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针灸学》中提到的牵引针法

2015-06-29 17:22 楼主
在杨维杰著的《董氏奇穴针灸学》中曾提到牵引针法,效果较动气针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将《针灸经纬》中详细介绍的牵引针法摘录如下:

牵引针法的作用在疏导平衡并用,取对侧远处另一端之穴位与同侧远处另一端之穴位形成相互牵引的形态,仍然不取近处穴位,使其可以“动引其气”,痛点在两穴中央,两穴相引,必然通过痛点,由于“通则不痛”,立即可以抑止疼痛而达到治病之目的。这是个人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根据动气针法的基础所研用的一种特殊针法,效果之佳,较动气针法尤有过之,而无不及。

具体操作是:(一)先在健侧远端选取穴位。(二)再在患侧另一端选取一穴,(三)然后在两端同时捻针,使两针互相感应。(四)令病人痛点稍微活动或按摩后,再稍微捻针,痛可立止,也有许多病人,当在两端穴位施针时,未用手法即已止痛,这就是两穴相互感应的关系,(五)收效后按情况决定出针或留针,留针时,中间需频频或定时捻针以催气。

这种针法施用简单,效果良好,因此在这里介绍出来,以便推广使用,例如左肘痛,可在右侧风市刺一针,再在左侧合谷刺一针,可立止肘痛;又如右肩痛,可在左丰隆取穴,再针右侧中渚,可以立止肩痛。再如左膝盖痛,可取右侧内关,再取左侧太冲,可立止膝痛。(一般而言,牵引之疏导穴,取患侧该经之俞穴为主)

最好是能够配合经络取穴,施行牵引,效果尤佳,例如肩痛除在对侧远处施针治疗外,如属阳明部位,则以同侧合谷取穴牵引,如属侧肩痛(少阳部位),则在中渚牵引,如后肩痛(太阳部位),则在后溪牵引。其它各种疼痛,均可以此类推。

以上都是很好的实例,也正附和了内经“上有病而下取之(远取以疏导),左有病而右取之(对取以平衡)”的理论。

如果双侧同病,例如双膝痛,可针双内关,再针双太冲,捻左侧内关穴针,活动右膝,捻右侧内关针,活动左膝,其作用仍然是对侧交互影响的。

牵引针法,也可以与倒马针法合用,效果亦佳,例如左侧坐骨神经痛,可针右侧奇穴大白、灵骨,再针左侧申脉一针。灵骨、大白相互构成倒马,但它们与申脉却形成牵引。(患侧肢端俞穴为牵引穴,健侧远端为治疗穴,取穴见下篇治要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月季花 老茶馆 心脏病考生高考报志愿浅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