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阳与厥阴病

2015-07-04 12:28 楼主
厥阴之病,是指的“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言,足之三阳三阴交接于足,手之三阳三阴交接于手,阴阳之气不顺接,所以手足逆冷,厥阴为肝也,所以能疏泄肾中相火于周身,所谓肝行肾气也,若厥阴肝受病,那么其疏泄肾中相火之功能就不足了,到肾中相火郁积而不发,此时候便表现为厥冷证,此所谓“热深厥亦深”,而肾中相火郁积之极,暴而发出,此时便表现为热证,所以仲景总说厥几日,热反几日,如厥五日,热反五日,热三日,厥反六日,热复反三日,热多厥少,则易痊愈,厥多热少,则多为死证(此指不治则死),而此证之能否自愈,则全看肾中相火之多少,所以仲景对于厥阴病,仲景根据病情的发展阶段大致按肾中相火多少分成三种(三个阶段),一种是肾中相火甚多,此时候表现为热多厥少,就当寒药以散之,甚至用苦寒药以泻其淤积之相火,如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甚至小承气汤等;第二种是寒热较为平均者,则多表现为寒热错杂,厥和热较为平均,仲景则多用寒热错杂之方治之,如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治之;第三种是肾中相火不足者,此时表现为厥多热少此所以厥阴证之后面阶段,仲景就用大热之药治之,如四逆汤,吴茱萸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以及艾灸之法等。由此而推论,便可知道,厥阴病之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不过是厥阴病的初始阶段而已,而当代伤寒大家
所以厥阴病,在三阴病中是较难理解的,三阴病中,太阴病,太阴为标阴,其所主湿气亦属阴,所以标本同气,故以四逆辈温之为主;少阴病,少阴为标阴,但其本主火,所以标本相反,故其表现要么为热证,要么为寒证,症状分别较为清晰;惟独厥阴,其为肝经,体阴而用阳,是内经所谓“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所以肝为枢纽,发散肾中相火于周身,枢纽一病,则疏散之功顿停,所以开始则相火郁结,表现为厥证,这是厥阴之火不足之故,此热深蕨亦深之病,相火郁结之极,则其火暴出,则又表现为热,其热即表现为厥阴提纲之“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此厥阴之火太过之故,如果火更重一些,则表现为仲景厥阴条中所列之”喉痹、便脓血、热利、有燥屎“等等,时间一久,肾中相火变衰,此时又表现寒热错杂,较为均衡的阶段,再发展下去,则变为厥多热少之证,则治疗不当,可为死证;所以厥阴病其寒热错杂,且寒热比例会因发病的不同阶段和体质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辩证尤难,治疗起来也颇难下手。
少阳与厥阴相表里,所以病有相似之处,少阳有寒热往来之候,厥阴有厥和热交替进行之证,少阳汗吐下三禁,厥阴亦是如此,少阳之病,有默默不欲饮食,厥阴有饥不欲食,其热少厥微,亦有默默不欲饮食证,则与少阳完全一样;少阳有欲呕证,厥阴有吐蛔证,这都是二者相似之处, 在少阳以胃为根,比如仲景说“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赡语,此属胃,胃和则愈”;又说少阳病之热入血室者“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可见胃是少阳之根了,胃气足,则少阳病必易痊愈,甚至自愈,所以少阳之小柴胡汤中才那么多补胃药,比如生姜,大枣,人参 甘草 等等,都是补胃药,就连柴胡,本经亦为之其主“肠胃结气”,也是属肠胃药了所以多用补胃药,如小柴胡汤之甘草、生姜、大枣,人参等以固其根;厥阴其根在少阴之肾阳,所以观厥阴全篇,凡是厥少热多者,手足反温者,脉数而渴者,发热者,甚至有痈脓者,便脓血者、热下利者、脉滑而厥者甚至有燥屎者,皆主生,为什么呢?因为厥阴肝主疏泄少阴肾中之相火,只要肾中相火还较为充足,能够供热与厥阴肝,就不主死,反之,如厥不止者,厥而下利者,汗出不止者,艾灸用温药其厥冷不反者,则多有死证,因为这说明肾中真阳已将亡,厥阴之根已厥,无热可散之故,所以多用补肾阳药,如附子、干姜、甚至艾灸厥阴关元等等以固其根,这是少阳与厥阴的治疗原则。
在伤寒论中,仲景最重三阳,一为胸阳,主上焦之阳,一为胃阳,主中焦之阳,一为肾阳,主下焦之阳,所以此三阳病,皆有死证,太阳病,仲景于有表证者,戒之不可下,下则成结胸,或者痞病,或者协热下利,而结胸一证,尤为危险,治疗不当,多有死证,如结胸之烦躁者死,结胸脉浮而下之者死;阳明病中,脉短,赡语,脉涩者,主亡其阳,也主死证;少阴证中死证更多,脉暴出者,手足逆冷者而不发热者,时时自冒者,息高者等等,皆是死证 。所以三阳病中,是以胃为根底,三阴病中,则以肾为根底,厥阴病之死证是为厥而不反者主死,假如不是因为厥阴之根源少阴真阳以亡,其厥如何能不反呢?
内经曰,少阴主枢,厥阴主阖,我对此一直抱有怀疑,我觉得应是少阴主阖,厥阴主枢,直到前段时间读喻嘉言先生的医门法律关格篇,他也说少阴主阖,我的想法才得到印证,内经经过几千年的口述传抄,难免会有错误,这并不奇怪的,如果不能明白少阴主阖,厥阴主枢纽,并结合少阳主枢,阳明主阖来分析,那对少阳病,尤其是厥阴病就很难真正的理解透彻。
综上而述,可以简单的概括之,就是少阳之根在阳明胃,厥阴之根在少阴肾,因二根皆主阖之故,假如胃气甚足,则少阳之病必易痊愈,假如肾中相火足,则厥阴之病也必易痊愈,熟读伤寒,必有领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7-04 16:03 2楼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是指“厥”。
厥阴为肝——是指十二经手足阴阳太少分类隶属脏腑时,足厥阴经属肝。

伤寒,是说“厥阴之为病”,病之阴阳太少也。
2015-07-05 15:37 3楼
今古子 说: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是指“厥”。
厥阴为肝——是指十二经手足阴阳太少分类隶属脏腑时,足厥阴经属肝

是的,没错,的确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表现为厥阴病,可是主要是哪里的阴和哪里的阳不相顺接呢?您考虑过这个问题没?厥阴病之所以号称千古疑难,难就难在这里。
2015-07-06 11:14 4楼
浩海 说:
是的,没错,的确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表现为厥阴病,可是主要是哪里的阴和哪里的阳不相顺接呢?您考虑过

厥,不是厥阴。
阴阳,非质,是理。故无所在,也无所不在。
2015-07-06 14:21 5楼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5-7-6 11:14
厥,不是厥阴。
阴阳,非质,是理。故无所在,也无所不在。

赞。

厥,不是厥阴。
厥阴,也不是就是阴阳不相顺接。

厥阴篇,建议至少需要精研 金匮要略 。
不解释。
2015-07-06 14:54 6楼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5-7-4 16:03
“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是指“厥”。
厥阴为肝——是指十二经手足阴阳太少分类隶属脏腑时,足厥阴经属肝

今古子老师和宗源老师说的是,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
2015-07-06 15:04 7楼
厥阴风木,内藏胆火,厥阴病,最易风火交煽而化热,即使厥阴脏寒,仲景也只用吴茱萸生姜细辛之类,从不用附子扰动肝火,不比少阴寒水之脏,在经亦可麻辛附同用,用姜附治疗厥阴病,第一次听说。
2015-07-06 17:35 8楼
楼主好思路,不错,比某些故作高深之人强太多。
2015-07-06 23:30 9楼
今古子说“ 厥,不是厥阴。 阴阳,非质,是理。故无所在,也无所不在”,这个我觉得需要好好探讨一下,第一,我没有说厥就是厥阴,厥阴是经,而厥是病,我只是说,厥阴病,表现为厥证,这个是没错的;第二,你说“阴阳,非质,是理。故无所在,也无所不在”,这个不知道你自己明白在说什么不?中医讲理论还是需要明白,确切,踏实,不能故弄玄虚,行外人或许觉得很高妙,但是行内人呢?比如你说“阴阳非质,是理“,阴阳真的非质吗?内经曰”阴成形,阳化气“,难道阴成之形,非质吗?比如血、精、肉、骨、皮、筋等,都属于阴啊,都是有形之物吧,内经说水谷入胃,生”宗气、津液、糟粕“,宗气属阳,固然为无形,但是津液、糟粕(包括大小便)也是无形吗?所以不能说阴阳非质;阴阳是理,这个的确没错,而且其无所不在,这个也没错,而且是踏踏实实的客观存在。
2015-07-06 23:39 10楼
梦幻人生 说:
厥阴风木,内藏胆火,厥阴病,最易风火交煽而化热,即使厥阴脏寒,仲景也只用吴茱萸生姜细辛之类,从不用附

你说仲景治厥阴病从不用附子干姜,那真是冤枉仲景了啊,厥阴篇中的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都直接被你忽视了啊,
2015-07-06 23:46 11楼
醫道宗源 说:
赞。

厥,不是厥阴。

对的,厥阴病就是阴阳之气不相顺接,那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厥阴不病呢?那就是阴阳之气可以顺接对吧?如此说来,厥阴的功能正是顺接阴阳之气,那么问题就来了,厥阴是顺接哪里的阴和哪里的阳之气呢?这是最根本和最中心的问题,可惜没有人提到
⬅ 肩周炎的非药物治疗 老茶馆 学生不愿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