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裴经方医案——定时发热三年案

2015-09-06 06:39 楼主
曾有亲身经历,施以此案,信心倍增
——间隙性发热三年案
叶某,男,75岁。反复发热3年(T37.3—39.8度),发热间隔最短两天,最长3天,有骨结核、冠心病史。2007年行起博器植入术。经多家医院中西医诊治,发热原因尚不明,各项检查结果正常,疗效不明显。特请梁淑贤师姐诊治。初诊2010年8月13日。患者面色咣白,神疲气短,视物模糊,脸部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诉昨晚T38.3度,自服必理通热退至37.8度(每晚服必理清退热),现头部不适,眩晕恶心,手足心发热,睡眠尚可,大便两日一解,质软,小便调,口略干不欲饮。舌淡苔薄微黄,脉细略数。BP:130/88mmhg,心率92次/分,律整。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面色咣白,神疲气短,浮肿,阳虚之象显著。
间歇性发热,可视为小柴胡汤证。
拟小柴胡汤生姜易干姜,处方:
柴胡30,黄芩15,法夏24,党参30,大枣15,炙甘草15,干姜10。
3剂,复渣再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第二天热退至37度,口干减,大便畅。守上方干姜12,四服。并嘱每天在午晚各测体温一次并记录,复诊带上。
守上方至五诊(服药18剂),体温波动于37.2—37.8度之间,发热最短相隔5天,最长11天,平均间距为9天,较未治疗前大为好转。
六诊:9月7日,患者精神好转,手足心发热大减,脸部下肢浮肿已消退,双目视物转清,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守上方干姜18,大枣20。10剂后,已无发热。追踪两周,一切正常。
按:此案实由梁淑贤师姐自服此方后,启发而来。师姐2007年起每隔20余天或一月,必发热一次,体温波动于39—40度,服退热药几天后自行退热,即如常人。发热时伴有轻微头痛,骨节疼。2010年4月,前往中山一附院风湿免疫科求某教授诊治,怀疑为变应性亚败血症,嘱其检查相关项目。并谓如诊断明确,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梁师姐与黄师相商。黄师谓间歇性发热可视为小柴胡汤证。然反复多年,里气已虚。也无烦躁之石膏证,更无里实之芒硝证。故以干姜易生姜,以温养阳气,助参、枣、草扶正。梁师姐85年学院毕业后即随黄师临床,深得黄师真传,也善用经方,遂持续服用两月,曾发热一次(37.8),未用退烧药,次日即退烧。未再发热,所以也未按医嘱检查。直至10月初未再发热。师姐有亲身经历,施之于叶案,信心倍增。叶某面色咣白,神疲气短,浮肿,阳虚之象更著,干姜用之更切矣。
读后解析:本案是一例长期间歇性发热案。有以下特征:1、间歇性发热(T37.3—39.8度),发热间隔最短2天,最长3天,发热时现头部不适,眩晕恶心,手足心发热,二便调,口略干不欲饮——间歇性发热属少阳,应从少阳论治。2、伴面色咣白,神疲气短,视物模糊,脸部及双下肢轻度浮肿——阳气受损之象。3、舌淡苔薄微黄,脉细略数——少阳证兼津伤有热。4、查无器质病变——属功能性发热。据上述特点,梁淑贤医师辩证为少阳发热伴阳气损伤。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以干姜易生姜以温养阳气,助参、枣、草扶正,恢复免疫功能。服3剂症减,不足30剂痊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9-06 07:15 2楼
多谢分享!
⬅ 柴胡桂枝于姜汤验案(消渴) 老茶馆 头痛(逍遥丸) ➡