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桂枝甘草汤,为“心”保驾护航

2015-06-16 14:46 楼主
导读: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首,而在桂枝汤基础上化裁而成的桂枝甘草汤也不是吃素的!因其独特的疗效被广为运用。本文自有妙处,若能读懂,则思过半矣!

【组成】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方歌】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功用】温补心阳,生阳化气。
【主治】治发汗过多,心阳虚损证。
【方解】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
【方证要点】
1.心阳虚损证:以心下悸,喜按,或者其人叉手自冒心,腹无痉挛而兼有胸满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汗出或者有大发其汗的病史,气短或憋闷感,面色苍白,耳聋或者耳鸣,胃中悸动,按之则舒,呕吐或者恶心不欲饮食。无口干口渴,小便清;舌质淡或嫩红、湿润,舌苔薄白或苔少,脉缓弱或沉细,或结代。
2.常用于心脏瓣膜病、神经衰弱、贫血、眩晕、癫痫、耳聋、心悸、失眠等属于心阳虚损之轻者。
3.体质要求:虚性体质中一种有循环系统疾病的类型。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皮肤湿润,比较细腻,少光泽;腹壁薄而无力,但按之表皮较硬,腹直肌紧张;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黄煌教授称之为“桂枝舌”;脉象以虚缓为多见。虚,指脉无力;缓,指脉不数,有时相反较慢。容易出冷汗,汗后不舒服;容易有悸动感;容易头昏晕厥;体力低下,容易疲劳,持久力差;容易腹痛(痉挛),腹痛呈阵发性;容易失眠、多梦;对寒冷、疼痛敏感。易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
【类似方证鉴别】
1.桂枝甘草汤与真武汤:都可以治疗心悸。桂枝甘草汤证之心悸是因为汗出过多,心阳受损,阳虚程度较轻;而真武汤证之心悸为阳虚阴盛,水气凌心,阳虚比较严重。
2.桂枝甘草汤与炙甘草汤:都可以治疗心悸。桂枝甘草汤证是心阳虚损之轻证,可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而致;而炙甘草汤证之心悸为气血两虚,必有神疲少气、脉细结代等虚劳见症。
3.桂枝甘草汤与小建中汤:都可以治疗心悸。桂枝甘草汤证之心悸系新病,欲得按,按之可减轻,可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而致;而小建中汤证属于虚劳,心悸而烦,其悸已久,必有腹痛,脉弦。
【原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医案举例】
1.低血压案(刘永会医案)
秦某,男,46岁。因头晕乏力4年,近20余日加重,于1978年7月30日住院。4年来血压一直偏低,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浑身乏力,心悸,心前区压迫感,用西药治疗无效。体检:血压85/58mmHg,余无异常。诊断:体质性低血压。处方:
甘草15g,肉桂15g,桂枝15g,五味子25g,水煎,早晚服2次。
4日后血压有所上升,症状减轻。一周后血压升为110/85 mmHg,症状消失,睡眠明显好转,自觉周身有力气,精神愉快。巩固治疗1个月出院,后未复发。
2.心悸案(闫云科医案)
李某,女,54岁。本有肝咳夙疾,近复事不遂心,肝气郁结,肝木犯胃,呕吐四日不止,且频繁而剧烈。每呕吐发作,汗水淋漓,头发尽湿,胃液、胆汁尽皆吐净,仍干呕不已。肢体倦软如泥,精神疲惫不支。某医院谓神经性呕吐、中度脱水。补液、镇吐三日,呕吐始止。自知神疲少气非一日可复,惟心之动悸难以得忍,下床稍动即筑筑不宁,故双手捂按心下以求轻快,不敢稍懈也。观其舌象,淡白润滑。诊得脉来弦细无力,皆一派阳气不足之症。
汗为心液,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呕吐剧烈,汗出过多,心阳受损,故悸动不宁,喜手捂按。桂枝甘草汤为振奋离宫、汗多心阳虚损之治方,遂拟:
桂枝10g,炙甘草5g,1剂。
患者疑方药轻简,不能中病。余谓方证相吻,定有奇效,力催速服,已而果然。善后方拟炙甘草汤。

【本文选自《100首经方方证要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志龙,黎崇裕编著)一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闲谈五苓散 老茶馆 冯士纶经方带教医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