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医

2015-07-17 11:32 楼主
(一)了解中医
   中医,即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特有的医药学,在一部【黄帝内经】莫定的理论基础上,历练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独特的医学理论和诊疗体系,被喻为中国的五大发明之首,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生存于自然、利用自然的宝贵资源,是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每当大的瘟疫来临,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是那些“原生态”的植物根、茎、叶、花、果以及某些昆虫、动物、矿石等自认资源,一次次抗病驱灾,挽救人类生命,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得以逐步提高、升华。数千年来,中医一直为中华民族的疾病防治及民族繁衍昌盛发挥着巨大作用。
   就中医称谓而论,据资料介绍,这是基于西医而言,是1832年英国传教士郭雷枢为了区别于西医,避免称谓上的混淆,把中国原有的传统医学称为中医,把从事中医药治疗的专业人员称为中医师。而追溯更早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如岐黄之术、青囊、悬壶等。
   谈到中医起源,据司马迁【史记·扁鹊列传】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先秦时期,著名医学大家扁鹊就首创了四诊疗法。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望、闻、问、切。这一科学诊疗理论体系在医疗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不但仍是中医诊病的最基本手法,而且也为西医诊断疾病所采用。其实,就中医治病救人的先例恐怕要上溯到夏、商甚至更早时期,2001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距今5000余年前的成年男性头盖骨右侧顶部,有十分光滑和规则的圆孔形成并有骨痂生长。医学专家对该头骨进行了人体标本观察,并运用X线摄片、螺旋CT扫描和三维图像重建等现代技术,发现该头骨的圆孔上有人工用锐利工具刮削的痕迹。神经外科专家鉴定指出,这位祖先经头颅手术后生存了很长时间(至少两个月以上)才离开人世。在当时,人们还不知道何为西方医学,更不可能用西医外科治疗手段为5000年前的先祖做开颅手术,那么,只能是中医外科“粉墨登场”了。
   这一惊世骇俗的发现,改写了2000年前三国时期,神医华佗应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实施扩创、剖腹等外科手术是创建中医外科鼻祖的记录,也把祖国的中医外科技术向前推进了300多年历史。
   就在中医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提高的同时,对中药学的研究也在同步进行并得以不断创新。远在2000年前的汉代,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问世了。该书记载的药物有365种。其中对药物的性、味、功能及作用已有明确的认识。如麻黄治疗哮喘,黄连治痢疾,当归调经血等。
   当然,仅有对中药功能的一般认识,难以满足医学发展及人们治病需求,因为许多药物加工方式不同、性能各异,其药理作用也会发生很大改变。如大家熟悉的生姜:鲜生姜具有散风驱寒、发汗解表之功效,如果配以红糖煎服,是治疗风寒外感,具有温肺止咳、温胃止呕功效的良方:经过晒制或烘干的干姜,却有提神(回阳)、温肺化痰之功效,常用于阳气衰弱引起的四肢冰冷、脉搏微弱等症状,其药理作用与鲜生姜迥然不同:如果将干姜泡制成外黑内黄的炮姜,其药理作用就与鲜姜、干姜大相径庭而强于之血了,对治疗寒血虚引起的吐血、便血及产后出血有显著疗效。又如生地黄的药理作用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对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以及疮疖等整有很好疗效,而加工炮制成熟的后,则有补血,滋阴之疗效对治疗失眠及月经失调有显著疗效。
   为了系统掌握重要的加工及炮制方法,满足中医药发展及临床治病需求,在南商时期,就有【雷公炮灸论】等专著问世。以后经过历代药学家的不断努力,药物的采集和炮灸方法越来越丰富。
   谈到对我国中医药发展的伟大贡献,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功不可没。李时珍“遍询土俗、远穷僻壤”,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药物做实地考察,进行科学总结和刻苦钻研,并虚心求教,认真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丰富的药物知识及用药经验,用了近30年时间,编著了【本草纲目】。该书即在药物1892种,绘图1000多幅,收录方剂11000多个,书中改绘草图,修正错误,新增药物374种,并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十六纲,六十类。这种分类方式,是我国古代本草学最完备,最科学的系统分类法,为我们今天的动物、植物、药物研究及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是我国科学史上极其辉煌的成果,它在17世纪末就传到国外,当时被誉为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领域里的百科全书,对世界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因此,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促成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繁衍兴旺息息相关。数千年来在一部【黄帝内经】莫定的理论基础上,经过历代医药学家不断探索、研究、充实、总结、发展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医疗体系及医疗特点,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为诸多疾病的防治及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中医治病的基本特点
   中医防病治病的基本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即注重人与之然的整体关系。自然家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如四季轮回出现了春、夏、秋、冬,而春暖、夏署、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体代谢谢,人体通过生理功能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当暑天天气热时,人体皮肤毛孔开泄,以汗出热散的方式来保持体内温度的相对恒定:而天气寒冷时,人体为了保温,关闭毛孔减少出汗以避体热外宣。同时,不仅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密切联系,不同地区的差别、地理环境、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等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一旦气候、环境等条件发生变化,超过人体的功能环境范围,或者由于人体调节功能失调,不能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时,就会发生疾病。因为每个季节有不同的气候特点,所以,各季节也有不同的多发病和流行病。如春季多温病,夏、秋季多痢疾、腹泻,冬季多伤寒等。
  中医在强调人与自然界互为一体的同时,还注重人体各个部位、器官的有机联系。大家知道,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每个脏腑、组织和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这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连接作用而实现的。具体体现在脏器与脏器、脏器与形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各个方面。当脏器功能失常而发生疾病时,可以同步给过经络在身体表面反映出来:而体表、组织或器官有疾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内脏及其他器官的生理功能。
  为此,中医的整体观念,充分认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正确分析病情、认识疾病、治愈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辩证”,就是分析、辩证、认识疾病的过程“论治”就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案。这就如同西医的治疗方案是现查明发病原因及疾病种类,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样。实际上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准确认识疾病和正确治疗疾病的过程,是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体现。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诊疗疾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我们在肯定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巨大贡献,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某些不足之处。中医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当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及研究条件的局限,难免存在对药物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的片面结论及不足,甚至出现谬误之处,如前面提到的【本草纲目】一书,记载有“用寡妇床头尘土和油调和可治疗耳上月割疮”。仔细分析便知,“寡妇床头土”的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恐怕与一般人士床头之土没有质的不同,只强调前者的治疗作用,实为无稽之谈。
  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药也有束手无策之时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恐怕对下面的情节还记忆犹新:神医华佗采用刮骨疗毒之法,术到病除治愈了关羽毒箭入骨之伤,而蜀汉皇帝刘备患急性细菌性痢疾,其他医生却回天无力,刘皇叔只能撒手人囊。
   民国初期,北平著名中医师陆仲安治愈了已经被协和医院判为无药可治,嘱其回家休养并准备后事的胡适所患的晚期糖尿病。当时,这位大学者崇尚西方文化,主张全面西方化,在医学上也力主普及西方医学,对中医学持否认态度,事实转变了胡适对中医的偏见,他终于提出“必须是世界医药界了解中国医药的真正价值”的新观点。
   其实,名义陆仲安考中医药之力使大学者胡适先生起死回生,不仅仅是胡适先生本人之幸,更是当时被新文化学派称为“玄学”的中医的前途之幸。因为被新文化运动者认为不科学的中医,偏偏治好了,新文化运动主将的病。这对当时民国政府停止废除中医的法令起了很大作用。同样是名医陆仲安,同样是中医药,却对国父孙中山先生所患的肝癌回天无数而使其饮恨仙逝。
   可见,中医、中药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对有些疾病的治疗却无能为力。
   一般而言,对急性传染病的治疗,中药且无明显效果,但对控制传染性疾病蔓延有显著疗效:对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医,且无立竿见影之效,但就缓解症状,减轻病原体对机体的损害程度,却有一定疗效。对大多数恶性肿瘤,中医且无确切根治效果,但对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减轻放、化疗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等具有明显效果:对某些器官功能障碍,中医且无恢复之力,但对治疗诸多器官功能失调性疾病,却又有独到之处:对压制病毒复制、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单纯性病毒类感冒等),中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
   如果把我们的机体比喻成城堡,中医药的作用就在于“固本营卫”,即让城堡设施更完善、功能更协调、城堡更坚固,以防御外只来“敌”对机体的伤害,然而,当我们的机体已经受到致病因素的急性攻击,如诸多急性细菌性疾病,像大家熟知的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如果仅采用中医治疗进行“营卫固本”,恐怕有“雨后送伞”之忧,而采用西医疗法,直接切除病变部位或消除炎症则为首选。
   具体来说,同样是急性腹泻,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菌痢或其他传染性腹泻,应以西医治疗为主:由胃肠功能失调导致的一般腹泻,则以中医治疗为佳。同样是气急、胸闷、咳嗽,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急性感染者宜用西医治疗:由风寒或风热引起者,则宜选择中医治疗,即急性病看西医,慢性病看中医。或者先采取西医疗法,控制病情急性发展,在用中医中药对损伤的机体促进康复。这样,既有利于疾病治疗,也益于身体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一般中医医生即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难于使中医理论水平及技艺炉火纯青,对任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驾轻就熟。因此,当我们看到某个中医或吃数剂中药治病效果不理想时,可能是某位医生技术不精,并非是中医治病无能,不要因此而否定中医。前段时间,据说著名影星陈晓旭(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采用中医治疗乳腺癌无效而逝,一些人以此诋毁甚至全盘否定中医,这是对中医的偏见。还有,随着现代医疗设备及诊疗技术的应用,中医改变了“一个枕头、三个指头”的看病方式,种类齐全的各种影像设备使中医不仅能“望”患者的外表,还能“望”到患者的五脏六腑,直接洞察病变器官。许多检验项目的开展,也给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始中医对疾病的诊断领域更广泛,诊断结果更准确,用药及治疗方法更科学,对疾病的治愈效果更明显。
   总之,即使在医学理论水平相当完善、理疗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或将来,中医为中华民资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祛病消灾等作用将永远不会消失。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细辛不过钱?谁来为其平反! 老茶馆 推荐一本颠覆西医传统观念的医学书《癌症不是病》!非常符合中医的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