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精华】曹海峰中药师:如何学好中药学

2015-09-01 19:57 楼主
【一、药性理解】

问:对于现在学院教育只注重课本知识,我们该怎样才能更好的去把握药的药性?看不到它们的生长环境,体会不到它如何与自然相应,要怎么信手拈来呢?
答:【中药药性把握】学院教育制度的问题我没什么研究,这里不谈,学院教育只是引你入门,学得好不好其实还是要靠自己的。知道植物药的生长环境对药性的把握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而把握好药性肯定要多花心思的。没有植物分类学知识的话最好跟着会认药的人学,多问。同时自己多看书,一些药用植物图谱值得借来看看的,没事就随手翻翻,说不定就看到某种你曾经久闻大名却未曾谋面的药物,或经常见到却不知道名字药用植物,也许你会感叹“原来大名鼎鼎的中药---就是它啊!”另外碰到没有太大毒性的药物时自己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一下的。不过我也是半桶水,要想信手拈来我自己还做不到!

问:请问对于中药的归经、 升降出入与气的关系你怎么理解?针对这你能推荐些书吗?
答:【中药趋向性与气的关系】 中药的归经、升降沉浮对人体气机是有影响的,比如主归肺经的药物,对肺气起主要作用,如鱼腥草。主升浮的药物多是引导或促使气上行,沉降的药物一般是使气下行,这在中药学中结合归经和功效来看就能一目了然了,不过书中一般没有直接给出药物的升降沉浮,要从功效中推知。

问:《神农本草经》中并无归经之说,归经是后世医家对药性的补充,您怎么看待药物归经之说?
答:【药物归经问题】归经理论也是中医临床的经验总结,指出了中药药效的方向。对现代用药确实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至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那都无关紧要,我所知道的是确实有用,当然也有很多药物后来发现的,其归经还是需要反复验证的。

问:植物学属性分类,与其中药药性是否呈现相关性?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寻?
答:【植物分类和药性关系】植物分类和药性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但也不全是。中药里同属植物多种植物作为同一品种的中药入药的情况还是很多的,例如同属植物秦艽、小秦艽、麻花艽、粗茎秦艽都是药典中秦艽药材的原植物。一般同属植物具有很多相同的化学成分,在某些方面可以发挥相类似的功能,比如柴胡属植物都含有柴胡皂苷,在使用上,同属的多少有些柴胡的功能。我们可以这样去协助记忆,但也不能这样去推理,中药药性是我们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对植物药用属性的认知,不是推理得来的。如柴胡属大叶柴胡有毒,不可以当柴胡入药。一般来说,中药真伪和分类学中“种”的概念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种不一样,药就可能不一样。同时,即便是分类学上定义的同一个物种,有时也不能当作同等药物使用,比如一些园艺品种。更何况中药讲求道地性,不同环境下生长的同种药材还有质量上的差异呢。

【药物炮制】

问:您好,我是中药学专业学生,想问如何学好中药炮制和鉴别?中药炮制很重要,能和我们讲一讲他的意义吗?但如今中药市场真的是按古法炮制吗?若不是,我们的中药岂不是很令人担忧?

答:【学习炮制和鉴别】学校的学习一般需注重两点:一是看书,教科书是编写者对课本的一个相对系统的总结,推荐多看几遍,这个没有好好参一参,会学得比较慢。二是实践,大学里老师通常会说他的实践感受和情况,这是书本上没有的,却是很重要的知识,自己课后可以自己实践的,一般中药学专业的都会有实践操作的课程,操作后,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术的掌握都有很大的好处。如果你理论知识学得不错,建议找找你所在城市里的炮制能手,可以到处打听,然后想办法去学习,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跟师,哪怕花些钱也可以,这点上留学生做得很好的,值得学习。中药炮制的重要性其实勿需多言的,炮制可以去除杂质、减少毒副作用、改变性能归经等。比如赤芍和白芍,生首乌和制首乌等,炮制后性能功效改变。中药鉴定不管是原植物还是药材、饮片都是需要实践积累才行的,也很简单,就是多看,没有实际药物的时候可以找下图书馆的图谱,也是很有益处的。

【中药科研】

问:中医是整体辨证论治,然后开方处药,但是现在很多对中药的研究十分细致,这样的西医研究方法意义有多大?是否有利于中药的传承与发展?】
答:【中药现代研究与传承的关系】个人认为,现代的这种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传统中药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一方面他走的不是传统的路线,但这种研究在很多时候是能给传统中药很多参考或指导的。比如药物的毒性,知道药物在药理药效能给临床很好的指导,而不至于盲目。另外,传统中药的传承过程中,特别是在中药的辨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了一些误传的现象,需要文献考证,当然如果能用现代研究来证明当中的差别也更好。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也能更多的了解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目前研究还是很薄弱),让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更深入的了解中药的个性特点。当然,也能发现更多的单体药物(新药)或开发出新的“中药”或发现新的用法用途。而现在很多研究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古人的经验总结,也算得上是对中药传承的发展做了贡献吧。

【学习方法】

问:我是中西医临床班的,我想向你咨询下,我觉得我学中药就是感觉有点分不清,内容太过繁杂,觉得不知所措,而且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检验我真的了解这味药还有能够很好的应要到生活中?
答:【中药的学习与应用】中药确实复杂的,一味药就很复杂了,那么多中药实在是为难我们学中医药的人啊!不过这个就像是我们认识人一样,你若一下子接触很多人,可能有人给你一一介绍了,但还是记不住,有时还搞混。但你若能经常接触,接触几次后,了解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喜好和特长,你会发现原来认识人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因为你有好多资源可以用啊!药也是一样的,多接触,当你了解了每一味药的特点、性能之后,你会发现即使你开的方子里没有你要用的那个药,还有好多药可以替代使用,你认识药越多越开心,使用自然就不是什么事了。学习中药学除了经常性看看书,可以看几遍或几十遍,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通常是先目录学习背下来,然后集中时间各个攻破(分析-比较-综合),然后隔几天复习一次,一般复习3次就记得比较牢靠了,我们学药的有时不用不记偶尔忘记也是正常的啦,你们当医生的还经常使用,想忘记都是很难的事情吧。

【实践真知】

问:目前对中药学习有一个困惑,如果要认识一个药再没有经过炮制,在先天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认识中药的归经性味功效的延伸呢?能否举例?对于这方面有如何书籍可以推荐吗?在学习中药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答:【中药药用属性的认识问题】 中药的性味功效归经等本来就是前人经过不断反复使用验证后总结出来的。现在一个新的药物,假定现在不知道它的功效等药用属性,要想认识它的药用属性的话,那也是要通过使用认识后总结,然后反复验证才能成立的。如果这个药前人有总结了,那么要理解和加深这种认识最好的方法是实践。比如说射干,根入药,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化痰。我曾经采了一点新鲜的根,只是嚼了一点点根,且只在舌尖,但却“涩”在喉咙,喉咙部位很不舒服(请勿模仿),可知其针对“咽喉”之用不虚。建议看看《本草速构元》《本草问答》等书籍,但也请注意辨思书中的论点,只是一家之言,不可被书套住,仅供参考。

【临床认知】

问:曹老师您好,我问几个问题:1、从本经到现在,对于同一个药历代的医家总会有一些分歧。对于这种分歧应该怎么取舍2、临床上的用药,如果是单纯的对着《中药学》来使用,会不会效果一般3、我现在学中药都是通过解读方剂,总结该方剂的同系列药,然后再个体分析每一种药之间的差异。但是感觉还是很难分清楚。4、书上总说某药入血分、气分,这里的血分、气分指的是什么?
答:【中药认知与分歧问题】能经得起临床验证的观点才最值得参考,至于分歧要看是从何引起,药可能有变迁,病有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医生使用的是否是同一种药呢,他们的分歧是针对的同一个问题或方子吗?同一个药在不同的方子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便是有争议的,后人在使用时都可以验证的。【用药问题】一般临床医生都不会拿着《中药学》课本去开方的。课本传授的知识或是对常用中药的一些相对系统的归纳总结。 【方解中药】从方剂中去分析每一个药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能认识到同一个药在不同方子中所起到的作用。但要系统的学习这个体药,还是《中药学》比较系统些,可以结合起来看的。【血分与气分】书中讲药物入血分气分是指出了药的作用部位,血分一般指的是营血(营分和血分),在里;气分一般指的是卫气,在表。

文章:曹海峰中医师上医访谈 整理所得
参与:关注上医网微信公众号(shangyiapp),点击“明医访谈”即可参与访谈提问。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美国针灸热传奇|在台北目睹美国针灸病人 老茶馆 名医验案-金匮肾气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