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本草》内容(15)

2015-06-04 16:44 楼主
本帖最后由 黔南苗子 于 2015-6-4 17:10 编辑

马兜铃科
马兜铃
异名:金藤香、青藤香、兜铃、天仙藤、葫芦罐、洋号果。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Zucc.以果实、藤茎、根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圆柱或纺锤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l-2厘米,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厘米,基部宽1.5-3.5厘米,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l-1.5厘米;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厘米,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多为栽培。亦有野生;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微寒。
功能: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润肠消痔。
主治: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1、肺气喘嗽:马兜铃二两(只用里面子,去却壳,酥半两,入碗内拌和匀,慢火炒干),甘草一两(炙)。二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以药末含咽津亦得。 zd
2、小儿肺虚,气粗喘促:阿胶一两五钱(麸炒),鼠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钱五分,马兜铃五钱(焙),杏仁七个(去皮、尖),糯米一两(炒)。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zd
3、久水腹肚如大鼓者:马兜铃水煮服之。zd
4、心痛:大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服。zd

九月生
异名:大叶马兜铃、避蛇生、背蛇生、朱砂莲。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块根叶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藤本。根呈块状,横走,常1-3个相连,幼枝及嫩叶柔毛。叶互生,卵圆形,长4-11厘米,宽3-1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全缘。短总状花序腋生,花萼管状,基部膨大呈球形,上部侧向开放呈喇叭状,金黄色;雄蕊6,与花柱结合;花柱6裂;子房长柱状,下位,6室。蒴果下垂,卵状球形。花期冬季。
生境分布:生于深山林下阴湿处。较稀少,为民间常视为珍品的草药;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微辛,寒。
功能:清热降火,解毒散结,行气止痛。
主治:各种疼痛,喉痛,牙痛,胃脘疼痛,骨结核,疔疮肿毒,跌打损伤。
用量与用法:常作散剂口含,研末吞服,每服3-6g;外用适量。
附方:1、发痧肚痛:九月生2-5g,研粉,水呑服。m
2、急性胆襄炎,胰腺炎:九月生、穿心莲、百解薯各等分,晒干,研未,每服3-5g,温水送下。m

南木香
异名:小南木香、清木香、串石藤、白防己、金不换、藤子暗消、地檀香。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云南马兜铃Aristoloch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茎、叶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藤本,长2-4米。根圆柱形,黄褐色,具辛香气。叶互生,
卵圆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白绿色,被毛;叶柄细,有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花被管弯曲,口部外翻,紫色,5浅裂,内面黄色,外面浅绿色。蒴果梨形,顶端圆,基部渐狭。种子多数。花期夏初。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林下或灌木丛中;黔: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区有分布。
性味:苦,微辛,微温。
功能:根:温中理气,止痛消食,茎、叶:降血压,舒筋活络。
主治:胃炎,腹胀,腹痛,风湿骨痛。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15g;浸酒服:15-30g;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1、胃痛,泛吐清水,痛喜按腹:南木香10g木姜子5g干姜5g甘草10g,水煎服。s
2、胃肠炎;胃辣痛,腹胀:穿心连、南木香根、独角连、公英根各等分,晒干,研细末,每服5g,水冲服,或装胶囊,水吞服。s

管南香
异名:大叶青木香、萝卜防己、大叶马兜铃、圆叶马兜铃、金银袋、大叶山总管。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广西马兜铃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 Chun et How [A. shukangii Chun et How],以根入药。
植物形态:木质藤本。根纺锤形,常数条从茎基部长出;嫩枝扁圆形,被褐色绒毛;叶柄长8-10厘米,密被长绵毛;叶片革质,卵形、圆心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0-35厘米,宽15-30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深心形,基部两侧裂片圆形,扩展,全缘,下面密被白色丝质长绵毛,基出脉3-5条。花单生或排成少花的总状花序,生于老茎基部;花梗长2-4厘米,密被短粗毛,向下弯垂;小苞片钻形,密被短粗毛;花被管中部急剧弯曲且膨大呈囊状,囊长1-2厘米,中部最宽处直径达2厘米,下部的管较上部长,淡黄绿色而有紫红色脉纹,花被管的是最上部扩大呈极歪斜喇叭状;檐部长圆形,边缘3裂,上面2裂片较大,三角形,下面较小,阔三角形,暗紫色,常明显向外翻卷;喉部爱四方形,具刚毛和紫色斑纹。蒴果卵形,长约5厘米,褐棕色,有6棱。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1200米的热带、亚热带的深山丛林中。黔:罗甸、平塘、独山、荔波、三都等地有分布。
性味:苦微甘,凉。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凉血止血。
主治:急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咽喉炎,肺结核,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疮肿毒。
用量与用法: 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入丸、散;外用适量,干粉撒伤处,或用鲜根捣烂敷患处。
附方:胃痛,胃、十二指肠溃疡:管南香10g高乌头10g独角莲6g胖血藤30g蒲公英根10g香樟籽6g白术15g甘草10g,水煎服。m

百解薯
异名:白金古榄、三筒管、千金薯、竹叶薯、青木香、青藤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三筒管Aristolochia championii.Merr.et.Chun.块根、藤茎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攀援藤本。块根为
球形或长柱形,常数个相连,表面灰褐色。幼枝光滑,中茎有锈色粗毛,老时脱落。叶互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9-2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下面粉绿色,有小柔毛;叶柄短,密生锈色毛或秃净。花大,常二朵并列,直径5-7厘米,呈扁喇叭状,橙黄色或暗紫色,双生于老藤干上。蒴果,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生于深山岩缝林荫处;已稀少,面临濒危!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凉。
功能:清热解毒,健胃消痞,理气止痛。
主治:胃痛,胃溃疡;菌痢,
急性肠胃炎,疮疖肿痛。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15g,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1、急慢性胃炎,胃痛,腹胀:百解薯10g独角连5g穿心连5g青藤香10g霍香10g白术10g姜叶淫羊霍10g公英根10g甘草10g,水煎服。s
2、老胃病;胃溃疡,胃痛:九月生10‰百解薯40‰穿心连30‰胖血藤20‰,焙干,共为细末;每服3-6g,水冲服。或装胶囊,水吞服。s

花脸细辛
异名:苕叶细辛、土细辛、倒插花、盘山草。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茨菇叶细辛Asarum insigne Diels全株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有特殊的辛香气。根茎葡蔔而长,有节,须根多。叶簇生,2-3片或更多, 三角状心形,肉质,有白色或淡绿色斑块,先端渐尖,基部深凹如耳状。花单生,花柄极短,贴近地面,淡酱红色;萼钟状,3裂,辐射对称,宿存。蒴果。
生境分布:生山谷溪边、林下较肥沃阴湿之处;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发汗,祛痰,止痛,消肿。
主治:感冒头痛,咳嗽痰多,牙痛,口舌生疮,跌打损伤。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3-6g;或浸酒。外用:捣敷、研末撒或吹鼻
附方1、龋齿:苕叶细辛揉烂,置于患牙洞。m
2、风湿骨痛:苕叶细辛5g麝香藤15g石南藤10g透骨香10g,水煎服;或泡酒服。m

华细辛
异名:倒插花、马蹄细辛、南细辛、土细辛。
来源:为马兜科植物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Miq.药用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状茎柱状,稍斜开,顶端生数棵植
株,毛多数细长。黄白色根,有辛辣味。叶每株2-5片,基生,柄长10-25厘米,光滑无毛,叶片卵心形或近背形,长5-9厘米,宽6-10厘米,全缘。5月开紫色花,生于叶腋,花梗长1-3厘米,花被管碗状,常弯曲于地。种子多数,卵状锥形,种皮硬,被黑色假皮。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腐殖质深厚湿润处;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祛风,散寒,止痛,通络,温肺,祛痰。
主治:风寒头痛,肺寒咳嗽,风湿关节痛,牙痛。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3-6g;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1、风湿关节痛:华细辛5g桂枝15g石南藤15g威灵仙10g川牛膝15g,水煎服或泡酒服。m
2、寒哮,咳嗽,气喘:华细辛5g麻黄15g射于5g天冬15g殭蚕10g苏子5g甘草10g,水煎服。m
另有同科属植物圆叶细辛Asarum caudigerum Hance. 其叶簇生,先端钝,基部近圆形;亦同入药,性味功能相同

马鞭草科
马鞭草
异名:马鞭稍、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茎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有分枝,四棱形,棱及节上疏生硬毛,叶对生;茎生叶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5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羽状深裂,裂片上疏生粗锯齿,两面均有硬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6-30厘米;花小,紫蓝色;花萼管状,长约2毫米,先端5浅裂,外面及顶端具硬毛;花冠唇形,下唇较上唇为大,上唇2裂,下唇3裂,喉部有白色长毛;雄蕊4,着生花冠筒内,不外露;雌蕊1,子房上位,4室,花柱顶生,柱头2裂。蒴果长方形,成热时分裂为4个小坚果。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河岸草地、荒地、路边、田边及草坡等处。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苦,寒。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
主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风火牙痛、牙疳。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作丸、散。zb
附方:1、伤风感冒、流感:鲜铁马鞭45g,羌活15g,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15g。zb
2、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铁马鞭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zb
3、痢疾:铁马鞭60g,土牛膝15g。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zb
4、乳痈肿痛:铁马鞭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zb
5、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铁马鞭30g,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6、黄疸:铁马鞭鲜根(或全草) 60g,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zb

紫珠柴
异名:止血柴、红紫珠、小红柴果。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红叶紫珠Callicatpa rubella.Lindl.以叶及根入药。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1-3米。小枝被褐色星状毛。叶对生,柄极短,叶片椭
圆形而长,叶边密生小锯齿,入秋后叶变红色或褐红色,先端渐尖,两面均被极短粗毛。夏秋开紫红色管状小花,聚伞花序,花柄较叶柄长1-2倍,萼筒有星状毛,花冠无毛,花伞与叶对轮生。小果球形,落叶后往往还留于枝侧,紫红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地、疏林、灌木丛中;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涩微苦,凉。
功能:止血收敛,散瘀消炎。
主治:衄血,咯血,胃肠出血,
崩漏,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气管炎,外用治黄水疮,火烫伤。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作丸、散。
附方:1、胃肠岀血,吐血,拉血:紫珠叶300g地榆150g焙干,研细末,毎服5-10g淡甜酒水送下。m
2、痔疮,痔疮出血:紫珠根30g仙鹤草根30g水煎服。m
3、黄水疮,泡疹:紫珠叶、山梗菜,晒干,研细末撒之,或上二味煎水,敷料浸液贴敷,干则易之。m

黄荆子
异名:布荆子,黄金子,五指柑,山荆,黄荆条。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L.果实、根、枝叶、花入药。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枝叶有香气。新枝方形,灰白色,密被细绒毛。叶对生,掌状复叶,具长柄,通常5出,有时3出,小叶片椭圆状卵形,长5-8厘米,宽1.5-2.5厘米,中间小叶片最大,两侧次第减小,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成波状。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紫色。核果,卵状球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地。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辛苦,温。
功能:祛风解表,除痰,行气,止痛。
主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
附方:1、小儿高热, 惊风:黄荆花7穗,水煎服。m
2、风热感冒:黄荆子10g一枝黄花10g金银花10g,水煎服。m
3、黄疸(身黄、目黄):黄荆根半斤,豆腐一块,煎汤服。m

三台红花
异名:大罗伞、大常山、山利桐、三百棒、山枇杷、抱茎三台花。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抱茎三对节Clerodendrumserratu L.的全株及根皮。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或亚灌木,高1.5-2.5.米。根灰褐色。茎表面有皮孔,节膨大。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或倒卵椭圆形,基部抱茎,长15-25厘米,宽6-10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渐狭,下延,边缘有锯齿,上面散生短柔毛,下面脉上密被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序梗密被紫色绒毛;苞片大,紫红色;萼钟状,先端截形,结果时宿存;花冠简通常细长,圆筒状,边缘开展,具有近整齐或不整齐的5裂片;雄蕊4,着生在花冠筒上,伸出花冠筒外;花柱伸出,顶端2裂。果实为浆果状核果。
生境分布:生于河沟、峡谷、山野疏林中。黔南平塘、罗甸有分布。
性味:苦辛,凉;有毒。
功能:接骨,止痛,截疟。
主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疟疾。无名肿毒外用:捣敷。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入丸、散。
附方:1、疟疾:三台红花根或叶一两,胡椒、草果各少许。 煎汤,于疟疾发作前1小时内服。zd
2、黄水疮:鲜三台红花叶适量,煎水外洗。zd

兰香草
异名:婆绒花、石母草、走马风、段菊、九层楼、紫罗球、小六月寒、黄鸦柴。
来源:为马鞭草料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 (Thunb)Miq.以全草或根入药。
植物形态:直立灌木,高30-60厘米,密被微毛。叶对生,具短柄,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2-5厘米,先端钝,基部浑圆,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密披灰色短柔毛。聚伞花序,为具柄的花束,多花,长1-1.5厘米;萼钟形,长约2毫米,被微毛,5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蓝色,管长约4毫米,5裂,有1裂片较大,边缘有睫毛,外面被微毛;雄蕊4,2长2短,伸出;花柱线形,两短裂。蒴果球形,外面被粗毛,分裂为4个凹陷的粟瓣,瓣缘内弯如翅,抱着种子。花期6月。
生境分布:生于岩山旷野、林缘。黔:各地有分布。
性味:辛,温。
功能:祛风除湿,止咳散瘀。
主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百日咳,慢性气管炎,月经不调,崩漏,白带,产后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皮肤瘙痒,湿疹,疮肿。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15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方:1、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兰香草三至五钱,水煎服。
2、跌打肿痛:鲜兰香草捣敷患处。
3、湿疹,皮肤瘙痒:鲜兰香草捣汁外涂或煎水洗患处。(1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4、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小六月寒根二至三钱,煎汤服。《陕西中草药》
5、感冒头痛,咽喉痛:兰香草五钱,白英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疖肿:鲜兰香草拇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1、百日咳:取兰香草煎服。每日量:1-3岁1两,3-5岁1.5两,5岁以上递增。观察330例,均愈。有的服3剂后,临床症状即消失。
2、慢性气管炎 :取兰香草1两,毛冬青2两,水煎2次,浓缩成膏,加适量赋形剂后再制成颗粒为1日量,分2次开水冲服,连服10天。治疗32例,显效者6例,好转13例,其余无效。在治疗过程中,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摘自《中药大辞典》)

龙吐珠
别名;虾衣草、青丝线、麒麟塔、麒麟吐珠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龙吐珠Clerodendrum thomsonae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常绿藤本。株高2-5米,茎四棱;叶对生,深绿色,卵状矩圆形或卵形,长6-10厘米。宽4-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叶脉枝形,有短柄,边缘有细小钜齿或全缘;聚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呈疏散状,二歧分枝,花萼筒短,绿色,裂片白色,卵形,宿存,春夏开花,花美丽,萼白色较大、花冠上部深红色,花开时红色的花冠从白色的萼片中伸出,宛如龙吐珠,故名。花冠筒圆柱形,柔弱,5裂片深红色,从花萼中抻出,雄蕊及花柱很长,突出花冠外,花期春夏 。果实肉质球形,蓝色,种子较大,长椭圆形,黑色。
生境分布:为外来物种,多作花卉栽培。黔:各地园林、庭院有分布。
性味:微苦,温。
功能:理气补血,通经活络,散瘀消肿
主治:气虚血瘀,跌打肿痛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附方:跌打损伤,瘀肿,胸闷难舒:龙吐珠根30g水蜈蚣15g,酒水各半煎服。m

马尾树科
马尾树
异名:假漆树、假艳蒿、马尾丝、漆榆。
来源:为马尾树科植物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 Diels et Hand的根及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约17米,胸径达40厘米;裸芽。幼嫩时,枝、叶、芽等均密被星形盾状腺鳞和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30厘米;小叶9-17,互生,厚纸质,被针形或斜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歪斜,边缘具锯齿;叶柄基部膨大;托叶叶状,早落。复圆锥花序腋生,下垂,长达32厘米;花杂性,同株,无柄,常3朵集成二歧聚伞花序,中间为两性花,两侧为雌花;花被片4,覆瓦状排列;雄蕊6,分离;子房上位,2室,柱头二。小坚果卯圆形,微扁,周围具膜质薄翅,翅端2裂。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700-1200米的山谷坡地;黔:都匀斗蓬山、螺丝壳、长沟菁,江肘、平浪等地区有分布。
性味:苦、涩,凉。
功能:活血化瘀,止血,续筋接骨。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扭伤,皮损出血。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剂:10-30g,或研末,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外敷。
附方:跌打外伤,骨折:马尾树根皮、蛇葡萄根,各适量,捣烂外敷。
备注:本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紫珠.png 百解薯.png 百解薯根1.png 管南香.png 花脸细辛.png 华细辛.png 黄荆.png 九月生.png 九月生.根png.png 兰香草.png 路也青.png 马鞭草.png 马尾树.png 南木香.png 三台红花.png 紫珠.2png.png 龙吐珠.png 马兜铃.pn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关于开展2015“悦读改变人生 悦读助我成长”专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老茶馆 王家祥讲道生阴阳五行(世界手法医学会员群讲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