫”正虚邪实“也不算错,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种理论归纳的大法,错是不错,只是大而不当,大而无用。

诊断,在于断,是虚就不是实。此例是虚。

寻火怎么解释?是火证就不是水证,是热不是寒。

只有相对,才有鉴别,才是”辨证“,才有诊断。 psb (1).jpg 1.pn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6-01 12:54 2楼
嘻嘻,“处方如上”,没找到。嘻嘻,反而在下面发现了。呵呵。

多谢分享。
2015-06-02 12:09 3楼
炙甘草40 大枣60 是否容易恋湿?
2015-06-02 12:15 4楼
脾虚肉虚,火凑其虚外,就成了口疮了

平时把脾虚肉虚的问题进行调整,是否可以去根呢?
2015-06-02 22:21 5楼
我以为当温阳化湿,却原来是辛开苦降。
2015-06-03 09:48 6楼
白术 说:
炙甘草40 大枣60 是否容易恋湿?

补怕恋邪,泻怕伤正,治怕治错,不治怕病重。
从怕处言,能吓死人。

不补,正气不复邪难去;不泻,邪气不去,更伤正;不治或有自愈;治了得医药之助好得更快。
乐观看,所为必有助益。

辨证法讲,啥都一分为二,看你怎么取舍。
形而上讲,补泻有规矩,不能任意大小量补泻。
2015-06-03 13:13 7楼
我一直都想请教老师的问题是: 临床上人们常说人参大补元气,元气乃人之先天之气,又名真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是在慢慢消耗的,直到元气散尽,生命结束。人参果真能补元气吗? 是人参中含有人体的元气 类物质吗?
常言 ”实则泻之“,用药尚好理解,但”虚则补之“,颇难理解,平常所说的“气,血,阴,阳”之虚,是如何补充进入人体的?补虚的机理到底是什么?难道说这些药物多气多血,还是这些药物入胃气化以后,有了补益功能?这是困扰我多日的问题,望老师不吝赐教,中医的药理作用的真像到底为何?多谢老师指点迷津!
2015-06-03 20:57 8楼
多谢分享。
2015-06-04 15:30 9楼
逍遥散人 说:
我一直都想请教老师的问题是: 临床上人们常说人参大补元气,元气乃人之先天之气,又名真气,随着年

元气是先天气,元气是物质,——这两个论点,你敢肯定吗?我听着好生疏。
2015-06-04 15:34 10楼
“气,血,阴,阳”是东西吗?是什么东西?
基本的概念上,要深入厘清,则一切困惑自消。
2015-06-04 16:04 11楼
先生的几则医案虽简短,却颇可品味,故收集一处,准备录入《华夏拾珍》中。
先发在这里,敬候先生意见

小案数则(今古子)

一、
女,65岁
腰痛重,有结石、痛风史。
舌淡脉细
茯苓、白术各60g
干姜、甘草各30g
伍剂
药后诸症消,过年劳累后,稍有腰重,复诊原方不变。

二、
男,18岁,学生。
全身痒搔抓痕流血水。
硫磺、苦参、蛇床子
伍剂
11月份的首诊,药后愈,年前住宿舍湿,只阴囊复发,抄原方伍剂。
按:硫磺,内用外用都可,尤其皮科的常用。

三、
罗某,男,66岁。
咳嗽胸痛十余年。
长期电钻工作,十年前查出有矽肺,有咳嗽痰粘胸闷。四年前查出有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后放疗化疗。
现咳嗽痰少而粘,胸闷胸痛,气短。
人不瘦,面白黄,舌淡苔白,脉弱,偶结。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麻附细加川贝,五剂后。
咳嗽胸闷胸痛均减。脉偶有结。
原方继用。

四、
余某,女,62岁
心下灼热并左下腹痛二十年。
反复发作,心下灼热泛酸,有时左下腹痛,交替发作,此起则彼伏。曾查有胃炎结肠炎,服西药时效时不效,停药复发。
面青黄,舌紫暗有斑,苔少,脉沉弱。
乌梅丸原方改汤伍剂后,今复诊,诸证未作,精神体力均改善,原文继用伍剂。
按:病如述,治如述,效如是,而已矣。理论、思考,就在过程中。

五、
女,22,已婚。
带下一年余。
白带清稀量多,身寒,舌淡水滑,脉细。
查有支原体与霉菌感染,曾经西药治疗不理想。
白术、山药各30g,人参6g,白芍15g,车前子、苍术各9g,甘草3g,陈皮、黑芥穗、柴胡各2g。
五剂,症大减。
复诊,原方五剂。
按:青主医、剑、书、诗、厨,俱有名于史。得制方之章,是以有效可承继。

六、
电话问诊:
四月龄婴儿,口腔、牙龈出血点,不大便,哭闹一天。
连翘、黄连、玄参、地黄、牛蒡子(炒)、青黛、桔梗、芒硝、赤芍、甘草。
共为末,一次0.5克,一次服后红消、便通,不哭闹。
今电话问,嘱再服一次停药。
注:五福化毒丸原方。

七、
女,36岁。
咽痛、发热二天。
近日工作劳累,二天前咽痛、发热,体温38.5C,食饮下咽时咽剧痛,伴有心烦、心慌、头晕,不欲饮食。因我外出学习,于就近社区医院诊为扁桃腺炎,为静脉滴注抗生素(药名不详)治疗一天,热退。其它症状不减。
患者近一年内有过二次类似发作,在本处服药一至二剂内愈。
体胖,面白,言语乏力,尺肤濡。
舌鲜红、胖大、质嫩,边有齿痕,舌苔薄黄。
咽部淡红,双扁桃体不肿大,悬雍垂及右咽峡弓后壁缘各见一黄豆大溃疡,色白、凹陷、周边不红。
脉同尺肤,六部俱濡,沉取无力。
诊断:口疮
处方:炙甘草40g 黄连10g 黄芩30g 生晒参10g 干姜20g 半夏20g 大枣60g,2剂。
每日一剂,水煎取300毫升,分三次口服
分析:
此方治口疮,本于《金匮》狐惑病蚀于口的治法,是个屡用不爽的经方。
有效了,怎么说怎么有理,比附而言,似无不可。实际此方皆合于《内经》的医理,并不奇怪。
方名甘草泻心汤,并不是甘草来泻,而是甘草为君补土,加了泻心的药。
溃疡,陷下,粘膜破损缺如,少了一块肉,是不足、虚象,脾主肉,是脾土中虚无疑,故君甘草,补脾土。更有参、大枣辅君补脾,为臣。
土虚木乘,病有心烦,姜、夏,辛以制木,为佐。
“诸痛疮疡皆属于火”,病性为热,“治热以寒”是内经阴阳寒热的基本思想,用三两黄芩一两黄连为佐使。
此方苦、甘、辛三味全有,病重时,病人服用不觉苦味,觉得甜而可口。一般二剂服下,咽喉不痛了,再服时,就只觉苦了。
此例患者,此前我为处过此方,重时开一剂,也是这个量,只是干姜加到原来的量比30克,黄连多加二两也成30克。
一般用原方,有一次开三剂,服了二剂好了,余一剂不服。
为什么反复发作,不用个“去根的”的方法呢?
中青年女性,单位的主管,工作劳累,家庭压力,两头放不下。不能不工作,否则体现不出现代女性的价值,象传统的大家夫人只管家;也不能不顾家,否则体现不出传统女性的品德,象现在某些终身不嫁的职业女性。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自我标准,还是高标准下,就焦虑了,加上脾虚肉虚,火凑其虚外,就成了口疮了。
这个病是虚证还是实热呢?
有人说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从理论上说,一切病都叫“正虚邪实”也不算错,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是种理论归纳的大法,错是不错,只是大而不当,大而无用。
诊断,在于断,是虚就不是实。此例是虚。
虚火怎么解释?是火证就不是水证,是热不是寒。
只有相对,才有鉴别,才是辨证,才有诊断。
或问:炙甘草40g 大枣60g 是否容易恋湿?
答:补怕恋邪,泻怕伤正,治怕治错,不治怕病重。
从怕处言,能吓死人。
不补,正气不复邪难去;不泻,邪气不去,更伤正;不治或有自愈;治了得医药之助好得更快。
乐观看,所为必有助益。
辨证法讲,啥都一分为二,看你怎么取舍。
形而上讲,补泻有规矩,不能任意大小量补泻。
⬅ 加减黄芪鳖甲加减治疗久治不愈咳嗽一例 老茶馆 婴儿外感夹食积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