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谈中医:相信中医、也批判中医

2015-08-17 20:24 楼主
原标题:79岁钟南山:我的心理年龄50岁看到漂亮女孩仍心动

“我的心理年龄是50岁左右。”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研究所荣誉所长钟南山现身南国书香节,为他的传记《钟南山传》举行见面会暨签售会,现场座位、地板都无“虚席”。今年79岁的钟南山仍在一线,但他一直坚持隔一天就会锻炼,至今“引体向上还可以拉10个”。

谈中医:相信中医,也批判中医

昨日,距离《钟南山传》见面会暨签售开始只有10分钟时,整个会议厅已满是人。下午3点,钟南山准时到达现场。

发言不到半小时,但书籍的签售却维持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媒体群访的会议厅,钟南山还直跟记者道歉称拖延了时间。“我知道说这个,估计又要在媒体上引起大的争议了。”说到“中医”这类被热议的话题时,钟南山加上了这么一句。但他还是忍不住继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钟南山说,中医的优势在于有整体观、辩证观。比如心脏出问题,它可以通过对整体的调节来平衡。而西医则是“心脏有病医心脏”。他认为,“与癌共存”的理念实际上是古老的中医概念,让正邪达到平衡,而非完全消灭。

但是,钟南山认为,中医最大问题是它的研究方法。钟南山赞同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而非经验医学。目前,钟南山的研究团队仍在对板蓝根进行研究,“希望它的疗效是建立在循证医学上的,通过已有证据的比对来确定疗效,而非只看印象、个体。”

谈H5N6:要警惕,已有传人先例

近日,清远市佛冈县通报了一起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佛冈县一养殖场H 5亚型禽流感阳性疑似样品,复核确认为H 5N 6禽流感。H 5N 6并非首次在广东出现。去年,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在12月时通报,在常规监测中,从1例重症肺炎病例中检测出H 5N 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此后,国家卫生计生委确诊该病例,这也是广东首次出现人感染H 5N 6病例。

昨日,钟南山在南国书香节的媒体见面会上称,在此前病毒H 5N 6从禽感染到人时,钟南山的团队对H 5N 6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基因发生了变异,“但还没有确定,还没有成形。而此次在佛冈的家禽身上发现H 5N 6,一定要引起警惕,因为已经有传到人的先例。”

不过,钟南山也称,目前有不明原因的肺炎,且使用抗生素无效时,医院已有意识将病例样本送到疾控中心进行检测,“这是我们很大的一个成绩。”

此外,他还谈到基因检测问题。目前,国内有多家医院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检测基因是否有缺陷、疾病的风险等。钟南山认为,因为技术不成熟,现在还有很多的未知数,“性价比太低,现在不是推广基因检测的时候。”

谈养生:一周约有3天在家锻炼

刚签售完,钟南山就小跑到洗手间。事实上,这个小跑的人明年就80岁了。但他的工作依旧忙碌。虽然不再担任呼研所所长,但关于慢阻肺、哮喘的各种研究仍在进行。他现在最操心的是筹建呼吸中心,“希望把呼吸疾病的平台搞起来,有几个项目能赶上世界水平。”

对于保健,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现在钟南山比较注意休息,晚上11点前一定睡觉,老伴在家给他备置了跑步机、双杠等,一周大概有3天,他都会在家锻炼。“精力、体力都还不错,至少所有关节都没什么问题。引体向上还可以拉10个。”

他说,自己有三条基本准则:加上午睡,睡觉要保持八小时;吃饭不要100%饱;隔一天一定要锻炼。见面会上,他也不断传播他的理念,“健康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努力。”

有记者提问,钟南山的心理年龄是多大?引起在场记者的共鸣。“我看到漂亮女孩子还是很心动。”钟南山试图开玩笑来避过。记者追问,钟南山笑了笑,细想想,“大概是50岁吧。”

每年全国“两会”,钟南山常因发言而“火”,也有很多记者会曲解他的意思。但其实钟南山也很喜欢记者。他的传记作者叶依,就是人民日报社资深记者。昨日见面会上,他说起两个故事,是关于自己很佩服的媒体的两位朋友,一位是王志,还有一位就是叶依。2004年政协会议上,叶依找到钟南山,当时他坐电梯到18楼,叶依走楼梯,“没想到我上去后她马上就上来了。”“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如果有执着追求,有热爱,你常常会成功。”
(转自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16/13912203_0.shtml) 钟南山.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8-17 20:30 2楼
循证医学是近10年来兴起的医学科学,简单来说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它大大提高了医学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临床疗效,减少了治疗及用药的盲目性,并影响了卫生决策。循证医学引入我国数年来,也已在中医界尝试,我国中医药管理层亦认为,“循证医学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便捷途径”。那么,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辨证施治的中医药,离讲究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结果的循证医学,究竟有多远呢?

中医西医各有特点和优劣

在最近召开的首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题研讨会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赖世隆教授认为,要想搞清中医药与循证医学的关系,必须首先明确中医药的自身特点以及与西医、循证医学的异同。

赖世隆强调,中医学具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辨证施治以及调动人体自身功能抗御疾病的独到特点。千百年来,中医学借此治愈了很多常见病、疑难病。他指出,“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机体对致病因素所做出的综合反应,在宏观上表现为特定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有机结合。中医以“人”作为研究对象,这就决定了“个体化治疗”成为中医学重要的医疗模式。总的来说,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过程,它着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性,因而形成了宏观描述较多而精确量化较少、综合推理较多而具体分析较少、直观观察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的特点。“三多”是其优势,而“三少”是其劣势。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刘建平则比较了中西医学体系的异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调治,注重个体,治疗变异大,以经验和观察性研究为主,结局判断以“软”指标为主。而西医则是以病论治,针对病因,强调标准和统一,倡导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强调终点结局。

如何克服“洋为中用”的水土不服

正是由于中西医学间的差异,中医学引入源于西医的循证医学理念,必然有其难免要跨过的沟沟坎坎。最突出的有:中医看“证”,西医看“病”;中医讲究个体化,西医强调大样本;中医尚未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以“证”为主的疗效评价标准。有专家甚至说:“最基础的条件尚未健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段碧芳举例说,中医的“脾虚证”既可涉及西医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也可涉及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而目前仅将西医的餐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异常等指标,作为脾虚证的诊断或疗效标准,显然是片面的。同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会遇到患者“病”的指标恢复正常而症状依然存在,如患者服用能降低转氨酶治疗肝病的药物后转氨酶正常了,但仍有上腹部不适等明显症状。这说明只重视疾病的生物学指标是不够的,还应重视患者“人”的一面,完全用西医的指标来衡量中医的疗效不能客观反映中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那么,中医引入循证医学应如何将“证”与“病”相对应?又该采用或建立哪些指标才算科学合理?

中医重视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这也是最具体、最直接的疗效评价方法。但中医的疗效往往受到质疑,主要是缺乏检验疗效的评价标准。比如,对晚期肿瘤患者,经中医扶正祛邪治疗后,不但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也可延长生存期,但对实体瘤的大小可能没有作用,按西医评价就是无效,但患者却不认同。所以,看中医的病人络绎不绝。只有将这些综合评价患者主观感受、功能状态、生命质量的指标,与西医的解剖学、病理学、生化等实验室指标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反映中医的疗效,而这又恰恰是中医多年来最缺乏的。

陈可冀院士则强调,“证候”识别准确,辨证施治的疗效才会好,而这就离不开证候规范化和诊断标准化。其实这也是完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保证,健全这些中医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开展循证医学的当务之急。

尽管难度极大,要做的工作很多,目前所开展的循证医学研究大多水平较低,但专家们还是很乐观。赖世隆教授说:“中医药学也是历来重视证据的医学,它对证候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医学文献的收集与整理,都是明证,加之中医学与循证医学类似的思辨模式,均说明二者有不少相通之处。”

世界卫生组织在列举中医药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时常用的例子有两个:青蒿素攻克恶性疟疾,解决了非洲每年数亿人的生死之虞;由八角茴香中提取莽叶酸制成特敏福治疗禽流感,给医学战胜这一新的“洪水猛兽”带来了曙光。当中医药克服重重困难而插上循证医学的翅膀时,它定将赢得更重要的发展契机。
2015-08-18 10:59 3楼
有意思,等于啥也没说。
2015-08-18 11:50 4楼
解放了中医,钟先生就知道原来中医在民间
2015-08-18 18:12 5楼
这个循证医学的概念,

与辨证施治有区别吗
2015-08-18 18:30 6楼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5-8-18 18:32 编辑

不知钟院士对中医的“见肝之疾当知肝传脾必先实脾”、五行相生中的“见子病知母衰”的方法用他的循证医学概念怎解释?循证之后,还是跟着证变化而治疗的话,还是没有脱离头痛治头的西式思维那一套啊,大有换了个名词来盖掉中医理的嫌疑。
2015-08-19 09:54 7楼
飞翔的鹰 说:
这个循证医学的概念,

与辨证施治有区别吗

循证医学是神魔东东?莫听说过
2015-08-19 10:34 8楼
中医就是讲究个体性!
2015-09-19 07:12 9楼
循证医学不可能应用于中医,更不应该应用于中医,治病救人关键在疗效,疗效说明一切!
⬅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老茶馆 吴门医述之证与辩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